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Empower Children’s Imagination 

文:曹新星  图:好思之家学校及幼儿园提供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开口说话后,他们就渐渐变成了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脑子里有无数的奇思妙想等待解答。如何巧妙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引导他们深挖这些感兴趣的话题,并从中学到知识,大概是每个家长最迫切希望掌握的技巧。不久前,菁kids参加了好思之家学校及幼儿园创始人Farshad Danicek为家长举办的教育工作坊,发现瑞吉欧理念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很巧妙。

 

Mr. Farshad Danicek

教育学硕士,好思之家联合创始人及课程研发主任,拥有近30年的早期教育教学经验,在过去的12年间一直致力于瑞吉欧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及传播。

 

为什么孩子喜欢问问题?

“妈妈,为什么我不是恐龙?”“太阳下山后去哪儿了?”“为什么橘子是黄的,叶子是绿的?”……相信不少家长都被孩子追问过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然而,这些我们以习为常的“常识”,却常常把我们问倒,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究竟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问问题呢?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孩子是天生的交流者,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了解周围发生的事物。“你没办法让一个孩子闭嘴不说话,因为他们会一直通过陈诉或者问问题的方式和你交流。”Farshad说。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生下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家长和老师要尽其所能去教授他们知识。瑞吉欧理念则认为,孩子天生是有能力的,他们生下来就已经具备了了解知识的学习能力,家长和学校只需要为他们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当中通过交际去学习,去挖掘他们自己的潜力即可。

通过交际来进行学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事实上,瑞吉欧理念所指的交际,不仅仅限于孩子之间的交往,它包含的是孩子在以学校、教师、家长为基础的社区中的交互学习。

在瑞吉欧理念里,学习和社交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之间,爸爸像气球一样飞起来了,这个时候妈妈跑出来,她的第一个反应是受到了惊吓,问爸爸为什么会飞起来。然而,在一旁的孩子没有这个思维定式,他可能看到爸爸飞起来的第一反应是:“哇,太厉害了!爸爸居然可以飞?”然而,当他看到妈妈的第一反应后,他可能会开始思考:“这个事情是不是一个反常的事情?”从而开始考虑自己下次该如何做出反应。

另一个相似的案例是,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不小心把茶杯弄到地上摔碎了,他会觉得很新奇;但如果一个三岁男孩不小心打碎茶杯,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完了,我又做了什么让妈妈不开心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件坏事了。由此可见,孩子的对错意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周围人的反应中不断形成的。

众所周知,孩子在幼儿阶段的一大特征就是对未知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如果家长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各种新奇的问题做出了消极的反应,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在大人的反应下也会渐渐收敛起他的好奇。这种被压制的好奇心在孩子后续的发展中很难再将其唤醒。因此,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孩子有无限的学习能力。在学到知识之后,孩子可以内化这种知识,然后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比如,孩子两三岁时会问:“为什么车有4个轮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常识”的内容,孩子其实是很难理解的,他可能会追问:“为什么车不能有14个轮子?”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试图通过“常识”来打击孩子的创造性。你可以说:“如果你觉得车需要14个轮子的话,那我们来建一个有14个轮子的车吧!”这个过程给了孩子一个土壤去发挥他无限的想象力,然后引导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把想象转换成可能。

前面提到的“妈妈,为什么我不是恐龙?”是参加好思之家教育工作坊的一位妈妈写下的问题,她很想知道怎么回答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Farshad借这个案例给家长们阐述了瑞吉欧的应对方法。

瑞吉欧理念认为,孩子在提问的时候,心中本身就有答案,你答与不答都是可以的。所以在孩子提问时,不要急着回答,可以先试着反问孩子:“你的想法是什么?”也许他会说:“恐龙很大很强壮,我要是恐龙的话可能会吃掉你,但是我太爱你了,舍不得吃你,所以我没办法成为一只恐龙。”也许他会说别的,不管答案是什么,家长都要很耐心地去听孩子的说法,鼓励他继续探索下去。

通过向孩子提问,家长能发现孩子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在孩子给你答案两周后,可以再问孩子同样的问题,他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逐步成长,最终能帮助他找到问题的答案。

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家长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浏览网站、读书来了解一些知识,也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了解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

在孩子初步掌握知识后,家长还可以延伸话题,即通过画画、剪纸、雕塑等艺术活动加强孩子对该话题的兴趣度。对恐龙感兴趣的孩子,也许他还对篮球感兴趣,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试着把两个话题连接起来。你可以问他:“你觉得恐龙会打篮球吗?如果会的话,它会怎么打?”试着让孩子把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激发孩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定期回顾、总结孩子对知识的吸收。过一段时间,向孩子提问最开始他提出的问题,让孩子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学习,看看他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以及对这个知识是否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在孩子对某一问题产生好奇心的时候,家长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与亲友分享孩子的学习状态,保持周围环境的统一性。比如,对太阳下山后的去向感兴趣的孩子,她可能会告诉下班回到家的爸爸:“我不喜欢太阳,所以我让他下班回家了。”爸爸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者只顾低头玩手机敷衍地回答,会让孩子受挫,觉得自己问的问题没有意思,从而导致学习氛围受阻。

孩子成长的三个老师——家长、老师和环境

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景:一个三到五岁的小朋友,当老师在教室里提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会说:“不是这样的,我爸爸跟我说过是什么什么样的……”等到孩子长到八九岁,上了小学,情况又有一些变化。当他在家里和家长说到一个事情的时候,他会说:“不是这样的,在学校里面我们老师跟我讲它是这样的……”

“之所以要举这两个事例,是因为我想要告诉各位家长,老师和家长同时都是孩子的老师,非常需要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Farshad解释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首先源于家庭,之后才是学校,而环境是第三位的。”

他分享了一个外国小朋友学中文的例子。一位外籍家长把孩子送到好思之家,期待他的中文能有所进步。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孩子怎么都不肯说中文,家长为此专程来到学校和老师探讨原因。经过一番观察,老师发现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不太爱和中国小朋友互动。一问之下,老师才明白,原来他不愿讲中文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爸爸不喜欢中国。虽然爸爸很想让他学好中文,但在平时上下学的时候,爸爸总是在吐槽北京的天气,人情的冷暖、工作上的不顺,久而久之,他形成了对中国的坏印象,自然就不想学习中文了。

家长、老师和环境这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Farshad认为,比起教孩子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据瑞吉欧的理念,孩子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但孩子会和家长、老师一起成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家校统一十分重要。不仅家长要考虑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学校的老师也要考虑如何能够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在瑞吉欧理念里,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教会孩子掌握学习的能力。如果把知识比作一棵树的话,包含着个人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应用工具的能力在内的能力培养是知识的根基,而音乐、舞蹈、绘画、戏剧、数学、语言意识、自然、科学、全球意识、文化观念等知识的培养,则是树的枝干和叶子。

那么如何实现让孩子掌握这些能力呢?瑞吉欧的方法是——通过主题项目来学习。

在好思之家,很多课程都是通过主题项目来教授的,它们时长不一,有的进行几周,有的则贯穿了整个学期的学习。Farshad向来参加工作坊的家长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城堡的学习主题,整个项目持续时间约半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为了搭建城堡而学习:因为要做标识,他们会学习写字;为了搭建城堡,他们学会了测量、记录和计算;为了查找资料,他们学会了上网……孩子们甚至还提出很多成人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城堡里的厕所在哪儿?该把厕所搭建在哪儿?

瑞吉欧的主题学习非常看重家长的投入。这个主题结束的时候,这个班举办了一个城堡派对,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出席,来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走进教室,家长们会看到一座由孩子亲自搭建的“城堡”,孩子们装扮成公主、王子、骑士的模样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家长能看到孩子在项目中收获了什么,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支持。

强大、能干、坚韧是瑞吉欧最初提出的三个儿童培养的核心目标,如今好思之家将这些目标扩展为积极的自我形象、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全球意识、设计思维、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

“这种性格培养的衡量标准,不是说孩子的数学或者英文特别好,而是养成这种性格后,孩子会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去帮助他应对今后不断变化的世界。比如说,他能不能很快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他能不能帮助别人解决生活当中面临的问题?他能不能天马行空地去发挥他的想象力,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们有没有共情的能力,能够设身处地体谅别人的情感?……所有的这价值观都需要在教育中逐步落实,最后这些价值观会逐步渗透到孩子的性格当中去。”Farshad总结道。


关于瑞吉欧·艾米利亚

在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面对二战后亟需重建的城市,和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区居民齐心协力,通过创办学校,建立了一个以婴幼儿为中心的创新型公共早期保教系统,并以此创立了以“尊重幼儿的权利、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项目教学”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随后,瑞吉欧方法逐渐演变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经验》中,马拉古齐阐述了他对儿童天生能力的独特理解:“在孩子会通过文字、运动、图像、绘画、雕刻、皮影、音乐、戏剧等‘一百种语言’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世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