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艺术热忱——记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IB艺术展

将来某一天,我会用我的画作向世人展示,我这个籍籍无名、毫无存在感的人,对艺术的热忱。

文 | 李佳莹 图 | 受访者提供


傍晚六点整,M50创意艺术空间。与昔日的安静不同,此时的展厅已是人头攒动,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下称“协和古北”)的学生、家长、老师聚集在此,只为欣赏12年级IBDP艺术学生整整两年辛苦付出的成果展示。

展厅里,白色的墙上挂着学生们精心挑选的画作,雕塑与互动装置被摆在了桌上。电子琴架在角落里,来自学校音乐与律动部门的师生也到场助阵,演奏的曲子跨越古典与流行。学生们在展厅里兜转,不时向亲友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对于艺术生们而言,这是两年学习的完美句点。时值学年末,大家都已明确自己未来的归属地,结果也并不辜负他们这两年来的汗水——协和古北12年级这14位选择IB艺术的学生都已被一流的艺术院校录取,其中包括伦敦艺术大学、普瑞特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马里兰艺术学院等,更有学生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一直以来,协和古北在上海都是艺术类学生最多的学校之一。今年11年级的IBDP视觉艺术群体更是由2位艺术老师与24名学生组成,学生中的大多数都曾在IGCSE阶段选择艺术与设计课程——他们想在未来从事创意产业。

Karen选择IB视觉艺术的故事

这一届毕业生中的Karen就是那位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在一所颇有声誉的体制内学校念了三年初中后,开朗活泼又有众多爱好的她决定转轨,便前往协和古北参加面试。简单的交谈过后,兴许是觉得Karen的气质与学校相符,待她抱着吉他唱罢一首“Wish You Were Here”,校长笑着对她说:“I wish you were here”,于是她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转了学,开始了崭新的八年级。

业余爱好绘画的她选择了IGCSE的艺术与设计,回想起那时,她感激自己遇到了幽默风趣、待学生如朋友的老师。也是在那时,她被激发了灵感与兴趣。九年级开学时,Karen还成绩平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十年级结束时的统考,她成为了年级第一。

结合爱好与未来就业两方面,到了IB选课的时候,视觉艺术成为了Karen的最终选择。两年中,她与同学们学习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性研究、创作过程集与作品展示,这套课程有效地涵盖了艺术史、媒体试验、个人表达与策展的内容。据艺术部Bernard Wun老师介绍,IBDP视觉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基于学生在IGCSE中的所学,培养学生发声的方式,找到合适的媒体与图像来表达它。而它的评分标准最终也取决于学生作品与他们创作本意的匹配程度。

“Unbottled”系列作品

展厅中Karen的作品挂满了三面墙,大多都是半3D的画,用雕塑打造的“头”和“手”从木板上伸出。不同的作品用了不同的材料,其中一幅,Karen用了魔方的元素来讲述“无法完成的梦想”,画面中主人公的手里捧着散落的魔方,脑子里装着的却是完好的魔方。

在尚不了解魔方的公式与技巧时,还原魔方是一件费力的事。有段时间,Karen每天都尝试着还原一点,但每天都会失败,她气急败坏地拆了魔方,试图拼回原来完整的图案,却发现拼不回去了。这让她联想到了“无法完成的梦想”——尽管每天都在为之努力,却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

还有一幅作品呈现高饱和度,木板上满满的霓虹色糖果纸,雕塑头上沾满了糖。乍一眼看去这是一幅甜甜的、充满少女感的作品,Karen却解释道:“人们喜欢甜食,但它对人体有害,就像人们给予和接受的恭维一样。在得到赞扬的同时,人会沉浸在甜蜜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Karen最爱的一幅作品名为“Termination”(结束/终止),雕塑头被各种颜料管包裹着,手上捧着的也是颜料残渣。Karen一直担心用完了顺手的颜料后就再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牌子,她希望通过这一作品表达结束一个时期、迎接未知新事物时的恐惧与害怕。作品与她作为一位毕业生的心境相符——即将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地方,前往另一个国度学习,安全感的缺乏与思想上的摇摆不定是困扰着Karen的情绪。

这一系列的作品被她命名为“Unbottled”(未装箱),不同的材料记录了她生活中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负能量。初中时,对转轨的不确定,对未知新环境的恐惧,以及与周围好友的分离令她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下了课她只想坐在操场一角,独自发呆,看着天空从蓝变黑。她虽后悔这段日子失去斗志,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段日子帮助她更认清了自己。

现如今“丧”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消极不需要理由,快乐反倒成为了难得的情绪。借助这一系列作品,Karen希望大家能像她一样找到宣泄负能量的途径,同时包容身边他人的负能量。

“独属于我们的夜晚”

Karen的老师Bernard Wun还记得在学生们第一次参加11年级的IB视觉艺术课时,都期待着被确切地告知自己需要创作什么,以及如何创作。但两年过去了,创作的意图被抛给了学生:为什么他们想要创作、他们要如何创作。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是非常困难的课题,但这次的艺术展似乎证明着:学生们的情感正变得更为成熟,作品也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周围的世界他们时时有着新观点与新体验。

Karen说,这一切都离不开Bernard老师,他不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把想法变为现实,咬文嚼字地帮助学生修改作品陈述,逼着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每一件作品,学生不懂的事物他会不厌其烦地教到他们学会为止。

站在展厅里,在协和的所有日子从Karen脑海中飞奔而过。她仍记得三年前,九年级的自己看着墙上的作品暗自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艺术;两年前,她感叹自己的作品与墙上展出作品的差距;一年前,一幅自画像是她挂在展厅中的唯一作品,看着当时12年级的学生哭着笑着,她也心生憧憬,如今她终于迎来了这一刻。

这一天,Karen上台做了演讲、与亲朋好友们介绍着作品、与同学们合影、抱着吉他上台唱了歌,享受着这盼了三年、好不容易到来的一刻。回到家,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将这一夜称为“独属于我们的夜晚”。

在这之前的去年十月,Karen还办了一场个人画展,一手包办了场地、策展、布置与周边。她卖出了自己的大部分画作,并将筹得的五万多元悉数捐给了自闭症儿童慈善组织。对她而言,这是非常特别的经历。

艺术展只是他们高中阶段艺术学习的句点,看着这些热爱艺术的孩子,我想到电影《至爱梵高》中的台词:“将来某一天,我会用我的画作向世人展示,我这个籍籍无名、毫无存在感的人,对艺术的热忱。”

-End-

菁kids 2019 5-6月刊 《自然教育,从现在出发》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绿意盎然的季节,一起来说说自然!

|封面故事|

泥土不脏:两代城市小孩的亲近自然之旅

愿大自然永远是你的向导

大都市里的生态园艺: 上海浦东德威幼儿园生态园艺探索课程

幼儿园孩子的种子探究课

自然教育实践者说

自然教育书籍推荐

|父母社区|

体会英国教育“鸡血”的一面

“父母没时间,我才有机会学艺术”

都AI时代了,我们的孩子学中文是为了学什么?

和孩子在旅途中谈钱

|心理咨询室|

教导孩子怎样与“特别的人”相处

|话题|

国际化学校的视觉艺术教育

高中生的艺术热忱: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IB艺术展

挑战创造力: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IB视觉艺术课师生访谈

A Level选艺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特别报道|

观化启蒙园:以爱创设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闵行晓苗:上海IB PYP候选幼儿园性价比之选

|父子说|

自然教育:从探索到了解

|在读|

家庭教养VS. 同辈群体,谁塑造了你的孩子?

|看世界|

全家大逃亡——躲到北密纳个凉

|校园笔记|

来自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的校园笔记

|未来艺术家|

第二届M50中外少儿创意艺术大赛作品精选

本文原载菁kids 5-6月刊《自然教育,从现在出发》,印刷版于2019年6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TRM SHOP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