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房小白到征服全家人的进阶之路!

自从入门以来,我发现做饭这个事情,“时间”和“心思”两者缺一不可。

文 | Lily Jiang  图 | unsplash、作者提供


工作十多年,去年此时我终于鼓起勇气提出辞呈做全职妈妈,决定take a gap year,去尝试些新事物。回首过去这一年,还真学了不少新技能。

拿出以前上班时写的清单,“如果我有时间了,想去学……”“烹饪”列在首位。

话说“懒妈妈”能培养出“能干”的孩子,此言不虚,且反之亦然。没错,我有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即便是早餐也能翻出自助的花样,中西合璧,总有一款适合你。在“称霸”厨房的那些年里,她总是以爱的名义,拒我于厨房之外,美其名曰,有油烟!顺带一句,你也干不好!以至于,等我真有了自己的厨房,空有一些“兵器”,却少了些“功夫”。

而身边有着不少会做面包蛋糕的巧妇,让我心生羡慕!况且,遥想以后孩子长大,外出读书,少不了自己做饭。为娘的不传授一两招,哪儿说得过去?

我一直认为烹饪是和开车一样重要的生存技能,既然开车要请师傅、考证,那烹饪也应如此。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孩子学习英文的社区中心就有这样的烹饪学校,我果断报名,从最基础的中式烹饪课开始学起。

工作日班才6个人,大多是像我一样的新手妈妈、厨房小白,还有一个被老婆派来的新婚丈夫,用心良苦,实属远见,佩服!中餐课每周一次,每课三个小时,从理论到实践,老师傅手把手带领。三个月末了,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还可以获得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及学费的减免——怎么看都是一笔极划算的投资。

第一步,先买工具、书、菜刀和厨师服。换上厨师服,仪式感十足,很快就能进入状态。理论课程从中国的八大菜系、食材的选择技巧、烹饪工具的使用到各种烹制手法的介绍一一道来。最令人期待的当然还是实践课啦。看了一下菜单,都是耳熟能详的家常菜:椒盐排条、麻婆豆腐、香炸凤翼、蚝油双菇等。同学们都已经摩拳擦掌了!

然而,第一堂课却是练习刀工,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事先准备好的邦迪,妥妥的。“好的刀工不在于切得多细,而在于均匀!”师傅边切边说。在切碎了好几块豆腐干后,终于切出一块师傅满意的可以像风琴一样拉开的“兰花豆干”。逐渐掌握手感后,我和宝刀配合得也越发默契,无论是麦穗刀的鱿鱼卷还是直刀的墨鱼卷,都得到了师傅的首肯,这也让我信心大增。

以前即便去菜场,也就只买蔬菜,因为肉和鱼完全不会做。未曾想到,一星期后即便一整条大青鱼放在我面前,我也可以游刃有余地手起刀落,切头、去皮、剔骨、片鱼,一气呵成!还能露一手“红烧肚档”。

中餐以炒菜为主,起油锅,翻炒就成了基本功。从拿不动锅子,到身手敏捷地起锅装盘,用了不到两个月。油温、火候是关键,不同的食材,烹煮温度各不相同,也是菜肴色、香、味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全凭经验的累积了。

再来说说家人对我学烹饪的不同反应。不太看好我的母亲大人说:“做饭还要花钱去学,学费你给我,我教你好了。”她嗤之以鼻的态度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可是当我把刚炒好的“响油鳝丝”端到她面前时,立刻获得了认可!厨房保卫战,初战告捷!

学完中餐那阵子,父亲刚好住院,我下厨做的无论是养生排骨汤,还是家常小炒也都令他满意,完胜医院楼下的小饭店,学以致用也不是吹的了。当然,最欢喜雀跃的是老公和孩子啦。考一张厨师证,贴在厨房里,也算是持证上岗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自从入门以来,我发现做饭这个事情,“时间”和“心思”两者缺一不可。在这个自诩吃货横行的朋友圈里,我这个对“吃”没有追求的人算是少数派了。然而,为了家人的健康、口味、营养的缘故,还是很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研究和调配的。

无论是血糖偏高的妈妈,还是爱吃甜食的爸爸,一切尽在掌握!DIY无糖燕麦椰丝饼干是妈妈运动后最爱的小点心。为老爸亲手打造的生日蛋糕,选材上乘,完全无添加。我爸吃饭一定要配汤,如果外食,这家店没有他认可的汤,会立马起身换另外一家。为此,我也跟师傅学了几个营养靓汤,时不时地露一手,博他一笑。老公孩子则喜欢吃面食,有市场才有动力,于是我潜心研究了各种面点、包子的不同做法。看着孩子吃着自己做的手工小笼包,还是很欣慰的。意面则是我和儿子的最爱,意面酱自己熬,放在冰箱里,随时可以来一盘快手意面,儿子常常会把盘子都舔得干干净净!

自打入了烹饪的门,送礼都想着怎么自己做,这样才更有心意更特别嘛!有个朋友家孩子快2岁了,我给他做了一罐美味的肉松,没有味精,吃得放心,让她惊讶不已。中秋节的鲜肉月饼也尝试自己做,装在漂亮的礼盒里送朋友,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不比排长队的网红月饼差。妈妈还催工,让我多做几盒送她朋友,一不小心,我也被夸成别人家的女儿了!

和妈妈不同的是,我喜欢带儿子一起动手做美食。现在,简单的饼干,他都可以自己做,根据口味调配方,去公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比如上文提到的燕麦饼干,将各原料(燕麦、椰蓉、盐、红糖、低筋粉、菜籽油、水)按比例在大碗里混合,在烤盘上压出造型,每块厚薄均匀,将烤箱预热至180°,20分钟便可出炉。零黄油,不用担心孩子吃多了有负担;简单易做,全程40分钟搞定。

饺子、馄饨也包得创意十足。每次做完,我都会请他把制作过程复述一遍,总结一下成败的原因——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何乐而不为?

一周前拿到“中式点心”的资格证书,这一回,妈妈做了我的同学!母女关系也从“武火”变成了“文火”。而儿子对我失败作品的态度是:“妈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好的。”

-END-

 Lily Jiang
走心的妈妈,育有6岁小暖男一枚。十年国际社区资深项目经理,现全职妈妈。热衷研究中外不同教育方法,力推“全人教育”,认为“因材施教”无非是“投其所好”。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专注于TA的兴趣点,深入挖掘。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努力在“社会大学—家长专业”里攒学分。


菁kids 2018 11月刊 《新校气象》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探校探什么?
|封面故事|
惠立学校校长周淑群:我们这样实践全人教育
华师双语校长龚德辉:教育面向未来,而我永远是一个实践者
青浦平和校长苏晨杰:根植本土,做放眼世界的“融合教育”
|父母社区|
偏科要紧吗?
硅谷妈妈上小课
妈妈走过的路
一年级的烦恼
|美食|
你也怕烹饪肉类?试试简单快手的鸡胸肉做法吧!
|话题|妈妈们上的课
跳一支舞吗?在夏威夷
谈谈做饭这点事
补上人生的第一课
|教育家笔记|
一条鳟鱼带来的教育启示
|特别报道|
来自哈罗的小狮,已经来到上海啦!
|父子说|
愿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女性成长,家中男性成员如是说
|在读|
当我们谈论“尊重孩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世界|
德克萨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气象》,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