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兄弟的“剑”变人生

Parry, Parry: Brothers Thrust Their Way to Success

近年来,击剑这项曾经非常小众的“贵族运动”,越来越受到中国家庭的青睐。去年6月,在北京市青少年击剑公开赛中,共有500名小剑手角逐42个年龄组别的冠军,年龄最小的仅8岁。当时的报道称,北京的击剑爱好者已达3万人,年增速在20%以上。其中,在校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击剑粉丝。我们不禁好奇,击剑究竟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本期,让我们一起听听思瑞、思琦两位“小剑客”的故事,感受击剑运动的独特魅力。

采/文:禾子 编:曹新星 图:Lens视觉摄影工作室


6月中旬,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午,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显得格外清静。相较于放学后、双休日,数不清的孩子在父母或祖辈的陪伴下拖着又重又长的剑包,走进拥有54条剑道的四个击剑馆训练,万国击剑馆正逢周中的清闲时光。虽然此时击剑馆处于“半闭馆”状态,却依稀能听见零星的剑声从4号馆传出。两条剑道,两个教练,这是两兄弟的专属训练时段。每周训练5天,每天2-3小时,雷打不动。兄弟俩是中美混血儿,妈妈是中国人,爸爸Tony是美国人,14岁的哥哥Antonio和11岁弟弟Colin在“万国”训练击剑已经快三年了,大家都习惯喊他们的中文名字——思瑞、思琦。

在家上学的小剑客

每次击剑训练和去各地比赛,都是爸爸Tony带着思瑞、思琦上阵。此刻,Tony静静地坐在场边盯着剑道上挥汗扬剑的儿子。我们的采访便从思瑞、思琦的训练间隙开始。

“每周五天,每天2-3小时的训练量是谁定的?孩子们吃得消吗?”跟大多数基础班孩子一周训练一到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或专业班一到三次,一次两个半小时相比,思瑞、思琦的训练强度显然要大得多。

Tony坦言:“这个训练量是我定的。因为儿子们两年前才开始接触击剑,当时老大思瑞已经12岁,起步太晚了。从小他们尝试了很多运动,如网球、游泳、足球,他们都喜欢但又不是特别喜欢。直到2014年暑假,在美国的时候,我们去了一个击剑俱乐部,思瑞、思琦第一次接触击剑,尝试戴护面、穿剑服、拿剑,这让他们对击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是从那时起,他们才确定要专注地训练击剑。可是大部分孩子5、6岁就接触击剑了,晚的9岁也开始训练了,而当时思瑞12岁、思琦9岁,我们只有加大平时的训练量,才能追赶上去。”

休息间隙,思瑞、思琦脱下沉沉甸甸的护面,汗珠从发际不停地滴落下来。由于非繁忙时段训练馆的空调不开,可以想象,在层层裹裹的剑服之下,他们兄弟二人早已浑身湿透,辛苦显而易见。不过兄弟俩似乎习以为常,思瑞平静地说:“击剑就是训练自己能吃苦、不放弃。”

除了训练量,最让我困惑的是时间安排,每周将近15小时的训练量,学习的时间怎么确保?三年前,思瑞、思琦的父母共同做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在家上学。如果想排上心仪教练的时间表,并保证足量的训练和必要的比赛,势必会和学校的课程安排产生冲突。当时,思瑞刚刚从清华附小毕业,思琦是清华附小在读。为了“两全”,夫妻俩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决定采用中外线上教学课程和家庭教育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于是,击剑训练和自主学习成了思瑞、思琦的日常。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Tony非常重视教育,他会告诉孩子们,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成绩好,会多种语言,还要体育好,有社会公益心,善于沟通交流……前不久,思瑞参加美国中考(SSAT),准备不足一个月却考出了排名前5%的优异成绩,Tony说这得益于击剑带给他的专注力和自信。

击剑,格斗中的芭蕾

击剑是一项源自古代剑术决斗的经典体育运动,由于比赛对战术的灵活性和动作的优雅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击剑享有“格斗中的芭蕾”之美誉。作为剑手,最大的磨练是在意志和头脑上。比赛中真正出剑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紧张的对峙、窥伺状态。这就要求剑手的意志坚强、精神高度集中,在对手的挑战面前保持头脑冷静、自信。精神只要稍一散漫,情绪稍一焦躁,破绽就可能暴露于对手剑下,被一剑击中。

“思瑞从小比较安静、平和、有礼貌,不喜欢争抢。思琦则完全不同,他比较活泼、愿意表现、喜欢受到关注。经过这几年的击剑训练、比赛,思瑞逐渐理解并接受了体育中的竞争和拼搏精神,变得自信外向多了,也更善于跟人沟通。” Tony若有所思地回味着击剑前后儿子的变化。

“击剑是持械格斗项目,您不担心这会让原本就活泼外向的思琦变得有攻击性吗?”“完全不会。因为击剑是一种具备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的运动,所有的剑手在赛前持剑敬礼、赛后握手,比赛流程非常正式,对对手充满尊重和敬意。”Tony对击剑这一曾风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运动的描述,勾起了我对中国男花“三剑客”的记忆。

2000年,正处于顶峰期的中国男花“三剑客”——叶冲、董兆致、王海滨站在了悉尼奥运会击剑决赛赛场上,等待他们的是老对手法国队。当董兆致第三次出场时,中国队在以36:34领先法国队时出了意外。法国选手洛塔利埃尔的后颈不慎被剑头点到,血流不止。经过止血处理后,洛塔利埃尔重新上场比赛。这本是一个扩大优势的好机会,然而,董兆致没有乘人之危,他在剩下的两分多钟时间里引剑不发。在台下目睹了董兆致骑士风度的国际剑联主席何内·豪克感叹:“在欧洲,虽然很多人都把击剑看成是贵族运动,但并不是所有喜好击剑的人都像董兆致这般有修养。”

竞技体育是人生竞争的预演

“竞技体育就是人生竞争的预演,我希望通过击剑告诉孩子该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诚然,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都生活在比较、竞争的时代。一个孩子需要学习怎么去赢,更需要怎么面对输,尤其是“不公平”的输,而竞技场给我们提供了完美的人生情境模拟。

提起思瑞第一次去德国参加击剑比赛的经历,Tony仍然有些激动,“思瑞参加的是2016德国冠军赛U14男子佩剑个人赛,那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比赛。我们的教练在国内教课没法带着他打比赛,所以,比赛当天别的参赛选手都有教练,唯独我们没有。开始,思瑞打得不错,但连续几剑都应该是思瑞得分,德国裁判却判对方得分。我在场边开始着急,但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传递给思瑞。”

我转头看了看思瑞,问他:“当时觉得委屈吗?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出乎意料地,思瑞十分平静地说:“也没有什么不公平。因为击剑规则是固定的,但是每个裁判的解读不一样,我只能琢磨这个裁判的解读方式,也就是说哪些打法我能得分,哪些不能。”思瑞的回答如此泰然自若且逻辑缜密,真让人难以想象他还不到15岁。

我问:“比赛休息间隙,对手有教练指导技、战术,而你孤军奋战,当时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以为思瑞会说自己有些孤立无助,结果他的回答再次出乎我的意料,“我休息的时候,弟弟会给我一些建议,比如说这个时候不应该防守,要主动进攻。”当时10来岁的弟弟给哥哥做技术指导,想想赛场画面,实在独特而温暖。最终,思瑞以实力获得了当场比赛的第三名。

弟弟思琦是一个有击剑天赋,又十分努力的“小剑客”。无论小组循环赛还是淘汰赛,但凡他参加的男子佩剑个人赛,无一例外他都是赢家。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以他的年龄来说,思琦在U12组的击剑排名一直是第一。也正因为此,试图挖掘他最挫败的一次比赛经历的设想几乎不成立。不过,思琦还是跟我们分享了他最艰难的一次团体比赛经历。

2005年,思琦参加了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第三站)U10男子佩剑团体赛,作为团体四名选手中的最后一个出场。当他上场时,总比分已经落后对手20分,巨大的分差使得胜负不难预测。或许,恰恰是这20分的落差,点燃了思琦的斗志,他稳扎稳打一分一分地拿下,最终竟然以45:42力挽狂澜,奇迹般地赢得了这场团体赛的冠军!“当时感觉太震撼了!一个10岁的孩子能不慌乱、不放弃,感觉他好像给我上了一课,谢谢孩子带给我的成长。”妈妈的言语中透着对孩子的肯定和感恩。

采访临近尾声时,我问思瑞、思琦未来的理想,兄弟二人再次露出初见时的笑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做世界冠军的梦想,我们也不例外。”结束一个上午的击剑训练和见缝插针的采访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疲倦的思瑞、思琦还没吃午饭,却没有半点焦躁不安。

礼貌地告别后,看着他们拖着剑包渐渐消失的背影,我想起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港人人称“财爷”的曾俊华。作为政界击剑高手,他曾分享过这样一番击剑心得:“一个真正的剑手,就算放下了手中的剑,仍可以保持心中的剑。若能够懂得利用,即使放下了剑、走下了赛场,在人生中仍能保持剑手本色,凭坚毅的意志无往不利。”

击剑运动知多少

赵波  原中国国家击剑佩剑教练、 万国击剑副总教练

菁kids:击剑是小众化的舶来品,请您科普一下击剑是一项什么运动?

赵:击剑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公元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击剑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时尚。19世纪初,击剑运动逐渐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竞赛项目,最早成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现在的击剑早已远离有关生死的决斗,但其所强调的骑士精神却藉由各种礼仪、规范被保留了下来,被西方社会誉为古典贵族运动之首。

击剑是一对一的攻防格斗,双方运动员各手持特制的钢剑、头戴面罩、身穿击剑服在专门的剑道上,按统一的规则,用刺(劈)的动作方法进行攻防格斗的竞技运动。击剑比赛中,不管你做什么动作,都要求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能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而不被对手击中。

菁kids:击剑运动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赵:通过击剑,我们希望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是:健体、启智、育心和知礼。具体来说,健体:击剑动作中的各种伸展、变化、拉伸等动作,可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由于击剑的基本动作是需要打开髋宽节的,这样就可以使大腿内侧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大腿内侧肌肉是绝大多数运动难以练到的部位,而恰恰是这个部位的肌肉,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击剑爱好者的腿型拥有完美的线条,身材挺拔出众。

启智:击剑可给大脑许多有益刺激。练习过程不单是骨骼肌肉的收缩,而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击剑是项斗智斗勇,在变化中取胜的运动,要求练习者在“不协调中寻求协调”,具备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我们经常通过“小人、老虎、枪”的游戏训练学员们的逻辑思维,以运用到技战术中。

育心:击剑讲究的是距离防守,即“先距离、后手动”。所以,你会让对方永远无法接近你的身体,从而抓住时机克敌制胜。击剑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使这种应变能力慢慢成为本能性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难时,会让你在最短的时间,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知礼:击剑推崇“礼仪、公平、平和”的贵族精神,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师生间的互敬、学员间的礼让等,让青少年理解“礼”的含义,知道怎样做才是“礼”的表现。

菁kids: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击剑?

赵:击剑是一项4、5岁幼儿就可以接触的运动(不仅仅在中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击剑培训课最小学员限制为4岁),如同高尔夫球一样,属于可以从小玩到老的少数运动之一。我从教14年,从专业角度来看,我倾向于孩子7岁接触击剑,8岁专业训练,9岁参加U10比赛,10岁拿U10成绩,然后随着年龄增长参加U12、U14、U16比赛。击剑分为花剑、重剑、佩剑三种,每种剑的风格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剑种。比如身材小巧、身轻如燕的可以选择花剑;身高臂长、身形壮实的可以考虑重剑;爆发性好、进攻性强的则可以选择佩剑。

菁kids:万国击剑俱乐部采用什么样课程设置进行击剑训练?

赵:击剑比赛采取3分钟3局15剑的赛制。根据这个赛制,我们制定了公共课和私教课。课程细分为技术课、体能课、实战课,每周一次进行轮换循环。

菁kids: 击剑运动常见的损伤有哪些,如何有效避免?

赵:击剑运动是持械格斗项目,大众往往误解其很危险,认为剑容易戳伤对方。但准确地说,击剑是持械、禁止冲撞的竞技项目,击剑比赛中使用攻防的目的是击中对手和防止被对手击中。现在,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有金属护面、护板、剑服、手套等装备的保护,受伤几率极低,最多是大拇指受伤或者脚崴了。平时,我们的学员都知道训练规则:“不戴护面,不许拿剑。”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谨慎的勇敢”。

菁kids:在给孩子选择击剑这项运动时,有哪些建议给家长?

赵:有少数家长为了所谓的“舒适”会私自改造器材,比如给剑服重新缝边,改造头盔等等,这些都是不合适的,装备的设计有多方面考虑,不要因小失大。另外,有些家长为了减少更换装备的频率,给孩子买大一号或几号的头盔,这些都不利于安全和训练。

菁kids》:有哪些以击剑为主题的好的文学、影视作品推荐给青少年?

赵: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跟击剑有关的书籍;电影有《佐罗的面具》、《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驼背骑士》等。


 

禾子,双胞胎妈妈,相夫教子之前专注于媒体行业,历任电视主持人、导演、制片人。因为一对萌仔的出世,转战“育儿”江湖。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双妈理念,悉心教养双宝,亦感恩一对儿子教她如何做好妈妈。

2017 8月刊 《让孩子爱上运动》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校园体育,玩出新花样

    神奇学科在哪里:星星,你来自哪里?

    未来艺术家:来自哈罗北京学校的学生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孩子们的体育运动

|专栏|

|全家出动|

  • 尼泊尔,在色彩的王国体味春天的快乐


本文原载菁kids 8月刊《让孩子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7年8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