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儿到工作,长长的To Do List让你着急上火?试试这个方法!

文 |  竞波 图 | unsplash.com

养孩子20多年,回想起来,实在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快乐当然有,但焦虑、恐惧、失落、愧疚、困惑,一路伴随。疫情当下,这些情绪,为人父母普遍拥有,跨国界,跨种族。

疫情宅家,看着孩子日夜在眼前晃,心里总有个声音说:

>>当初为什么让孩子早上学?

>>如果坚持上舞蹈班就好了。

>>从小少吃糖就好了。

>>像别人家孩子一样,从小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就好了。

……

这个声音,没有累的时候。一看到孩子,就冒出来品头论足。以前的我,以为这是当妈应有的状态——连我都不操心,还有谁会为孩子操心呢?

后来意识到,这声音点评的哪儿是孩子,明明就是我自己。育儿之路本崎岖,越到艰难时刻,这声音越是跳出来,拿着预言家、检察官的腔调,明察秋毫,上纲上线,只有严判,从无手软。

有这么个判官盯着,当妈越久,“证据”越多,心里越是发虚,越是焦虑。本以为自己胆小,后来看专家分析,原来,由于缺乏经验和上岗培训,养育之路障普遍被家长们不断放大,平添许多不必要之烦恼,所谓 Pain of Parenting,育儿之苦。

有位朋友曾说,家长们一开口,就能听到他们内心的恐惧。到底恐惧什么,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我心里说:这么可爱干净一个孩子,交给无经验无智慧的我,养成什么样不可控,大概率与期待相反,平安不见人,有事必须到,这哪里能培养勇敢品质?!

吐槽归吐槽,对付焦虑点评师,自然少不了仙人指路。而且,仙人也是一位共享育儿之苦的孩子妈。

几年前,我在小女儿的高中活动里遇到 Felicia,她在斯坦福大学和周边社区用中英文教授冥想课。那时我的大女儿正申请大学,小女儿刚上高中,家里又准备装修。每天早起,我有一个很长的做事清单,但越忙头绪越多,一天下来,清单上增的多,减的少。身体累了,脑子里停不了,未来与过去重重叠叠。

也许因为孩子同校同级的关系,我与 Felicia 一见如故。她温声细语,复杂的情绪问题,她用简单、理性、又共情的语言娓娓道来,光听着就身心放松。我决定试一下她的冥想课。

冥想在美国社区,包括公司和学校,就像健身一样普及。我曾觉得离自己很远,后来才知道,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了解已进入新时代,冥想对于大脑的作用已经有了几十年研究成果,早已跨出宗教范畴。

第一次上冥想课很困难,坐不住,脑子乱。老师说,有念头很正常。人类大脑每天会冒出一万多个念头,像吹泡泡,让它们飘一会儿。你可以观察,不需要压制,不需要忘却。跟着它们走一会儿,然后,深呼吸,与思绪拉开距离,回到感官。留意外界的声音,扫描一下身体。大脑紧张,也会带动身体绷紧。体会哪些部位很紧张,去试着放松。

这样简单的练习,我从只能坐5分钟到连坐30分钟,用了半年。几年下来成为习惯,每遇紧张,就找机会冥想一会儿。之后,感觉充满电,脑后清凉,神清气爽。面对做事清单,不再急着上手,孰轻孰重,先做理性分析。

老师说,人在焦虑时,接受外界信息的“带宽”开始缩小,注意力会聚焦在对我们不利的负面信息上。大脑的应激反应部位随之启动,逻辑思维被压制,神经系统开始增强对负面信息的敏感性,因此更容易焦虑,焦虑再次升级。如此反复频繁,应激反应部位会逐渐增大,产生更多焦虑。

这是人类在原始时代进化出来的野外生存应变能力。而现代社会,没有那么多要逃命的危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降低敏感度,增大带宽,吸收更正面、更全面的信息,多进行理性思考。已有脑神经研究证明,这方面,冥想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冥想时间长的人,大脑负责逻辑分析的部位也有增长,而应激反应部位因为很少启动,就逐渐变小了。

那个内心的评判声音还会在。它有时雄心勃勃,有时忙于策划,有时愤怒,有时恐惧。有两句话,是老师经常说的:

>>This is what it is right now.

事情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看清现状,平静接受,不再回避和否认。

 

>>Right now I’m OK.

在当下这一刻,我很好,我没事儿。立足当下,放宽视野,接纳和包容。

在冥想中,可以想象那个声音坐在眼前。可以不加评判地观察它,接受它,体会它的真实需求。在暴怒、苛责等负面情绪后面,往往是,“我受到伤害,我需要帮助,我不明白”。

再进一步,孩子学习冥想,有益于大脑发育和培养情绪管理能力。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练习,让孩子看到练习之后的成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小小瞬间,和孩子一起深呼吸,一起体会激动的情绪如何缓和下来,让冥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工具。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