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语言学习,应该从几岁开始?

文、图|Audrey Liu

在正式开始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调研数据:

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中国有近3 亿人的庞大英语培训消费群体。在少儿英语培训市场,每年家长的投入超过130 亿元。

而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在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中提到,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少儿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87.2%的家长赞同孩子在5岁以前学习英语,62.7%的被调查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习英语是英语作为必备的语言工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事实上,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注各种语言学习机构,开始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低龄。“学习一门语言,究竟几岁开始更合适?”这是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尽管,我不是一个语言教学方面的专家,但在孩子的语言启蒙学习方面,算是有一些心得。于是,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都会先说说自己的经历。

我的孩子George在20个月时进入了一所双语幼儿园,开始了他的独立学习生涯。

来自新加坡的英国籍创始人将英语和汉语学习有机地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使得孩子们能做到两种语言“同时在线”,自如切换频道。英语不是单一地出现在上午或者下午,而是全天覆盖。汉语也不是孩子们互相交流使用的唯一语言,有时候他们更愿意用英语呼唤彼此。

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和汉语老师其实都具备了双语沟通的能力,但只会坚持用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既不会翻译彼此,也不会“窜频道”。比如,和孩子们初次见面时,他们会和孩子们展开这样的对话:

“Hello, my friend, welcome to the class. Oh, I love your hat. It’s very cool. It has a bear on it.”

“早上好,朋友。爸爸妈妈要去上班,请你把书包放好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吧。”

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习惯了仅用一种语言和其中的一位老师交流,绝不“窜味儿”,而这就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语言启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看,我又开始“灵魂拷问”和自问自答了。

我觉得对孩子来说,语言启蒙是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学习语言”并不仅仅限于“一外二外”,更包括我们频繁使用的母语。沉浸于语言文学之美是美好而惬意的享受,更何况我们的母语是如此“博大精深”,相比其他国家的孩子来说,我们在启蒙汉语时已经占尽先机。

语言,首先是交流的工具,这是它最本质的功能。就像我所分享的案例一样,语言的启蒙不应该脱离“使用场景”独立存在,使用的语境和频率越丰富,学习的效果越好。其次,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就像数学的逻辑运算一样,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它特有的“编程模式”,比如:

法语的词汇有阴阳性的区别,相对严谨、精准,这使得它成为了许多国际法律条款的首选语言;英语的语法相对简单,发音方法不涉及小舌音或大舌音,因此,它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的平仄韵律和丰富内涵让我们能言简意赅地用五个字、七个字吟诵诗歌,流传数百年……

启蒙学习这些语言的过程,是在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他们驾驭多种语言的同时也在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最后,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同音乐、艺术、体育、美食、建筑这些代表着国家鲜明烙印的元素一样,语言是更加快速有效的沟通桥梁。

 

家庭是语言启蒙的第一所“机构”


当我们基本认清了语言启蒙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之后,关于“几岁开始”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他的语言启蒙就已经开始了。

原生家庭是孩子语言启蒙的第一所“机构”。这个“机构”从营业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发挥重要的铺垫作用——“语言输入”。

我在George 0-3岁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太多如“坐车车”“拍球球”这样的婴儿词,而是选择了更丰富的“汽车”“卡车”“翻斗车”“皮球”“篮球”“乒乓球”等词汇,给予他更广泛的认知。这些听觉上分门别类的“刺激”会让他的视觉产生对应的关联。从一种语言的纵向延展,再到两至三种语言的横向扩充,我会用同样的方法在英语启蒙上进行“输入”。

当他步入3-6岁的语言敏感期时,就已经有足够多类别的语言和词汇储备,而不会仅用单一的“车车”“球球”来描述一件物品。0-3岁的“语言输入”为3-6岁的“语言输出”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这样的“输入”至少有三个优势:

  • 孩子会自发地将不同的词语与事物进行配对,视觉和听觉的对应训练效果增强,这为之后的亲子绘本阅读和自主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孩子对于知识获取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会问许多“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问题,于是,我们从词语的交流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句子的交流;
  • 而双语的扩充使孩子有了新鲜感,并且能循序渐进地走入一个非母语的世界,在语言学习的世界里有更加立体的探索。

在这个“机构”里,我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语音或者语法不够地道而不去交流。因为,接下来的校园学习过程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这一缺失。所以,在鼓励你的孩子开口说之前,先要让自己放开手脚。并且和你的家庭成员一起,尽量以双语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时不时地再加入一些动画片、儿歌、古诗词的“输入”,不要以背出多少单词和唐诗宋词为导向,只需轻松地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和语感即可。

 

语言机构的To Do 和 Not To Do


语言学习的机构大概是所有机构中最“刚需”的市场,而这当中,英语学习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其中既有“小而美”的老外创始人自主研发课件的机构,又有集团化运营的行业巨擘。

线下机构既有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做笔记的“应试型”课堂,也有孩子们根据一本原版故事书进行深度阅读的“研讨型”课堂。线上机构有仅针对3-6的“普及型”大锅饭,也有针对打破年龄界限强调海外课程同步的“定制型”佛跳墙。而从机构本身来说,既有被“疫情”一击即中的欠费跑路黑名单,也有不断调整步伐精进内功的黑马。

眼花缭乱的市场,什么样的机构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呢?答案是——

你只有在全面了解孩子学习进度的基础上,不断地做动态的选择和调整,才能选得准、选得好。

每个孩子在语言启蒙的过程中都有许多共性和特点。个性差异太大,很难总结提炼。我就来罗列一些容易掉的坑,和必须要种的草。

“Not To Do”

不要迷信native speaker

许多机构都会以“纯正”英美籍外教作为卖点来吸引家长。然而,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能仅仅只是听他的语音是否是字正腔圆。George在2岁时曾由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英语老师Fran带教了1年,尽管她有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但是她却让George深切地感受到了英语词汇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方法。

在一次晨间互动中,Fran将碎纸散落在地上,并用玩具扫帚和簸箕一边清理一边说:“Oh, no. It’s so dirty.”她夸张的表演和生动的演绎令刚刚接触英语交流的George明白了什么是dirty。过了两天,Fran重复了这个场景的描述,又一次强调了dirty这个词。“神奇的催化剂”产生了。George手指着碎纸屑向走过来的同伴说:“看,so dirty.”

中英夹花的表达让Fran乐不可支。但这也表明了George在没有中文翻译的情况下,明白了dirty和脏乱的场景是对应的,并有了“输出”传递给同伴的欲望和行动,既学习了英语,又完成了沟通表达的训练。而这样一位意大利口音的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不要在线上机构“屯课时”

在线上平台挑选英语老师是一件非常挑战耐心的活儿。然而,当你疲于把孩子舟车劳顿送到机构,或是受疫情影响无法出门的时候,“网课”是省时省力的佳品。怎样在前期费力,以确保在后期省力,就成了一门学问。

首先,我会把所有需求先和负责挑选老师和销售课程的“课程顾问”叙述一遍,如果和我沟通的这位顾问透露出的信号是“请帮我完成这个月的销售指标”,那么,我就需要先梳理他的“获客逻辑”,帮助他了解只有当“我对老师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帮助他完成指标”,这个过程很有可能是痛苦而漫长的,有时甚至像一场“围剿”和“反围剿”的战斗让我们兜兜转转很久。

但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你才可能在几千个老师中找到那个相对来说与你的孩子更为匹配的老师。毕竟,孩子的看屏时间不能太长,而有限的时间内,老师的教学品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吸收程度。

而对于顾问提出的“屯课时”推荐,我也通常只是作为参考,为自己的钱袋子加把锁。

不要选择抹杀语言乐趣的“提前教”机构

“提前教,提前学”是许多一线城市家长无奈的选择。但语言学习不同于数理化,题海战术或是应试训练会让孩子失去对于美好辞藻的向往和探索。与其去这样的机构,还不如老父亲老母亲们多参与亲子阅读,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

“To do”

认真察看教学点的每一个细节

针对线下的教学点,我常常会关注一些除了教室以外的硬件设备,做一个“品控”妈妈。

例如,针对3岁左右孩子开设的语言教学机构是否有保育员、是否会在洗手间准备踏脚板、有没有充分清洁洗手台和马桶圈……这些细节都体现出了机构对于孩子全方位的关注。

只有将这些“肉眼可见”的微不足道的环节都能做到极致的机构,才可能在那些“肉眼不可见”的教师培训、教研开发、课后跟踪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等方面精益求精。

多平台、多方式、多调整

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进度都是不同的,个体之间有着差异,个体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吸收快慢的不同。因此,语言学习机构的选择和调整是不断在进行的,甚至会比其他文体类课程的周期更短。因此,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交给机构就自我放飞了。

寻找以外语为交流工具的文体兴趣课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反复操练的环节,而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内容无趣又枯燥。所以,我会尽可能地选择玩中学、学中表演、学中唱、学中跑的机构。

例如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选择有法语老师带教的法语合唱团课程和足球课程,这样既帮助孩子增加了语言输出的平台和机会,又让他感受到了文体运动的乐趣,并在这些艺术类课程中,通过法语这一交流工具,了解法国的文化底蕴。

作为父母,我们都期待着孩子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在他们的幼儿时期,会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陪伴George成长的过程让我意识到,当我们同时“零基础”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他的“肌肉记忆”远比我的“逻辑记忆”高效得多。

如今,已经学习了两年法语的George已经成为了我的老师。“我比爸爸妈妈厉害!”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当他们有了这样的内驱力时,我们便可以开始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在语言的世界里徜徉了。

学习语言,是和孩子相伴终生的旅程。


Audrey Liu

上海电视台《财智对话》栏目主持人、《我的育儿私教手册》作者、公众号“Audrey Liu”主理人。高质量陪伴5岁孩子的成长,以“G娃先G己,不徐不疾,有章法才能出成绩”自勉。10年媒体采访主持经验,练就10分钟就能甄别优质教培机构的敏锐目光。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