家长们知道国际课程大考阅卷是怎么一回事吗?

文|ABB  图|unsplash.com

不少国际课程都有5月和11月两次全球大考,中国在北半球,大部分孩子会参加5月的大考,但也会有一些国际学校给5月考得不理想的孩子报名11月的考试;

或者有的考试可以考不只一次,并取多次考试中的最高分作为大考最终成绩,于是也就有不少孩子自愿同时参加5月和11月的考试,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又或者有的孩子是为了赶第二年春季招生的大学,而必须参加11月的考试;

还有的国际学校为了让孩子备考和大学申请的时间更充分,就让孩子提早学完该课程,在11月就参加考试,这样春季学期就可以学习更高难度/更高级别的课程,再去参加明年6月的考试……

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原因都会使得孩子要参加下个月即将来临的全球大考。而不管是5月还是11月的大考,形式和难易度都差不多,各个考试局会尽量确保公平公正。

不过对家长而言,国际大考仍然是极为重要又不太了解的一件事。于是我们今天就从国际课程全球大考的阅卷官的视角,来给学生和家长介绍一下阅卷,并给大家提一些临考准备的建议,以帮助孩子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01」

阅卷官和阅卷


以IBDP课程为例,阅卷官又称考官,是由资深教师申请,经IB评估通过后,才能获得考官这个身份。所以你家孩子的任课老师是不是阅卷官,很能说明TA的教学实力;同理,一所国际学校里有多少任课老师同时又是阅卷官,也能反映该校的师资水平。

如果有正在考虑转去国际学校的家长,在了解和比较各大国际学校时,可以多问问“你们学校有多少老师是阅卷官”、“有多少普通阅卷官、高级阅卷官”这类问题,这比单纯看教师工作年限、海外背景会更实际有用。

毕竟阅卷官的视角和教师的视角是很不同的,如果一个学科组连一个正式获得某考试局阅卷资格认证并实际参加过阅卷的人都没有,很难说该学科组在教学时,能真正理解考题难点、把握评分标准中难以言说的尺度;也很难准确认识自己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并给予学生最精准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达到阅卷官的心理预期和要求。

相反,如果孩子的任课老师都是阅卷官,那么孩子学起来会轻松很多,不仅不会跑偏理解错教材和大纲,也不会在无用的地方花太多时间,每一分精力都花在刀刃上,每个得分点都能准确找到并顺利拿下。因此,阅卷官,尤其是高级阅卷官的数量在国际学校里非常重要,这类人才不是轻易就能培养出来的。

还是以IBDP为例,每年5月和11月前的几个月里,IB会向各登记在案的阅卷官发邮件,询问今年是否有意愿参与阅卷、想批改口试还是书面等哪几个部分。阅卷官报名后,IB会把他们分组,并在专门的网站上安排一小部分学生的考卷作为测试,看阅卷官打分是否符合评分标准。在老师通过测试以后,阅卷官就可以在网站上领到电子版的学生考卷进行评分了。阅卷官的收入按批阅考卷的数量计算,学生支付的考试费中就包含了这块。

每十份学生考卷中会有一份是该阅卷官组的组长打分的,但阅卷官不知道是哪一份,当阅卷官批到这份考卷,分数与组长打的差异较大时,会被警告。而当阅卷官多次被警告后,就会被网站锁住,必须由阅卷官跟组长交流、申请再次开通后,才能继续阅卷。这样一来,IB就能严格把控不同阅卷官打分的尺度了。

而阅卷官也就会在一次次与组长打分的对比和交流中,摸清评分的关键点和松紧尺度,精准定位出4分、5分、6分或者7分的卷子(IBDP分数段1-7分,7分最高),而这也就会对阅卷官与非阅卷官的日常教学产生区别性的影响。

「02」

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除了上述给择校、转学的家长提的要看阅卷官数量和级别来评估一所国际学校的教学实力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学生们要知道:形式真的很重要

我接触过很多有才华的孩子,他们常常觉得内容远重于形式,会花很多时间在内容的准备上,但不屑于按照规定规范来答题,甚至在劝说他们改正时,还觉得符合规范显得太“八股文”,无法展现自己噼里啪啦闪着火花的思维,以为只要内容够准确够亮眼,就一定会被阅卷官欣赏。这可大错特错了。

特别对于文科考试而言,阅卷官很可能先看形式,再看内容。只有学生采用了这个考题或这个版块应该采用的规范格式,才能证明学生理解了这个版块的真正意义。比如,学生的写作内容很深刻,但语言太口语化,或段落切换过于随意,或没有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写的话,学生是无法向阅卷官证明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强的。同样,如果在口语考试中,就算学生说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顺序错了,或者采用的口语词汇、语气语调不匹配,也反映出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该类型的口语表达所需要符合的社会规范。

因此往往学生自以为是地写了/讲了一大堆,还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但阅卷官一看,可能就觉得,“孩子你连表达的形式都是错的”,内容再好,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基本与好成绩绝缘了。危险的话,可能连及格都够呛。但如果学生能把该版块的内容用正确合规的形式表达出来,就算内容不够深刻有见地,也总算没有差到哪儿去,根据内容点出的准度和深度,可能会得一个“一般”到“不错”的分数。

>>家长们要知道:升学整体规划太重要

阅卷官给学生打分其实只是一城一池,而升学是一整套全面铺开的大型战役。我遇见过几种比较悲剧的参加大考的考生:

1)大考分数出来的时间没有赶上大学申请的截止日期。各类国际课程大考时间、出分时间与各国大学的申请时间都有差异,一定要匹配好,并且最好预留有科目要重考的时间,以防万一。不然孩子可能就要晚半个学期入学了。

2)大考突然取消,且不提供线上考试或延期补考。最近受疫情影响较多,过去标化考试受作弊影响也多次取消过考试。这时大学招生拼的就是学生所在学校的声誉、在校GPA、素质活动或学术竞赛,甚至还有家庭背景了,而这些都得靠长期积累,临时变不出来的。

3)用A国的国际课程申请B国,有时是可以的,但很可能比用B国的国际课程申请难度大。很多国家和地区虽然同时接受多种不同的国际课程大考成绩,但很明显有的大学对某一课程分数要求比较低,那么参加这个课程的学生录取优势就远大于其他课程的学生。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既要准备好孩子参加大考,又要准备好孩子不参加大考,提早规划、整体合理布局,才不至于到了申请季和大考季手忙脚乱,后悔懊恼了。最后祝愿每个升学家庭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申请到理想的大学。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