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停了不必要的兴趣班,是真香!

文 | 林夕余  图 | 网络

不出意外的意外,我们家娃上的英文机构跑路了。

几百个家长非常头疼,有的立刻着手报案,有的在群里痛骂,还有的在抓紧人肉那个已然成为骗子的老板。

就在人去楼空的前一天,甚至还有老师在催着家长们续费,机构似乎也一切正常。怎知一夜之间,连课桌椅都搬个不剩,所有老师的微信都已经将家长删除,集体好似人~间~蒸~发~。

突然知道这种消息,所有人的脑瓜子都好像被重重敲了一下,有点晕,背叛、欺骗、失望和愤怒在这一瞬间涌上心头。不得不感叹,这些在机构里平日里为人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师们,到了这种时候,真的好好的脸也都不要了。

我们还算好,损失不算大,听说有交了巨款的家庭,刚续费了三十万!图片 震惊之余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他们家三个孩子,全在这家机构上外教一对一,一节课就要1500块,一周两次,一次两节课的速度,消耗起来确实快。不得不感叹人家孩子的补课费啊,普通家庭都能买一辆还不错的🚗新能源车了!

其实我在知道机构跑路的消息之后,还是很淡定的,我们家队友更淡定,该报案报案,损失的钱就当我们去旅游了吧,已经做好要不回来的准备了。有句话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改编一下送给各位家长的就是:

“常报兴趣班,哪有不跑路”

这种经历随便丢到一个家长群,各种各样的机构跑路案例都能拍成狗血连续剧,一天一集,不带重样。搞笑归搞笑,“血泪”背后,也开始让我重新审视给孩子报的各种兴趣班。

 

幼儿园的时候,可以说是各种类目都上!


写字、画画、钢琴、表演、足球、篮球和网球、英文以及数学思维,在上海,我们家这么多门类数量也算是个典型案例。因为幼儿园放学实在太早了,回家没有大人有精力带着他玩,那索性就把兴趣班都排满吧。本想着只需要接接送送,门口等着,甚至还能刷刷手机。天知道,这样更累!

很多兴趣班门口连座位都没有,家长不放心孩子只能站在外面看监控,或者踮着脚看两眼孩子,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那望眼欲穿的样子,是既担心又不敢多问,实在卑微啊。

孩子小的时候上兴趣班,学了多少暂且不论,有没有喝水啦,衣服有没有及时穿脱,汗巾要不要换,总有问题在脑子翻滚,等在门外真的很焦灼。更不要提很多兴趣班都是密闭空间,孩子三天一感冒,两天一咳嗽,学没学到多少不知道,反正反复生病请假倒是不少。总结下来两个字:折腾!

 

 

上了小学之后,我就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能消课的兴趣班就赶紧消课,改成一对一消耗起来更快一点,能退费的也赶紧退了。

▶到了一年级下,英文、数学思维、钢琴、写字没有变,体育类留下游泳,增加了新尝试的国际象棋,原来的网球篮球足球以及画画和表演课都停掉了,轻松不少!其实,国际象棋和游泳这两个新增是孩子自己强烈要求的,因为在砍兴趣班的同时,我也一直带他尝试新的,反复尝试,孩子就找到了他喜欢的这两样。现在已经上了大半年了,自己选的课就是真爱啊,从来不需要老母亲催着,总能记得周一游泳,周日下棋。我和队友开玩笑,这两样技能,以后老了在老年圈倒是能混得风生水起,哈哈。

▶时间来到了现在的二年级,很多家长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校内很多学科难度从三年级开始增加,所以我认为兴趣班的进一步精简工作不能等到三年级,二年级开始就要减了。一家人商量之后,我们准备停掉写字、英文和钢琴。

写字

写字课准确而言就是硬笔书法,孩子在语文作业上的练习就已经足够,如果不是写字特别特别丑,我认为确实没必要花时间再练字。但如果日后想学软笔书法或者国画,可以再增加。

钢琴

钢琴,其实我们已经上完了基础,准备进英皇开始考级了,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就要放弃了呢,至少考个几级吧。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周一次的上课频率是不高,但是随着等级提升,孩子课余练习的时间是需要成倍增加的,并且还需要加陪练课,时间成本直线上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孩子兴趣实在不高,每次催着练琴就仿佛在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来回试探,这心惊肉跳的感觉堪比过山车,老母亲的心脏实在吃不消。

钢琴以及其他乐器类的兴趣班这一项上,给各位小小朋友的家长一个发自肺腑的忠告,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陪伴,如果不是走艺术这条路或者孩子真的喜欢,早放下,早解脱!很多家长觉得放弃了是不是就让孩子产生一个容易放弃的习惯。不存在,完全不存在,可不能掉进Sales的营销陷阱。我们家热爱下棋、游泳,你叫他不要去上课都能和你急,这纯粹是一个孩子是否真正热爱的事情。

英文

接下来就是英文课,我们家上的是双语学校,照理来说英文课是必须的。经历过三四家英文机构之后,我发现这市面上的机构其实大同小异,中文老师班主任负责日常教材教学,外教必须有,杂七杂八事情一概不管就负责输出Topic口语的部分,同时也承担了机构的“门面”工作,大小活动都露脸,不然课程单价卖不上去。

有的机构主打卖教材,Wonders、新概念、北美同步等等,有的机构主打个全面听说读写都涵盖,有的机构主打阅读,用分级故事来进行英文教学。

实际上,因为口罩的原因,很多机构大量流失学员,以前大家轰轰烈烈报班的时候,是分班制度,一个小班6、7个孩子还能分到同一水平的班级,课堂效率还是有保证的。现在是有人报名就插到班里,小朋友的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老师在费力引导一个没有听懂的小朋友时,其他小朋友就开始玩起来,每周大概三个小时的课堂,不知道真正有效的还剩多少。

再加上接送和家长搭进去的精力,所以,我索性给孩子砍掉了英文课。

当然,这个举动也不是盲目的,我们也是做了新的Plan,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其实如果孩子在上海的双语学校,跟着校内的课堂学习真的够了,把单词背扎实,把作业里的泛读自己琢磨成精读甚至是背诵,把去机构的时间省下来进行课外阅读。

作为妈妈,我也不犯懒,每天五到十分钟的纯英文聊天,几个星期下来,你会发现,孩子开心,你也觉得轻松了,学习基本不会掉下来。我准备把省下的一大笔费用全部加到今年的旅游预算里面,或者短期插班和游学,香啊,实在是香!

说实话,现在的机构也是度日如年,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幸存下来的也是不容易,但幸存者竟然也开始出一些花手段。

》》》比如现在很多机构基本都不允许家长请假了。和你签协议的时候就强调,为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是不允许请假的。当时听着挺有道理,然而到了小长假出了课程安排再一看。什么啊!就连小长假都要上课啊。要是这时间不尴不尬卡在假期中间,就仿佛被机构卡住了脖子,孩子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出游,这时候机构叫你去上课,还告诉你“请假不补,照扣课时”,家长们真的有苦说不出

》》》更有甚者,你买的课时包按照满勤的消课频率设定期限,到期自动清零。有朋友最近就很无奈,给孩子报了大提琴课,这一年总有孩子生病或者碰到事儿和学习时间撞车的时候,到了期限还有13节课,直接清零啊,要知道一节一对一的大提琴课是真的不便宜。还有朋友报的芭蕾舞,也是直接拒绝请假,一请假课时照扣。

家长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种“霸道”的条款有时候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教育在这种时候仿佛已经变成了营销手段和商业策略,我们家长身处其中,既想保护好孩子兴趣的火苗,又想平衡好学习和课余,还要面对不断被机构掏空的钱包,真的有点累了、乏了、倦了。

给孩子报兴趣班就好像升级打怪,其实一个最重要原则就在于家庭资源。

最简单也最极致的例子就是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爷爷是知名画家,爸爸是著名导演,家庭的艺术氛围和艺术资源都是顶级的,所以她在绘画成就上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体育明星的孩子,很多也在学体育,比如田亮的女儿田雨橙。

普通人家里,有的妈妈是钢琴老师,孩子从小就可以得到音乐的熏陶,甚至养成绝对音感,自己就能做老师当陪练,这样家庭的孩子在音乐路上能比普通人走得更远。生物遗传也好,父母影响也好,在这种资源明显的家庭,孩子选兴趣班其实容易很多,也相对明确。

 

那么我们父母平平无奇的家庭在初中前该怎么选呢?

  • 3到6岁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感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很多家长踩坑的就是口才班、情商班、戏剧班,甚至过早开始学科学习。

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只需要“玩好”,要学什么也是在玩中学。最适合的兴趣班就是各种大运动,球类、轮滑、游泳等都可以,根据孩子适合的进行选择。

英文启蒙班按照我自己的体会其实可以不用上,因为最有用的英文启蒙就是带着孩子唱英文儿歌。英文母语国家的幼儿园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带着孩子听英文歌、唱英文歌,照着做就行,家长也跟着一起唱唱跳跳就当锻炼。

关于语言学习,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陪孩子读中英文绘本,既有亲子时间,又能语言习得。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做一些思维类的小游戏。

家长休假的整块时间就安排户外运动和旅行,带着孩子探索这个世界,让外界信息充分刺激大脑发育真的比报班、坐进教室来得更有意义,也更有效果。

  • 6到8岁阶段

家里的小朋友已经上了大班或者一二年级,这时候可以开始一些需要童子功的兴趣班,乐器类、棋类还有书法绘画课,想提前做升学规划的也可以开始一些学科类的培养,比如数学、科学,能力强的也可以开始进行编程学习。总之还是在孩子的兴趣点上进行挖掘,强扭的瓜不甜。

  • 8岁之后

孩子已经来到了小学三年级的门槛,除了他真正热爱的留下,其实,其他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校长的孩子,在小学时发现很喜欢船模,除了船模,他的父母就再也没有给他报其他的兴趣班。但也就凭借这一项热爱,他投入时间研究、上课、打比赛,最后成绩平平却拿到了香港大学的offer。

家长早帮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远比虎妈狼爸式的逼迫来得更能指向一个积极的结果。

停掉了很多课之后,目前我们家周末大块的时间空出来了,安排上了滑雪,安排上了骑行和露营,比起遥远的焦虑,这种近在咫尺的幸福让我们一家都乐在其中。

 

菁kids撰稿人丨/林夕余 Jessie 

原记者,现自由撰稿人,教育观察者、人类幼崽观察者,育有魔都双语学校七岁男娃。每天都在女性独立和为爱回归家庭之间挣扎,幻想着能两全其美。希望人生在世,清醒着糊涂。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