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国际学校孩子什么样?她说家人的保护不是躺平的理由

这个毕业季,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王嘉一同时收获了来自NYU纽约大学和Emory埃默里大学抛来的橄榄枝。按她自己的话说,这个结果对她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自己并不是传统观念里的“学霸”,也没有什么特别强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甚至偶尔也会“摆烂”。“夸张一点地说,跟中彩票一样。”

但通过她与菁kids讲述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为申请季所做的种种准备,你就会知道,这所谓的“意外收获”绝非偶然。

采 | Mina.L 文丨依然  图 | 王嘉一提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菁kids北京微信公众号


收获源于热爱

申请大学专业的时候,王嘉一从一开始就非常果断地填上了埃默里大学的传播与社会学。这份笃定来源于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以及她对舞台与表达的热爱。

开朗外向的她,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在“说话”上的天赋。比如她很喜欢和别人聊天,渴望通过表达成为他人瞩目的焦点。在她的倡议下,一家人还有了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的传统,而她永远是餐桌上最“滔滔不绝”的那个。

进入初中后,她逐渐解锁了自己对舞台的兴趣,不仅参加了学校的戏剧大赛,还对主持人这个角色充满了向往。虽然并没有太多经验,但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参加了一场校园活动的主持人竞选,没想到竟意外入选。从此,她便正式开启了自己与舞台的缘分。


从初中到高中,从升旗仪式、校园戏剧大赛,到国际文化节、成人礼,她的主持经验越来越丰富。

舞台之外,她还发现了自己在传播和创意方面的潜力。因为每次主持节目都需要自己编写串词,她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同时,她还养成了拍照记录的习惯,会随手把自己的生活通过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发布在社交媒体账号上,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

为了把自己的热爱发扬光大,她还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北京青年报的实习,真刀真枪地在媒体的“海洋”中学了一回游泳。

与媒体打交道多了,她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通过刷短视频和网站,她发现如今的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又说明了哪些问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她写了一篇上千字的研究论文,探讨互联网流行语对青少年表达的影响。最终,这篇文章也帮她敲开了Emory大学之门。

王嘉一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被Emory大学的传播与社会学专业录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对传媒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热爱。

也许和其他同学相比,她不是那个成绩最优秀、参与活动最多、经历最丰富的,但对于这个专业来说,她无疑是最合适的那个。而正是这份源自热爱的专一与执着,让她从众多优秀的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心动offer。

家人的爱,是努力向上的原动力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王嘉一身上得到了完美地印证。

和许多孩子一样,王嘉一在父母的关爱下顺风顺水地长大。但和许多顺境下成长的孩子又不一样,她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创业的艰辛和不易。

在父母爱的教育中,她没有失去目标和动力,反而变得自立、自信,成为了一个有主见、有个性的女孩。

王嘉一的妈妈是非常成功的职业女性,爸爸则是敢于从零开始创业的企业家。在王嘉一出生后,为了照顾小小年纪的她,也为了更好地支持爸爸创业,妈妈选择成为全职母亲。

在王嘉一看来,妈妈并没有因为全职母亲的角色而失去光彩。相反,她仍然自由地做着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改变。

在学校开家长会时,妈妈一走进班级,就成为了全场焦点,因为妈妈涂着绿色的口红,还有一头酷酷的奶奶灰短发。而在对她的教育上,妈妈也同样给与充分的自由,会尊重她的意愿,倾听她的心声。

自信、松弛的教育方式,养成了王嘉一乐观的性格和平和的心态。

在学习上,她从来不是废寝忘食、点灯熬油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张弛有度。学习的时候认真地学,玩的时候尽兴地玩。

而父亲给与她的,则是润物细无声的身教。从父亲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王嘉一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从小到大,父母很少为她的学业操心。因为她总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会让家人为她担心。而这份进取心的背后,其实是她对家人深深的爱。

不想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让家人失望,这成为她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之一。

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她清醒地意识到,家人的保护并不是她可以躺平的理由。

在竞争如此严峻的环境下,想要彻底躺平也并不现实,同辈的优秀,逼迫着她也要变得优秀起来。

但同时,她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并不会盲目地攀比,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反而会瞄准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扎扎实实地前进。

“高中三年,其实是人生非常宝贵的阶段。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留遗憾。”这是王嘉一对自己期许,如今她也如愿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小到大,这个被爱包裹的女孩对家人都有着强烈的依赖,特别是对妈妈,她毫不掩饰地称自己就是一个“妈宝女”,什么事情都喜欢和妈妈分享,而妈妈也永远对她报以支持和理解,让她的任何情绪都能被稳稳地接住。

比如在初中刚刚开始住校的第一个月,她不出所料地“情绪崩溃”了。

与家人分离的焦虑,和进入新环境的迷茫,让她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和妈妈哭诉。为了让她感受到家人的爱和陪伴,妈妈特地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着她一点点适应住宿生活。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脸上的笑容变多了,往日的自信又找回来了。

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家人是无条件接纳和给与她支持的港湾。哪怕是创业最艰难的那几年,一家人分隔两地,爸爸也会风雨无阻地驱车三个小时,在周末赶到老家与家人团聚。

而妈妈更是她成长路上的榜样,作为全职母亲,妈妈自信与包容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母女俩经常一起聊天,探讨年轻人时下最流行的话题,每当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也从不会担心妈妈会批评和责备,因为理解和信任是她们关系的基石。

虽然如此,母亲对她的教育却从不是溺爱。

妈妈会用“主动偷懒”的方式,来培养她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家中总会出现妈妈“求”她帮忙的画面,这也让她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

而一旦出现原则性问题,妈妈则毫不退让,会用温柔和坚持教会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除此之外,父母对她都采取放养式教育,小到兴趣班的选择,大到申请季的学校和专业填报,父母都极少干涉,让她在最大范围内“野蛮生长”,自己为自己做决定。

走出“真空”,与世界链接

与很多被保护在“真空”里的孩子不同,王嘉一总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在她身上,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的真诚。而究其原因,也许和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不无关系。

她热爱记录、喜欢拍照,所以经常拿着相机和拍立得,去捕捉那些平凡生活里的美丽瞬间。

她的镜头里,出现过家境贫苦却向往足球场的小男孩,出现过街边卖糖葫芦的老人,和在雪地里堆雪人的清洁工。这些温暖又美好的瞬间,常常被她定格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当事人。而收到这份特殊礼物的人,常常对她报以羞涩的感谢和灿烂的笑容。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注,让她自然而然地投身到了很多公益活动中。

在学校里,她加入了慈善社团“小花社”,并成为了社长。她和社员们会定期前往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给他们带去生活物资,同时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难。

她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年龄和她差不多大、个子却只到她肩膀的孩子时,她内心的震撼有多强烈。那一刻,她的想法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她觉得自己应该走出家庭和学校给他们打造的“舒适圈”,去真正的世界里看一看,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影响世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高中三年,她在公益的路上步履不停。她会和学校的“红十字”社团一起收集塑料瓶,把回收来的钱捐给慈善组织;和“小花社”成员一起义卖福利院小朋友的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比如“9·9公益日”、乡村小学支教等等,去把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与不同的人群和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也逐渐了解了这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知道了每个人,哪怕是作为很小的个体,都可以去影响他人、改变他人。

王嘉一把自己成为一个表达者和创作者。在她的个人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十分动人:“我相信,语言和文字的力量永远是无穷无尽、充满感情的,而作为一个‘手握此种权力’的人,我应该大胆地发声。”

这句话,大概就是这个18岁少女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诠释。

敲开大学之门不是她努力的终点,而是她走向更大世界的起点。而选择了传媒和社会学,就意味着她有责任成为那个敢于发声的人。

在未来来临之前,她的人生还有无数种可能性,但不论怎样,你都有理由相信,这个女孩一定会用她的方式,在最适合的地方,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