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新式教育,你想好了吗?

Choosing New-Style Education, Are You Ready?

文:Hippo   编:Daisy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孩子就读于别人口中的“另类学校”——不是那么正规,可能没有学籍,看似成天玩耍不学知识的学校。在孩子眼中,这是令他发自内心喜欢、上学后不舍得回家、周末也会穿着校服、有着极大归属感的学校。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们在这条新式教育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多年。

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华德福、蒙特梭利、夏山,新式教育选哪个好?如果你厌倦了公立学校或幼儿园千篇一律的教育管理,或许上面这些名字你并不陌生,这些新式教育理念在三年前可能还是“非主流”,现在五花八门的新式理念在幼儿教育行业中已不鲜见。

3-6岁是构建儿童性格及内在的重要阶段,把这四年放到人的一生中看,和大学同等重要。无论哪种新式教育,均有其独特的理念,概括而谈,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尊重孩子的精神内核,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爱和自由是新式教育渴望带给孩子和家长的,在自由的状态中,教育计划和学业考核显得并不重要。在日常生活所呈现的放松状态里,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调动自身的感受去设计和运营课程。在孩子的基础教育中,是否学会画一幅画、唱一首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者为孩子展现这门学科丰富的内容和与人的交集,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存在。或许短时间内无法输出完善的学习果实,家长也不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学习成果内化的结果或许将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一片天地。

小班教学是新式教育的特点,老师在上课和照顾孩子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观察。我参加过孩子学校的教师例会,每位老师都会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例如孩子们自发的一场游戏中,谁是出谋划策的,谁是跟随者,谁积极参与,谁静声旁观,老师都心里有数。日复一日的观察,让老师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习惯,甚至深层的性格了然于胸,传递知识时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孩子所接收到的都是针对自己“个性化”的信息,沟通效率倍增。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特点:首先,内心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表达自己的需要,例如渴望尝试辣椒是什么味道,渴望体验只穿一件衣服在冬季的户外到底有多冷,渴望尝试自己不睡午觉会怎样。在自由的环境中,老师们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一实现孩子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内心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笃定。

其次,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源于自由空间下的游戏活动。其实对于幼儿年龄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玩具是必须的,几块积木、一根绳子都会让他们乐此不疲,户外的一个土坡、一汪水塘更变成了一片乐土。孩子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极度乐观的,在他们眼里,许多事物都能当作玩具并设计成游戏,只是成年人看不懂罢了。新式教育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创造游戏,老师只负责提供各种资源,保证安全,让游戏有更多可能。游戏的规则是否合理,甚至过程中发生的争执也绝不干涉,这不是传说中的散养,而是无为而治。

最后,相比是否学会了拼音,新式教育更在乎孩子在自然界中获取的知识。北京一所新式教育学校的特色户外课程是爬山,地点不变,每月爬一次。一年下来,孩子们看到了同一座山的四季变化,花草的生息,河流的湍急与冰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配合了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植物昆虫的知识、物理和生物的启蒙,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生动地寻找“知识点”,比坐堂学习的效果提高了很多倍。

对于家长特别重视的英文教学,新式教育往往站在了更高的视角,除了英语自然拼读启蒙,有些学校还开设了“国际公民”课程,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知道生活的国家在地球的哪个位置,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他们都说什么语言,有条件的学校会安排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为孩子们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国家。心怀世界的格局是未来生活中所必须的,和拼音启蒙、识字启蒙一样,对世界的认知也要从小启蒙。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实际上是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是一个本身就已经错误了的目标,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怎样提高能力。孩子升入小学后,我们依旧选择了新式教育的道路,当然不能像幼儿园那样只是玩耍,不过学习知识的方式却与传统学校不同。新式教育重视教学的广度,引导孩子在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时有更宽的思维,更多的方法,不预设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科知识和成绩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项目制学习是新式教育中常常被提及的课题,针对一个主题,例如“恐龙”这个课题,会由此展开中英文阅读、数学、地理、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传统的分门别类按学科学习的方式不同,项目制学习淡化了学科的独立性,更多地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综合性,不强调所谓的教学进度。

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不代表课业负担的减轻,作业和考试一个也不少,但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判不仅仅通过期末考试来衡量,校方会融合平时成绩、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得出学期综合成绩,这样的方式更加平均合理,比传统教学急功近利渴望考出高分科学了许多。

选择新式教育学校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相亲,摆条件、论出身、谈理念,经历几轮曲折的考察后才会遇到自己真正心仪的那所学校。身边在新式教育学校就读的家长们常常会分享自己学校的特点,有时你会发现,这些特点放在别人身上就非常恰当,但和自己的孩子就不太对路子。很多探校家长都会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在校的孩子们非常开心快乐,我把孩子送到这里,也会这样么?”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学校本身,同时也在于家庭的教育。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管理过于严苛,强迫孩子过早学习知识从而破坏了天然的想象力,那么孩子在学校可能会是一种放松甚至逃离的状态,而回到家又变成了另一个世界,这无异于是一种伤害。

那么,面对众多理念的各自独白,关注新式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理念固然好听,也要有落地的实力。很多新式教育在观校见面会上会安排一场精彩的演讲,主题或是关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或是新式教育的优势等等,让家长们眼前一亮,纷纷赞同。我参加过一所国学特色的新式学校观校会,校长直言批判现行的中文教育过时老套,误人子弟,并称自己的学校要参考文言文、民国时期教材等中华文明的精华,真正教育孩子如何运用汉字。听上去确实有些道理,但宣传中所说的这些理念如何落地呢?学校打算自己编纂一套语文教材么?最终证明,这所学校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想法,但自身却并没有能力提炼文学知识并作为教育之用,学校在不断尝试和摸索,孩子也自然成了试验品。所以,有些情怀听上去是美好的,关键要看情怀是否能变为现实。

家长身体力行的参与度也是选择的一部分。除去高端的国际学校,市场上真正做到新式教育的学校普遍较为艰辛,毕竟这是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鲜有投资人问津。选择这样的学校,家长往往要变身教育中的一员参加学校的活动,跟随国内国际的游学,在新学年开学时客串教工给足球场除草,校园聚餐时帮厨等等。选择学校时要关注这所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度,并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选择。有些涉外学校甚至对家庭的英文环境也有要求,如果家长工作忙碌没有空余时间,建议谨慎选择。

除了对理念的认可,选择新式教育也需要家长有一颗大心脏,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应尽量配合完成而不要有过多的评判。当孩子成绩不够理想,学习不开窍的时候,家长更要放下心中的期待,接纳孩子当下真实的状态。成年人眼中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极大程度地融入了社会带来的传统,既然想去投身创新,就要抛弃固有的思维理念。


HIPPO

80后北京人,酷爱地理历史,深度自驾游爱好者。深耕北京及中华文化,也渴望看到世界的不同,认为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倡导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育儿道路上与孩子共同成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