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理念,从丰富的自然活动中汲取丰沛的生命力

Growing Up in the Nature

“知觉的深度和饱满度是生命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心智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块土壤是否肥沃和宽广。”

文:林嫣   编:曹新星   图:林嫣


某个宁静的夏日黄昏,听听骑着自行车从弯弯的拱桥上飞驰而下冲向远方。他忽然停下来,向我挥手:“妈妈,你看你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那一道残阳正铺满大运河宽阔的水面。逆光里,我看他的发梢,和天上水中的云彩一般的镀上了金边。他安静的眺望,我亦安静的眺望。看圆日渐落,云朵渐红,看荡漾金波渐渐消逝远去。

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已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在钢筋水泥所建筑的城市中,能寻得如此开阔的郊野之地,对我们这样一个非常热爱自然的家庭而言,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这里毕竟大河壮阔,两岸绿树成荫,植被丰富。鸟语花香自然不在话下。春天这里有成片的二月兰花海,夏天这里蛙声阵阵,大朵大朵的蒲公英在树下连绵;秋天杨树的落叶铺满厚厚的一层,捡树叶拔老根儿怎么玩都不会腻;冬天雪后就尽情的翻滚吧,打上一整天的雪仗!

从一岁多起,听听就像一棵小树苗被栽种在这里成长。他光着脚丫挖过沙子,他追过蜻蜓抓过虫子,也见过有美丽花纹的戴胜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他也看过水边黄色的菖蒲谢了,紫色的马鞭草又开了;他还在运河边捡过石头打过水漂,品尝过酸酸的三叶醡浆草。

五岁前的他,几乎没有看过电视,没有玩过手机或者iPad游戏。

对低龄的孩童而言,生命之初是需要亲自去体验这个世界的。色彩也好,声音也好,触感也好,气味、味道也好,孩子内在的生命体都像打开接收器一样,在渴求着对真实世界的认知。电视、动画片、游戏所展现的画面、声响都是被处理和扭曲过的,跳跃刺目的色彩、躁动的音乐会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具象的画面更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扼杀他的想象力。

大自然的环境舒缓宁静,开阔而丰富。幼年期的孩子天生具有“亲近自然”的能力。他们眼中的万物,既千差万别又毫无差别——他们亲近自然,可以和万物对话、玩耍。一根树枝可以是一根树枝,也可以是小狗或是伙伴;一个纸盒可以是纸盒,还可以是房子、家、或是小鸟。这种珍贵的、天生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带孩子走出逼仄的城市、有限的室内空间,进入广袤而细腻的自然环境,正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

四岁时,听听进入通州一所华德福幼儿园。我很欣喜的发现,之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和自然做链接方面,简直可谓心有灵犀。

华德福教育提倡回归自然,从校舍环境开始,全部采用来自天然的材料,棉、麻、竹、木、陶土、羊毛、金属。孩子们室内外玩耍的玩具,大到滑梯秋千,小到过家家的锅碗,都可以追溯它是怎样自大地妈妈而来,曾经是怎样蕴含着能量的生命体。

这里没有塑料玩具,没有电视音响,甚至没有大型的乐器。也没有上课铃下课铃,老师们用温柔的歌声来带领孩子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教室的一隅摆放着季节桌,老师们会按四季的轮转变换季节桌的布置。教室外的院落没有水泥地,老师们会划分好玩耍的区域和播种的区域,带领孩子们一起种花,陪伴花木成长。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作为华德福园的家长却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玩土玩水玩泥巴,每天都要接一个开心的泥猴回家!

听听幼儿园的每周五是远足日。华德福教育中,每周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远足日。不上课,所有的孩子一起进入大自然。他们有时会去周边的农场,有时会去森林公园,也有时会走路去看熟透的麦田。他们亲近土地、肆意奔跑、攀爬大树甚至只是在草地上翻滚,他们也观察植物和动物——但不会有知识性的讲解。他们只是体验、感受,按照华德福教育的规律,在7岁前尽情地发展身体。

因为和家庭教育理念没有断层,听听插班进入这所华德福幼儿园时过渡得非常顺利。他的主班老师高兴地告诉我,听听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顺畅自然地融入了这个混龄的集体,令老师惊叹。他稳定、平静,不受别的孩子欺负也不欺负别的孩子,对朋友展现出包容和接纳,对事物的细节又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当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时,心里浮上的,是常常在森林公园里发着呆的他,也是和我同行各地看雪山皑皑黄河滔滔的他。他很少去儿童乐园,也很少去人声鼎沸的商业闹市。这样的他不曾被过多的打扰,亦不曾被过多的束缚。他自由的发展了他的意志,他的生命力没有被单调呆板的人造事物,如动画片、淘气堡,或是过分刺激孩子感官的电子游戏和电动游乐设施所绑架和消耗。他从自然的色彩、声音、气味、形态乃至变化中,汲取到了丰沛的生命力。

有教育专家说:“知觉的深度和饱满度是生命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心智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块土壤是否肥沃和宽广。”我深表认同。自然,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过程中的背景乐。“自然缺失”如今已成为城市儿童一种症候,因为缺乏进入自然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已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他们忧虑、肥胖、无法专注。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因为焦虑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强行灌输给了孩子太多超龄的知识,抢夺了他们和自然相处的时光。我们传递的不是希望而是恐惧。孩子接收到的,也并不是你想要给他的光明未来,而是压力巨大的当下——而孩子,恰恰是世界上最活在当下的人啊!

而我,只想让孩子成为孩子,1岁是1岁,7岁是7岁。你不必年纪小小就出口成章能够吟诵“床前明月光”,你亦无需快人一步早早背会乘法口诀,我只想你,莫要错过微雨忽来穿林打叶的乐章,莫要无视银河垂地斗转星移的图景。生命所有的大开大合与细致入微,都在这自然里。


作者:林嫣 全职妈妈,健康食材淘宝小店主,爱好美食、阅读、旅行。边生活,边思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