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娃也有春天!用3个真实案例,抵挡美本早申offer下的同伴压力

最近这两周,留学圈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美本早申放榜的事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等藤校,斯坦福、杜克、西北、芝加哥大学等Top10名校,以及一众文理学院都发出了第一批offer。截止到目前,上海地区的学生共收获24枚藤校offer、23枚Top10名校offer。

家长们看了数据可能感觉,进顶级名校好难啊,这录取的人数也太少了。确实如此,虽然媒体上offer晒得热热闹闹,但从绝对数量来说,真正能进顶尖名校的还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从较好到更好、从一般到较好的案例,这才更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这些案例还不是专门为了升学而模式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而是由于学生“真心热爱”某一学科领域,不断钻研,才被录取的。

那么怎样才算“真心热爱”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大小小的生物们帮助学生进名校的故事。

 

01

靠养昆虫成功申请TOP30的学生


一所国际学校里的CAS协调员(IBDP课程里的社团活动负责人)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女生,特别喜欢甲壳虫、蟑螂、屎壳郎等昆虫,经常喜欢去外面抓回来当宠物养。她从小就看过很多有关昆虫的图书,能分辨各种种类的昆虫,也熟知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法则。特别好的一点是,她的家长非常开明,不仅没有限制女儿的特殊爱好,反而特意在家中留出一块区域,让女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

上了国际高中以后,女生就去找了CAS协调员,问能不能办一个昆虫社团,她可以从家里带昆虫标本来,然后教其他同学制作标本。在周末、假期,还可以组织同学去田野、湿地,捉昆虫回来进行饲养、观察和研究。

协调员一听觉得很好,也很支持她追逐自己的梦想,只是有点担心把昆虫带进校园后,会对讨厌虫子的学生造成困扰。于是,协调员要求她思考一下如何保证昆虫不会影响其他同学。

女生制定出了详细的照顾计划,以及社团在校内的活动范围,并对社员进行了全套的培训,确保活体昆虫不会逃出。协调员还特意安排生物老师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科学研究。最后在学校、社团成员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社凭实力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多场公益性的科普讲座,还被一家自然博物馆邀请去参加展览,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最终,这项小众、被很多人嫌弃的爱好,却帮助这位女生,顺利进入了世界排名前30的大学。

其实,社团活动、公益项目的设置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真心热爱”,只是逐渐被“以终为始”去倒推的方式功利化。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喜好和擅长的倾向,有些甚至会让常人大跌眼镜,而这往往正是宝贵的“独一无二”之处。抓住它、放大它,可不比套一个“通用模板”强?

 

02

为了宠物而学兽医的i人


养宠物不仅能为优等生实现理想,有时也能帮助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温暖和人生方向。

有个男生成绩一般,平时沉默寡言,这样的性格在国际学校里就有些格格不入,似乎他与班上的其他人之间“隔了一个玻璃罩”。他爸爸来见班主任时,说孩子是跟着自己和保姆长大的,而且自己工作繁忙,常年不在家,所以儿子总是习惯一个人。这样的性格一直持续到他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去照顾流浪猫流浪狗的公益活动。

他全程对毛孩子温柔至极,不仅耐心地给它们喂水喂粮,还主动出资带它们去宠物医院做绝育和体检。在宠物医院,他很认真地询问这些毛孩子的状况,还仔细观察医生们的操作,医生都开玩笑说:“这么喜欢小动物,以后也来当宠物医生吧。”没想到,这句话戳中了男生的心。

后来他向学校的升学指导了解,北美有哪些大学提供兽医专业。确定了人生目标后,这个男生的生活一下子精彩了起来。之前的救助流浪猫狗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性活动,他把这个慈善项目接了过来,变成了一个定期的、长期的、全方位的救助。比如,他们还为流浪猫狗寻找领养家庭、建立媒体账号为它们拍可爱的短视频宣传善待小动物、向其他小动物救助站捐赠物资等等,做了一连串感人至深的事。

此外,他自己还领养了一猫一狗到家里,让空荡荡的家一下子温暖了不少,跟他人交谈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据班主任说,他爸爸特意到学校表达感谢,说多亏了学校丰富又有人性的慈善活动,让他和儿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儿子每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撸狗撸猫,跟它们说悄悄话,笑盈盈的。后来他还真的去宠物医院实习了,学会了很多医学常识和紧急处理方式。

这些小故事点点滴滴加起来,让这位男生申请大学时的个人文书和简历,显得真情实感、丰满生动,后来他以不算出众的成绩,被加拿大一所知名大学的兽医专业录取。在这个复杂的人际社会里,动物们为这个不善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创造出了一个简单安全又可赖以为生的世界。大家都很满意。

 

03

另辟蹊径的艺术家


现在的艺术留学也越来越卷了,不少艺术机构不仅辅导学生做作品集,甚至还直接代劳,就像流水线一样地生产。但真心热爱与包装出来的“貌似热爱”毕竟还是不同,阅人无数的招生官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我曾经参观过一所国际学校,看到他们墙上挂着许多既像宇宙星空,又像特殊花纹组合起来的各种形状图,非常有艺术感,于是请教了该校的艺术老师。她神秘一笑说:“这是照片哦,不是学生画出来的。你猜猜看拍的是什么?”我猜了几个都不对。

她说:“是细胞。这是一个又学生物又学艺术的女生发现的。她很沉迷于不同生物的细胞,总在实验室里,这个试试那个看看。突然发现它们在被放大到特别大的比例后,会在它们的身上看到‘星辰大海’,小小的细胞里蕴藏着无边的宇宙,无边的宇宙里又包含着无数极小的细胞,非常具有哲学辩证的意义。

于是她将生物与艺术结合了起来,咨询我如何把这些细胞拍下来,我给了她一点提示,然后鼓励她自己尝试。她在反复实验、染色、混合、调整后,终于把这么多不同动植物上的细胞都美美地拍了出来,还做成了展览和艺术作品集,现在已经被英国一所著名的艺术院校录取啦。”

图片

上述三个案例都是非大牛娃、非公式化的升学成功的故事。学生是为了迎合大学的要求而表演自己?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展示自己?这在老道的招生官眼里,一看便知。

每个孩子的“真心热爱”和特长都不相同,“别人家孩子”的模式也不能直接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鼓励孩子找到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