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来了,家长、学生、机构、老师的真实反应如何?

最近让教育界地震的“双减”风波,先来个简单的回顾:

7月23日

晚间,在美国上市的教育类中概股出现罕见调整,国内教育三巨头好未来当晚最终收跌70.76%,高途集团收跌63.26%,新东方收跌54.22%

7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培训价格的限制和禁止资本化运作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7月26日

《人民政协报》发表评论称,优化生育政策,从推倒影响生育意愿的一座座大山出发,而教育就是其中一座大山。A股相关教育股批量闪崩

网友总结如下

自“三胎政策开放”、“北京启动暑假托管服务,不组织学科培训”、“西城再次强调严炒学区房”等各种措施逐渐出台,趋势十分明显,家长们纷纷变身段子手自嘲:

以上,是网络的世界,现实中的家长如何看待“双减”?机构会面临退费潮吗?学生作为受益者会暗自窃喜吗?

我们群访了北京公立、国际、幼儿园的家长,线上、线下培训机构,以及老师和学生。

# 家长篇

@Xin忻 | 国际学校高中生家长 | 爸爸群主

“用业余时间补课真的不值当”

我个人认为“双减”是一个改变教育环境的巨大努力,给孩子减负,让他们有机会全人发展,同时按着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自然发展,是个大好事儿。

我自己拿自己切身感触来说,我一直在学校里是中等,即使读了北大研究生也不属于好学生,但是这个又怎么样?在社会,成绩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看能力和资源等方方面面吧,远比那个成绩要重要得多。

业余时间里的补课真的不值当,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能力。然后还有一句大实话,就是顺其自然,既然这个政府都大规模这么大规模地不惜工本的减负,我们为什么还舍不得把内部地负担丢掉呢?完全没有必要。

@琦,高中生妈妈 | 金融投资 | 孩子6年级转入双语学校
“留学方面目前不受影响”

我们从小在公立学校读书,三岁以前上过早教课,五岁起学画画,幼儿园的课后班,英语奥数钢琴轮滑……基本上一个不落都学过。

小学上奥数,我发现很多家长都是陪着孩子上课,别说孩子听没听懂,大部分家长课后都要去问老师有些题到底是怎么做的,家长都不会。当时学奥数的一些方法纯属瞎掰,当孩子学到高阶数学的时候,自然会用好的方法做出更简单解法,强行拔高真的是毫无意义。

孩子在公立学校英语每年考试都是100分,在课外英语班里,外教老师对他的反馈也非常好,但转到双语学校第一年都傻了,上课什么都听不懂,后来天天和外教老师交流,才慢慢练出来了。

我们正在上美国方向的课程,我特意问了一下新东方,留学这块的业务目前是不受影响的。

@悦悦 | 国际幼儿园家长 | 孩子4岁
“和老师保持长期联系”

双减之后我们妈妈群也在讨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有位妈妈说,像贝达、VIP这种需要境外老师的,实际上可能就和滴滴一样,不能下新的,但原来就存在的还是能用,先抱着观望的态度报课吧。

最主要的是要和老师保持联系,你觉得哪个老师好,就和他长期保持联系,有需要的时候再想办法。英语也不是说非得跟着老外学,跟中国老师也一样能学得很好。

@郝先生 | 3年级&7年级两个女孩的爸爸
“补课也许会陪伴孩子一直到大学”

我的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国际学校,学术成绩中等,在国际学校一直有补课,我们直接选学术性的课程,像英语、数学、科学,英语、数学的辅导我是直接从学校里请他们的助教,课外的兴趣班有芭蕾、高尔夫、美术。孩子对于补课的态度,已经习惯了。

线下一对一、网课、机构,各种各样的补课形式我们都尝试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想要找到合适的东西也很难。比如孩子之前上过新东方,它的大纲和教学方向和孩子的体系其实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高,但孩子很喜欢那个老师。

现在我们在顺义上一对一的线下课,一小时650元左右,我的观点是等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真的上来以后,就不再需要补课了,但妈妈的要求比较极致,希望孩子做到完美,也许补课会一直陪伴到孩子上大学。

@LY | 公立学校初一学生家长
“教育形式依然严峻”
许多家长有负面情绪,这么做其实是增加家长负担。该补的课还是会补课,需要投入更多的钱请老师来家里补课。有条件的就1对1,1对2,现在中考8科+体育,据说从今年开始高中只录取49%,强制51%去职高,教育形式依然严峻。

# 机构篇

影响最深的机构怎么样了?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


就“双减对机构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我们问了几家机构:

某线上AI启蒙课机构答复

这家机构是不是该好好培训一下课程顾问了,把风险甩锅给竞争对手,拿配送教具转移话题可还行?

某线上外教小班直播课机构答复

从外交关系和民生层面解读,格局可以,措辞也很有气场,有要hold住全场的势头,拭目以待。

另一家线上外教直播课机构答复

安抚家长之前,不忘先给自己课程打个广告,与第一家机构的答复同样具有“甩锅”的嫌疑,分析了半天也没有说明下一步计划怎样。

某线上思维小班直播课机构答复

这家机构在收到问题后,没有直接回复,而是给“家长”打电话过来,电话未接,课程顾问才发了语音回复,这波操作可以说非常专业。

答复诚恳,直面问题,也表明了态度“如果政策有什么要求会积极配合”,是这几个线上机构中,最言之有物的答复了。

由此可见,机构也大都处在观望之中,等待《意见》下达后的进一步指示。有家长表示,之前常被机构鼓励的发朋友圈兑换课程的操作,已经悄悄下线。

线下机构中,北京一位综合类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

朝阳区一共只有十几家培训机构有资质,目前营业的机构有3家左右。有资质,没上市,没拿资本的钱,营业意味着就要定期被教委审查,线下培训依然进行中,目前没有收到进一步的指示。

一位外企培训机构的校长直言:“双减”之后,学科类补课更加两极化,有钱的家庭继续找私教补课,没钱的家庭上不到课,学校的课就那样。

# 学生、老师篇

双减之后,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会感到轻松吗?下面是菁kids编辑与一位私立学校初中生的对话:


学生的态度相当佛系:不会高兴,阻止不了,该上还得上。

还有一位国际学校在职五年的语文老师表示:作为老师感觉在给孩子增负,规定不允许在编老师对外小班,很有可能一对一私立教学,或请退休老师给学生补课。

关于“双减”的更多消息和举措,我们一起静观其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