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演讲:面对内卷,国际学生奋进还是躺平?

上个月,菁kids第一次采访David时,时值他收到耶鲁的拒信不久,又被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放到了Waiting List上。
北京英国学校的老师们和家长都为他惋惜又不甘:IB高分儿(4个IB HL45分),音乐和表演上的天赋与成绩,还有出色的领导力……这一切只为“申校是一门玄学”做了更好的注解。
我们的记者电话采访他时并不顺利,最终成稿也更像是一个没有讲完就戛然而止的故事。两周前,我第一次收到David的这篇演讲稿时,终于明白上次的采访为何不顺利。
相对于师长对错失名校录取的惋惜,他对于高中乃至整个K-12的求学生涯,有着更深入的反思。他有着不同于师长的洒脱与遗憾:与错失藤校录取相比,他更惋惜自己当初没有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走音乐方向成为一个音乐人。他说自己乐队的小伙伴们都去读了音乐专业。当时依然站在达特茅斯学院Waiting List的他,有所顾忌,还不能如此敞开了说:“把我从藤校这滩浑水中拉了出来”。
David的这篇演讲稿让我赞叹,不仅是因为多年在国际学校接受纯英文教育的他,能够以母语水平纯熟地使用中文写作、演讲,更是因为在中文输出的背后,他深入且犀利的18岁的思想和目光。而这样的他,未来的路上,早已无需名校录取的加持。
他的老师说:David的英文比中文更棒!
——菁kids创始人Toni马春蕾写在前面

文/David Chen 编/Daisy 图/Uni You,受访者提供

在座的同学与家长们大家好,我叫David,一个月前刚刚从万恶的IB手心中逃出来。

前几周菁kids找我做专访(文章回顾:David:比起选择“对”的专业,我更看重能否获得一技之长),句句不离我去年申大学的失败:现在回想起来,被美国大学通杀确实挺丢人的,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年的一通兵荒马乱也算是把我从藤校这滩浑水中拉了出来。

相信今年申请的惨烈程度大家也不陌生,而从各个大学小数点后面的录取率中也诞生了“内卷”这一词,让这种丛林法则一般的竞争显得有逼格一点。

但是作为国际学校的子弟,我们其实对于这种竞争熟悉的不能再熟了。

从一迈进高中开始,内卷就已经悄然袭来:比成绩,比课外,比夏校,比体育,比关系,逼出来了一群心理年龄六十多岁的三好青年。

在一开始,我的想法跟在座各位的大多数都一样:怕啥怕,一卷到底!我也大步迈进了悲壮的革命事业中,最后卷出了个IB四个HL,45分,SAT1540。

但是越往下我就发现,内卷内卷,越卷就越往内,越是站在高峰就越没有fold牌的机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因此,在这次大会上,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躺平与内卷,竞争和休闲不能两者兼具?我也想借此机会讨论一下在国际学校的漩涡中,我自己是如何在竞争与躺平之间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让我的碎碎念显得专业一点,我大致把我想讲的东西分成了三部分。

首先,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并坚持不懈。

我一直以来都想当一个乐手。为此,我探访了各大音乐学院,和他们的教授交流,还提前准备好了自己的录取材料:但是面对父母的压迫与身边人的压力时,我最后还是迟疑了,近乎妥协般地同意先把四年本科读完,搞到一个“硬菜”文凭。

回想起来,可能是当初的犹豫变成了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状态:既没考进梦校,也没能坚定地追逐音乐。现在不是分析自己失足的时候,但是在音乐和学业两方面下死工夫,确实不是个容易事。

实话实说,在高中给自己定下目标太重要了。如果你没有方向的话,你就必须在每个科目,活动上下足功夫,成为名副其实的“内卷王”,“通宵王”。不仅如此,其实不是每个人都要紧跟潮流,研究那些“风口”专业的。相比那些像从一个程序里出来的“CS理工男”、“金融社交花”,大学其实更想看到你身上的与众不同。

虽说找到方向是个好事,但是它却不是条捷径。在国际学校这种大环境中,不管做什么都是会面临竞争与压力的。而在高中末尾的这几年中,你能做到的只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把你自己的时间分配好,将这个领域钻研透彻。

其次,不用给自己那么多压力

我IB第一年的成绩其实没有那么好:我为此也是挺困扰的,经常把自己逼到凌晨两三点复习考试,但是分数也没啥明显上涨。逐渐,繁忙的课程还有无处不在的压力教会了我休息、玩乐和妥协的重要性。在考试里没考好固然不是啥值得庆祝的事,但也不必为此焦躁。

现在“磋商”成为了新的热点词,就是因为在这个极度内卷的环境里,学会放下真的很重要。越是绷在一根弦上,其实学习的效率就越差,越容易分心,自我怀疑。与其为了不被老师骂而通宵赶due(该交的作业),我更希望为了看电影,踢球,或者干饭的机会而赶作业——想必你们也是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学校外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任务。玩乐的时间应该为自己的作业与功课提供更多动力,而不是沉迷其中,反而忘掉了更加重要的事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在座的家长:我有很多同学在学习IB之余还要参加家长报的音乐课,奥数班,辩论课:这些本来应该培养学生兴趣的活动却反而消耗了他们在高中里有限的精力,使他们的成绩直转而下。

作为家长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充实课外生活”而堆加课程。

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山顶;没有人有每天爆肝到凌晨三点的毅力。对自己好一点,给自己安排一点时间来放松,高中日复一日的激烈竞争也没你想象中那般烦恼。

最后呢,一定要say yes。

我知道这句话天天被老师和家长丢出来,已经差不多烂大街了;我也知道作为一个高中生,没有人有用之不竭的时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你每一次的say yes都是为了未来的一次投资。

对老师say yes,可能意味着写一次笔记或者准备一份ppt,但是换来的却是老师对你学习水平的信任、信心。最后,这份信任也会反映在高人一筹的预估分,或者亮眼的推荐信中。

对同学say yes,可能是教他一个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或者指点他的一篇作业,博取到的是两人上课时的互相帮助,有困难时的四处奔波,还有考试完了之后的相互安慰(笑)。

对学校say yes,可能意味着去竞争一个职位或者参加一个活动(像我这样),换取的是校方对你的格外重视和优待。对他人的善待可以被理解成一次对于竞争对手和盟友的建立,以此另辟蹊径地在学校这个战场上取得优势。但是我自己更希望把乐于助人看做是一种习惯,提醒着我:学校的本意其实不是督促学生之间的内卷、竞争,而是促进这个小社区之中的合作、共赢、还有羁绊。

最近有些人开始提出“卷王”这一“光荣称号”,但是我其实更想被称作“躺王”。就像网红饮茶哥所说一样,在竞争与闲逸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才是当今年轻人的方向

其实总归总,我一直认为现在的高中生内卷己不再是为了申上好大学或者过上小康生活的竞争:现在的内卷更像是满足自己——学生们和家长们的虚荣心,赢取所剩无几的bragging rights(炫耀的资本)。

所以,我也不是说不会努力的,但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可以慢一点,躺下来仰望一下夜空,毕竟没准那夜空中的皓月繁星会指引出我们人生真正的方向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