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择路前行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ferring School

世事难如人意,即便你下定决心在一所如意的学校一直读到高中毕业,途中还是有可能会遭遇各种变化。而我们,竟然也在初选之校就读三年以后,转学了。

国际学校的转学,大致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父母国际外派结束回国、国内工作城市之间调动、事业开拓至外埠或者海外等。主观原因则因各个家庭而异。而转学,也是一个技术活,相对于择校、我认为转学更需要做功课。

首先,6月份再考虑是绝对来不及的。因为转学往往是到新学校插班入读,每个年级、班级的空位不多,需要更早联系目标学校,进入waiting pool,因此每年秋季一开学就需要开始做信息搜集、储备,建议赶在12月前正式提交入学申请,才能赶上第二年春节后的面试,6月的入学才能顺利畅通。

有许多父母给孩子张罗转学,是在英式、美式两种教学体制和教学风格之间做选择,目前在国内的国际学校占主流的也是这两种。父母自身的偏好加上孩子个性的偏向,往往是做出选择的准绳。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他有了自己的感知和思考,在转学问题上,父母有自己的考虑,但孩子的想法也不能忽略。当父母开始考虑转学时,除了自己心中的“硬核”理由,我觉得尽早跟孩子沟通比较好。客观平和地告诉孩子为什么爸爸妈妈在考虑为你转学,带孩子去参观目标学校,熟悉校园环境、观察和试着接触老师和同学,这是减少孩子转学焦虑的最好方法。这个沟通做得好,孩子的配合度就比较高,这会直接反映在后面至关重要的面试上,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转学之前,我带孩子去了目标学校三次,其中两次是白天、一次是从下午到傍晚。白天带着他在学校教学楼里看教室、图书馆、餐厅、体育馆,在室外看足球场、草坪、小公园。记忆最深刻的是从下午到傍晚的那一次。下午走了一圈,对空气膜体育馆、游泳馆都表情淡漠的小家伙,在看到学校滑冰场时眼睛一下就亮了。彼时的他正痴迷于滑冰,傍晚时分,灯光下美丽的滑冰场和小朋友在冰上的欢声笑语在那一瞬间“击中”了他。从那时起我知道,他即将挥别熟悉的校园和老师同学的焦虑被新鲜事物瓦解了。

做好心理上准备的同时,物料上的准备更为重要,毕竟还有个申请截止日呢。

按照入学申请上的checklist准备是必须的,你现在在读学校的老师的评语和学校每年2-3次的report就是最具说服力的。附加一些能表现孩子闪光点的材料也是必要的,在体育、美术、音乐、科技、思维等等方面有些小成绩的材料,都是可以增色的。当然不需要像有些父母打印成册、装订成书的浮夸,毕竟大家现在头脑都比较清醒,何况大多数国际学校对于申请者都有一个未来学习能力评估预测的科学模式。一句话:材料适可而止,浮夸无益。

递交入学申请之后,真正关键的其实是准备面试。

这个面试往往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参加的。有些学校注明了6岁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参加面试,只面试父母,而实际上观察和评估是客观存在的,父母不可大意。而且,这种面试是父母和孩子分开进行的。

父母面试其实就是校方与家庭的一次沟通,大致问题包括: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是否了解本校的教育体系和价值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期待,能否讲讲家庭教育的案例?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参与程度?

谈到家长参与程度,大多数的国际学校对于家校的和谐互动非常看重,甚至学校的许多活动比如开学迎新会、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新年还有许多慈善公益活动等都需要家长有质有量、充满热情地参与。还有一年四季不断的季节性课题,加上常年举办的音乐会、戏剧演出、体育比赛……这一切都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校教育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大多数国际学校有一个很有趣的传统——每年6月的“谢师宴”,家长们自己做了美食带去与老师学生们共享庆祝。看到其他妈妈们的手作蛋糕、烘焙饼干面包、意式千层面、手打年糕、自制水果冰淇淋、鳗鱼寿司……真的压力山大呀!所以家长们得才艺傍身,上得舞台下得厨房才行!

家长这边还好,把自己好好整理包装一下,过关不难。孩子的面试才是一场无法包装的货真价实。

面试的内容大致包括英文、数学、逻辑等,而孩子在面试时的精神面貌、与人沟通的状态和方法其实更占重比。

既然目标学校是国际或者双语学校,英文听说能力是必要条件之一。小学以下,只要能听懂老师简单指令就行,要求不高;而1-3年级,则会考察对Phonics的掌握程度;3年级以上,一篇小作文等着你。

至于数学,大多数孩子都能应对自如,毕竟在国内的环境中,数学启蒙做得都比较早。

所以在英语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5、6岁的小朋友会被问到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完成之后,面试官会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以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毕竟,这是学校对申请者未来学习能力测试的一个最重要考察,不可掉以轻心。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时刻都在观察孩子的应对能力。比如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与一个陌生老师相对时孩子的反应,落落大方自然胜过紧张哆嗦;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如果孩子还可以自信自如地问出一两个问题,绝对加分!或者孩子没有听懂面试官的问题,但能做到不紧张不慌乱,而是礼貌地请面试官重复一次,或者以自己的语言尝试理解面试官的问题,这绝对是逆转劣势的好方法!即便最后仍然没有听懂,没关系,孩子已经展现出他的个性特征和沟通能力,这就足够了。说到底,面试官在乎的不是你现在懂不懂得这个知识点,而是你是否有自信、又有好奇心、愿意探索、愿意尝试去解决这个困境。

这一点,在面试之前很难突击教会。孩子良好的应对能力、心理素质的建立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简而言之,如果孩子一直被以“标准”衡量,不被允许犯错、一旦犯错就面临责备和惩罚,怎么能够希望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尝试?反之,如果孩子一直在一个鼓励探索、允许试错、激励自我修正的宽容环境中成长,这些烙印会深深地印在他身上,无论在面试还是在入学以后,都能帮助他迅速、良好地适应。

面试结束,一切归于“等待”。此时此刻,爸爸妈妈孩子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毕竟备战半年还是很累的,孩子压力也大,好好释放一下,因为这个时候咱们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

3、4月份,offer陆续发出,如愿者开心,失意者也不必沮丧。教育的路很长,它是一个journey,不必为一时失意而绊住前行的脚步。

进入5、6月,孩子的任务是珍惜在现在学校的最后两月,好好享受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时光,多多参加活动,多多拍照留念。

而父母,这时候需要更多地了解新学校的许多具体的资讯了,从课程设置、教学风格、校园生活以及家长圈等。这个有多重要,转过学的父母都知道。担心新旧学校知识系统的落差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落差,提前在8月开学前让孩子熟悉适应一下是极其必要的。如果在新校有旧友那简直太好了,好好喝杯咖啡聊聊,提前介入学校生活和家长圈,孩子需要适应一个新环境,家长也是。

6月中旬到8月中旬,享受假期的同时,多给孩子做心理建设,让他了解未来的校园生活,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陪着他一起适应。尽力减轻孩子的焦虑感,也保持与旧校旧友的联系,让他知道转学并不是失去老朋友,而是保持了老朋友又拥有更多新朋友。

8月中旬,新的历程开启。

开学前的校服试穿、准备,陪着孩子去;提前去校园走走看看,陪着孩子去;开学第一天,在新学校门口与迎接学生的校长和老师互相问候,让老师和校长们的亲切笑容和温暖大手扫去孩子的不安;如果可以的话,第一周内,请你在学校的家长休息室或者附近的地方看书或工作,让孩子知道,爸爸或者妈妈,就在他可以够得着的地方。

这不是毫无原则的宠溺,如果时间允许,请给孩子一个安全温暖的念记。因为从第二周开始,孩子将走上他必须要独自面对的新路程,这份爱会给他直行的勇气。


颖予(Cecilia)

海外留学、工作游历数年,回归北京。文科跨界、商科硕士,新闻奖获奖人,也曾任外资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一个6岁男孩的母亲,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成为正面管教讲师、鼓励咨询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