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艺术家 | 来自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Student Artwork from the Beijing New Talent Academy

作品名称:熊生百态 作者:小学部三、四年级同学 指导教师:李雨轩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师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以单元模块的形式展开授课。新英才的美术课将活动与课堂相结合,给了学生们挥洒创意的空间。在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热忱、想象和集体智慧去创作,将艺术创新引入“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中,带来全新的文化融合作品。 2019年5月,“丝路艺语”首届校园艺术展如期开展,以下是艺术展期间的部分优秀作品。

文、图:学校提供    编:王晓希

作品名称:我眼中的世界

作者:二、三年级同学

指导教师:张智鹏

作品简介:“一带一路”项目展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开放、进取”的精神,孩子们在这个主题中,不但了解了俄罗斯、印度、埃及等各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人民生活,增长了很多见识,还进行了《我眼中的世界》绘画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更懂得开放、进取、融合、互助、和平的意义,也深深地在自己心底埋下了那颗“迈向世界”的种子。

作品名称:建筑纸模型
作者:小学部五年级任若雨、云朵朵、褚南茜、赵铭飞、李攀高峰
指导教师:刘泽猛

作品简介:建筑,可以说是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与记忆,是技术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有独特的文化辨识度。系列作品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风格,利用立体构成形式、采用卡纸造型表达对建筑及国家文化的理解。

 

作品名称:《千丝万缕》
作者:AP国际中心初二年级 
指导教师:郑文清

作品简介: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作品以丝绸为主元素,千丝万缕也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包容、合作精神。

 

作品名称:一带一路上的窑洞建筑
作者:小学部一年级同学
指导教师:张潇

作品简介:窑洞是一年级“一带一路”旅程中的第一站,窑洞半圆形的拱门很有童趣,而窑洞中的灵魂——炕和灶,使生活在窑洞中的人们在心灵上有了慰籍。在这件剪贴作品中,小朋友们用彩纸拼贴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窑洞的感受,他们稚拙的表达风格也和窑洞的简朴造型相映成趣。

 

作品名称:熊生百态
作者:小学部三、四年级同学
指导教师:李雨轩

作品简介:古丝路上战火不断,新丝路成为共赢的和平之路。熊猫历经800万年进化,从食肉到吃素,从战兽到国宝,几十年的熊猫外交,让它成为中国对外的和平大使,也成为世界人民的宠儿。

 

作品名称:曾有西风半点香
作者:AP国际中心十、十一年级服装设计课程学生
指导教师:徐天琦

作品简介:漫长的丝绸之路,满载着世界上的美景,让东西文化交融与共。传统纺织文化伴随着悠远的驼铃声穿越历史的星空走至当下,是漫漫丝路文化互相融合与影响的历史见证者。古老的丝绸似乎从未失去她的魅力,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更加熠熠生辉。

 

作品名称:易拉罐狂想
作者:AP国际中心九、十年级同学
指导教师:郑文清、樊焕美

作品简介: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变废为宝,利用易拉罐、瓶盖、矿泉水瓶等材料作画,设计不同国家典型人物形象,以拼贴、添画等形式展示一带一路中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作品名称:纹样设计
作者:AP国际中心11年级王豪峰、候智越等设计班同学
指导教师:郑文清

作品简介:印度纹饰是象征性的, 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含义; 学生通过学习印度纹样,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对纹样的设计再创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性思维。

 

作品名称:明月 山
作者:AP国际中心初一年级 
指导教师:樊焕美

作品简介:“乔戈里”,通常被认为是塔吉克语,意思是“高大雄伟”,这座巴基斯坦最高峰风光壮美,人们淳朴善良,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同学们以山为素材,综合材料立体制作表现山丘的起伏之美,峻峭之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