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血家庭在上海,又紧抓又有松弛感的教育方式原来是这样的!

文 | Carol
图 | 学校提供

大女儿 Annabelle 5岁时,Parker一家人来到上海,一晃四年过去,Annabelle已经9岁,在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校区(NAIS Pudong)读Year 5,小女儿Izzy与姐姐在同一所学校读Year1。

两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姐姐 Annabelle沉稳自律,天生带点完美主义;妹妹Izzy活泼开朗,在学校里能和全班人都打成一片。

Parker一家

妈妈Christina是中国人,爸爸Mr. Parker是英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组合,会遇到教育理念冲突的时候么?

Mr. Parker直言:虽然总体来说英国的教育方式松弛一些,但自己并不排斥中国更具竞争性的氛围。尽管俩人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希望能让孩子养成兴趣,发展特长与能力,并且进入理想的大学。

在聊天的过程中,菁kids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感,既有从小抓紧培养孩子的意识与投入,又兼具了心态上的放松。

在课堂上与老师热烈讨论Annabelle
为艺术体操做拉伸准备的Izzy

 

01

相比紧盯成绩,课外活动才是大力投入的


作为家长,Parker夫妇想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机会和选择,去发现自己喜欢、以及能长期坚持的项目,课外活动的多元与丰富是他们当初选择NAIS Pudong的原因之一。

来中国前,Annabelle练习过无挡板篮球,这项运动起源于英国,在国内算是小众,而NAIS正能提供足够高质量的训练和活动。

既然校内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资源,也就不用去操心在外面选机构。再加上学校对老师严格把关,Izzy现在的钢琴老师就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于是家长们连筛选老师资质的精力也省了。

足球、游泳、滑冰、羽毛球、钢琴、小提琴、绘画…… Annabelle和Izzy尝试过诸多项目,有些浅尝辄止,有些则在不知不觉间坚持了下来。

相比紧盯成绩,妈妈Christina将更多关注力放在了体育活动上。在英国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A Healthy Body Leads to a Healthy Mind “,强健的体魄能帮助建立健康的心理。

Mr. Parker和Christina一致认同应该让两个女孩从小运动,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在另一方面,也带了点对未来升学规划的考量。

在英国时,Christina曾深入接触过高中课程,她理解英式的课程设计在不断循环中加深,只要孩子认认真真跟上学校,学进去,成绩不会成问题。

“大部分学术学习都在校内完成了,对于成绩我们有信心,申请大学时,学校也会希望看到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体育需要家长投入很多,怎么去挤出时间,怎么安排假期,怎么去鼓励孩子坚持。有些体育项目必须从四五岁开始练基本功,一直持续下去,费很大功夫才能取得成绩。”

Izzy天生良好的柔韧性使得她在艺术体操上有一定天赋,再加上自己感兴趣,现在成了她主攻的体育项目。

Annabelle则刚通过选拔进入了学校游泳队,未来可能会从校际比赛开始,逐步挑战更高级别的比赛,理想的情况下,Christina已经做好了女儿每天都去游泳训练的准备。

02

回英国一年,不仅是数学,连英语都比当地孩子好?


尽管在课外投入了大量精力,学术依然还是重要的。Mr. Parker最重视的是数学和英语,这两个学科像基石一样支撑起孩子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Parker一家曾回英国待了一年,并为两个女儿找了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令人惊讶的是,Annabelle所展现出的学习能力远超当地学生,数学自不必多说,就连英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词汇量、专业术语的积累,都比英国同学强上不少。

这段插曲也让Parker夫妇意识到与英国本土学校相比,像NAIS这样一所国际化的英式学校在鼓励学生学习方面投入了额外多的精力与资源。

以英语阅读能力为例,NAISPudong除了促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也设计了非常多活动来激发阅读兴趣。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Book Week,在整整一周中,孩子可以交换书本阅读、在Book Fair上淘自己感兴趣的书、打扮成自己喜欢的书中角色加入Dress Up Parade……无论在哪里,坐着也好,躺在草坪上也好,都能看到学生阅读的身影。

即便遇到疫情,不得不转为线上网课时,老师也会想尽办法,让学生们能以有趣、又充满创造力的方式学习。例如小学数学课上,学生结合多边形概念,完成了一副以龙为主题的绘画,并把其中包括的各种多边形都标注了出来。

说到语言能力,两个孩子的中文学习同样没有落下。不少混血家庭中,孩子会说中文,不一定会写,但Annabelle和Izzy却能写一手规整的汉字。

Annabelle刚来中国时,中文还不会几句,Christina便陪着她一笔一画地磨每个字,有时写完一个句子甚至要半小时,一天投入三个小时练习中文都是常事。

姐妹俩在NAIS Pudong一周四次上的中文课都是母语班,用的教材与上海公立学校所用的是相同的,一般的文学作品、诗歌等传统文体都在学习范围内。

跟上学校课程后,孩子的阅读面一下子扩大了,每周的阅读笔记作业更保证了阅读量和写作练习量,现在Annabelle能写出流畅的中文作文。

Annabelle完成的中文作文

Christina认为在学中文这件事上,家长展现出的态度格外重要:”我会让孩子认识到,要坚持中国的文化不要丢掉。如果你不给到这样的态度,孩子可能在学习方面就不会投入那么多,意识建立起来后,在校内的学习也会顺很多。”

03

为实现期待,家庭与学校同等重要


聊到对孩子有怎样的期望时,除了老生常谈的升学与大学以外,Christina更提到“与世界发生链接的能力,有鉴赏美的能力,比如在博物馆有能力欣赏名画,在音乐会能听懂曲子,无论生活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细想起来,这个期待的实现并不轻松,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协作。

NAIS Pudong的艺术课从小学低年级起便会带学生们欣赏名家名画以做启蒙,接触水彩、油画、版画、电脑绘画等各种形式;周末假期时,Christina持续地带她们去各种展览博物馆、演唱会、音乐会,“可能去100次,前20次孩子都看不懂,很快觉得无聊。但这就像一颗种子,等她们慢慢有了积累,可以将所看过的和知识都连接起来。

除了体育运动,两个孩子都各自在学习音乐和绘画,课内与课外加起来算一算,要做的并不少。Christina也曾把孩子的周末排得满满当当,但随着孩子长大,有了一些反抗意识,甚至有影响到亲子关系的苗头后,她便及时做出调整,和Mr. Parker一起每周固定抽一天出来,带着孩子去户外纯粹地玩。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磨合,尤其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更需要开诚布公、有商有量的家庭氛围,Mr. Parker说:“我们会讲清楚为什么会设下这样的期待,为什么会有这些需要遵守的规则。期间会有讨论与妥协,她们不一定会喜欢,但能做到理解。”

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姐妹俩一回到家,都叽叽喳喳恨不得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全说一遍,妹妹最近更主动提出想学油画。而如此和谐关系背后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

Christina对曾经的班主任Mr. Lowe 印象深刻,他与孩子相处特别有一套,既能抓牢学习,又能无障碍地和学生打成一片;体育老师也会自己设计课程,在一个学期内让学生轮流尝试每一种运动,在校园会上还特别没有包袱地扮成小丑,躺在地上让孩子们扔水袋。

家庭内,对于传统的中国式家长来说,不习惯将爱挂在嘴边,但言语与行动同等重要,有时你的一句话能让孩子开心上一天,那为什么不做呢?通过不断地表达爱,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尽管会有意见不同,会有争吵,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永远都会是支撑。

采访完Parker一家后,菁kids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是互为补充,也是共同协作。无论文化背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最终殊途同归的是——将孩子放在首位。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