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起点|编者按

Keeping the Bond Between Parents and Kids

在中国,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孩子们有大段时间放假在家,没有被作业支配的日子。和很多孩子年纪比较小的妈妈聊天后我发现,对她们来说,比起送孩子上学,那些放假在家的大片空余时间,才是真正的难熬。

对此,一开始我很不解,孩子放假在家,让他们随心所欲自己玩儿不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绞尽脑汁做点什么呢?

仔细想想,也许这就是生活在像北京这样“时间如金钱”的大城市的父母的焦虑:眼看着时间流逝,不做点什么,孩子的时间不就浪费了?

而且近年来3C产品泛滥,放假期间,没有课业的烦恼,孩子们不是手里拿着iPad看视频、玩游戏,就是心里惦记着爸爸妈妈的手机,真正静下心来做事情的孩子不多,和爸妈有互动的就更少了。为了孩子的健康,很多父母会限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这样一来,给闲着的小朋友安排做点什么,就成了父母们最忧虑的问题。

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也没有老一辈的经验可以取经,因为那时候的父母太忙碌,上班的上班、挣钱的挣钱,管不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的童年,大部分都是通过“没事儿找事儿做”来消磨假期时光的。

因为无从下手,自己也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有些父母在假期开始前就早早打算,给孩子报各种冬令营、补习班,试图让孩子们的假期时间过得有价值一点。“学一点是一点吧,就算学不到知识,也能锻炼下脾气性格吧!”很多父母会这样想。青春期的大孩子还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小孩子送出去,父母也不放心,待在身边要随时想着怎么把小家伙的时间填满,也着实让人费心。

这也是我们策划这期杂志的初衷,虽然我们不是教育专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我们的编辑、撰稿团队里有不少有经验的家长。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点,一起来探讨“带娃过节”的话题,往大了说去,其实这也是“亲子关系”的培养不可忽视的话题。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栏目里,我们一共讲了四个故事:在第一个故事里,阿褚从“做”和“教”两个方面介绍了两家工坊,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能从侧面了解到“手作”的快乐与成就感。第二个故事是禾子带双胞胎宝贝看展览的心得与体会,就像她的艺术家朋友说的那样,“审美比画画更重要!一个人如果懂得欣赏艺术,自然就会拥有审美。”带孩子看展览,重要的不是他们学到了什么,而是播撒一颗艺术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第三个故事讲了齐琰带她家小布崽儿看演出的经历,读完你会惊讶于孩子们对艺术的观察和吸收能力,以及戏剧教育的无形影响力。最后,从小在博物馆里长大的武嘉,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看似“高冷”的博物馆,其实藏着很多“亲民”的小秘密,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

当然,父母们能带孩子做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也无意给大家提供一个育儿的“标准答案”,只是想通过这些故事的分享,让大家有个大概的方向。带孩子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孩子在一起,引导他们去接触世界。毕竟,那些看似无意义的共处时光,才是亲子关系建立的起点。


 

曹新星

Chirstina Cao

《菁kids》北京 执行主编

 


《亲子假期怎么过》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亲子关系的起点

|封面故事|

亲子假期怎么过?

带孩子做手工:由手及心的旅程才有意义

亲子观展这点事儿

看演出归来的小确幸

逛博物馆, 其实是一种习惯

|父母社区|

让看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玩出花样|

去哪儿看展之“十大展览圣地”

玩转798

室内游戏: 亲子桌游, 一起玩!

|菁选美食|

少年厨房:只属于冬天的味道——冰糖葫芦儿

|全家出动|

撒欢儿在真实的“海市蜃楼”——记皇家加勒比游轮亲子游

|专栏|

在硅谷过春节

“慢小姐”的博物馆之旅

公立大校的返校之夜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2月刊《亲子假期怎么过》,印刷版于2018年2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点击图片,可查阅新刊导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