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选秀、英美双申建筑专业,“斜杠女孩”的人生没有条条框框

诗韡爱挑战新事物,她善于将自己所接触到的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她曾经将数学函数图制作成一件巨大的艺术结构装置模型,将音乐与吉他和建筑的几何形态关联做成艺术品,放在学校的艺术中心展出。

同时,她还是个行动派,在她的art design课上,她热衷于学习如何使用各种软件、工具、激光切技术等等,辅助她去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她学习成绩优秀,在上一个申请季收获了建筑排名世界第一的UCL Bartlett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offer,但她的体育与音乐同样优秀。在国内上网课的这一年,除了兼顾学业,她还成为了网易云腾讯独立音乐人,参加了《中国好声音》与《新生请指教》的综艺海选,一路拼进北京赛区总决赛。

似乎只要给她时间,这个女孩一定什么都能做好。

文、采/Nancy 编/Daisy 图/受访者提供

拒绝被安排的人生

小学时,我当了5年班长,也是大队长、领操组长、广播组组长等等,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初中时,我进入了朝阳区重点中学的实验班,那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班里同学的成绩不相上下,稍差一分就可能会在排名上有浮动,跟小学那种优越的状态相比还是会有一些心里落差。这些对我来说只是暂时的困难,在我决定离开公立校并全心备考国际学校时,还是在最后的会考保证了每门课96分以上(100分制),期末拿了年级前五(共450人)。真正让我想要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学习的原因,是我感觉在公立教学环境中,我的创造力与个人生活受到了限制,还要被动完成一些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作业,并不被学校允许参加过多课余活动。

从小学起,公立学校的老师就嫌我课外活动太多,在她们的认知里,丰富的课外活动花费了我很多本该用在学习上的精力,随之而来的后果一定是成绩的下滑。

在公立初中,每个学生只允许加入一个社团。当时的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被允许同时加入了服装社与合唱团,在做合唱团低声部长的同时,利用午休与放学时间在服装社设计衣服参加比赛。果不其然,这样的举动还是引来了老师的不悦,她们觉得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做其他活动。

事实上,她们的担心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从小就是一个爱“玩”的人,课外活动对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舒压与放松,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对我来说,“玩”和学习是可以兼顾的,毫无冲突,甚至,丰富的课余活动让我的生活更加快乐多彩,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好好学习。

我是个爱独立思考的人,不愿被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而在公立学校却不得不遵守规则,按照学校安排的模式去学习。也许也正是这些让我不舒服的条条框框,使得我越发清楚知道了自己想要和需要什么,我更愿意做什么事都靠自主性。

因此,即使许多老师都在挽留我,我还是决定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因为我不想要循规蹈矩被压抑的人生,我想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想要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

于是,我进入了哈罗北京。在哈罗学习之初,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落差。

大多数新生都被分到同一个班,而只有我和个别同学被分到老生班,与在国际学校学习多年的同学一同上课。同时,由于学校没给我安排语言课,不同于大多数只学了5~8门IGCSE的新生,我学了10门IGCSE课。这算是学校对我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认可,但毫无过渡的语言与课程体系的转变,导致我刚开始的成绩跟不上,还是在短时间内重重地打击了我。

然而,我从来都只会“向上看”。在我慢慢适应国际学校的教学后,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追上来了,最终考了12门IGCSE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哈罗的四年学习中,我连续四年获得数学竞赛金奖,分数为年级或全校第一。有一年的成绩足以加入英国国家奥林匹克竞赛团,但是因为我不是英国国籍,所以不能代表英国参赛。A-level也拿到了4门A*,还当选了学院的院长(house captain)。

我从小就是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不喜欢被别人要求。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我心里很明白。虽然我也经常有脆弱的一面,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排解遇到的压力,但我知道挺过那段时间,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变成过去式了。

 

做喜欢的事就是放松

我热爱音乐,也喜欢运动。并非是我想要舒压或排遣情绪才做这些事,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我喜爱的事情,当我遇到压力的时候,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切换状态。

我爱滑板、打高尔夫、踢足球,还拿过几块滑雪单板比赛的小奖牌。热爱音乐,于是我组了乐队,在网易云和腾讯等平台发布自己的单曲,积累了一些粉丝。因为疫情,去年我没能到UCL上线下课,在国内上网课期间,经过另一位网易云音乐人的推荐,我参加了《新生请指教》与《中国好声音》的海选。

报名之后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海选,建筑系本身课业压力很大,院系里的朋友总是问我:“天呐!都忙成什么样了,你怎么还有时间做这些?”她们都觉得我在万分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参加综艺试镜和比赛非常不可思议。

但对于我来说,参加不同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放松,而不是任何负担。就像绝大多是人的放松是在家睡觉、打游戏、追剧,对我而言,用一天时间佛系参加比赛也是对等的放松。

我是一个很享受舞台的人,从小学开始,每年在学校都会参加大大小小各种演出,钢琴演奏、唱歌、跳舞、主持、演讲等等,我很享受每一次站上舞台的机会。去年因为疫情上网课,没有机会进入校园对我来说挺难受的。所以当再次有站上舞台的机会时,我特别开心。

 

为什么选择建筑专业

我对自己热爱的东西总是不遗余力,年轻就要尽量地尝试多种可能,所以,做事时,我的自我驱动力总是很足。

我做什么事情完成度都很高,这是一件好事,但在选择专业时,我也有过困扰。我喜欢音乐,参加音乐相关的活动也很多,但选择学习纯艺术的专业意味着我可能没有机会再学习我所热爱的数学、物理等纯学术学科相关的知识。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倘若未来四年没有机会再学习真的有点可惜。思考再三以后,我选择学习建筑——一个可以兼顾艺术美学与文理工科知识的学科。

对建筑的喜爱贯穿于我的成长。从小到大,我的父母经常带我去旅行,看世界各地有趣的建筑物和风景。初中去西班牙旅行之前,一改以往都是父母做计划,那一次,我第一次自己规划了旅行的路线。

比起去网红景点打卡,我喜欢学习当地人文文化。在巴塞罗那,我们一起去看了高迪的建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建筑可以这么生动有趣,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灵感,有那么多不规则却灵动的线条,能够饱含那么多高深的学术知识。

高迪童年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接触自然,他喜欢跟小昆虫一起玩耍,喜欢观察自然界里的植物。这样的童年经历为他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很多灵感。

学习参观高迪建筑时,细细聆听讲解词,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的经历,以及这样的经历如何形塑了他的建筑设计。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建筑可以如此地变幻莫测。建筑可以与自然融合得那么贴切,不是一瞬间拔地而起的,而是从不同的东西里吸收养分,将它们完美融合,然后生长出的精妙结果。

我喜爱建筑,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有一些艺术品,它可能好看,漂亮,但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建筑,人们既可以欣赏它,又很实用。

我本身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我的艺术老师曾经认为我做的东西不是那么富有现代艺术性,作品呈现出的风格不够大胆。但在我的概念里,我希望我的艺术创作是有逻辑有条理的。这或许与我喜欢数学、物理有关。而去巴塞罗那之后,我也意识到,建筑不仅仅只是画一份设计图纸,计算承重这么简单。它是艺术与理性的载体,也同样承载了我对艺术与文理工科跨学科学习的追求。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