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最看重什么?竟让两位藤校校友都提到了这个…

3月15日下午,“2019年海嘉大学日”拉开帷幕,笔者特意到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凑了把热闹。
该活动从下午两点钟开始,五点结束,共分为了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在中学四楼会议室举办的系列讲座,邀请了两位藤校校友带来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大学”的演讲,主要介绍常青藤大学的申请经验,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

第二个是在中学一层餐厅前庭院举办的大学见面会。邀请了有纽约大学、墨尔本大学、英国国王学院等来自美、英、澳等国家50多所大学,与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海嘉大学日之大学见面会现场
活动虽小但有精髓。比较有意思是开场前,校方在进行一项简单的举手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的家长远不及初中、小学部家长多,且现场超过一半的家长已明确孩子毕业后的留学去向。说明孩子的留学问题,家长们不仅普遍关心,而且提前做足准备十分必要。

要说最值得说道的内容,当数这两位藤校校友的讲座。这次请来的嘉宾也是相当有分量,一个是哥大毕业,一个是哈佛毕业的。

海嘉官微公布的海报信息
首先登台做分享的沈聪,他对比高等教育在中国与英美的不同,着重强调了社交、价值多样、社会责任、批判思维4种能力。社交能力包括沟通、团队协作、冲突解决与交互能力等;社会责任涉及到社会实践活动等规划;批判思维也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的。

最重要的是价值多样。沈聪在分享中提到,国外高校更希望孩子能够学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且绝非单一的。而不是出去后才发现遭遇困境,四处碰壁。

所以,家长重要的是应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在职业发展、专业选择上早做规划。

沈聪上台分享
在选择合适的留学国家和大学时,家长们虽要考虑如政治稳定、学费的投资回报率,关乎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兴趣”。没出去之前,鼓励孩子多尝试,找到“最感兴趣”的,再去做选择,恐怕会比留学后再找要靠谱的多。

不过,在学校的专业排名上,沈聪强调,这个必须按“偏区域重点”来看。

他以自己所念的计算机工程专业为例,哥大(位于纽约)对该专业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偏向区域所发展的重点领域,如金融、投行、保险行业。从结果上来看,该专业的70%的毕业生,也都是选择了这些行业。而位于西部地区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与未来生物、人工智能等行业关系密切。

在藤校对申请人的要求中,沈聪列举了一些如斯坦福、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等相应的关键词。

当天演讲PPT截图
以学校视角来看,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但顶尖名校的要求可能代表着招生的趋势。例如哈佛大学注重于学术作品、学术文章,以及研究、创新型写作。但藤校是怎样指导每个学生的呢?——“Academic Index”(“学术指数”)

该指数的整体范围在60~240分之间,但每个学校的最低分数要求不同。例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是210分;布朗、宾夕法尼亚大学是216分等等。

除此之外,其它的查考指标就比较微妙了。沈聪结语中提到:“必须关注在课堂之外的提升,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随后,他把话筒交给了徐晖,她还曾就职于哈佛,负责教学和课程设计。

徐晖上台分享
徐晖接续刚才提到的“学术指数”,也同样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她分别就亚裔美国学生、印度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申请留美案例,通过对比发现:美国招生官更青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研究/学术项目的学生。若缺少这些,即使拿到240分的满分,也可能不会得到录取。

而招生官与学生在讨论课外活动时,大致会聚焦以下四个话题:

  1. Purpose(目的)
  2. Interest(是否有强烈兴趣)
  3. Total Hours(所做的研究/活动的累计时间)
  4. Insistence(其中是否有什么你十分喜爱,能以此谈论很久)
显而易见,“课外活动”作为藤校录取指数灵活且重要的一环,在学术成绩悬殊不大的情况下,绝对是衡量优劣的标尺。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孩子的经历更丰富。那又该从何寻找呢?通过走访,咸鱼老师的收获是,在拥有广阔选择的优势下,父母应当从孩子的兴趣当中尽量多去尝试,确定最终值得专注的领域,但也千万别操之过急,以免影响孩子的热情。

其实,关于“课外活动”的话题,属于老生常谈了。早在2016年,新生的CAAS系统里,对申请学生的课外活动的考量,不言而喻的重要!

CAAS系统三大功能
与CA的不同,CAAS系统要求记录学生从高中9年级到11年级的学习、生活、比赛等情况,类似于写日志。日志放哪里呢?放在上图中间的“Locker”(储物柜)中。详细要求如下:

从注册之日起,学生就可以在这里上传自己的学术论文、证书、项目研究成果、课外活动、志愿者服务、随笔、绘画、音乐等材料,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申请季时,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素材,有选择地向所申请的大学开放,便于招生官们更细致地了解自己。

再回到上面徐晖提到的“招生官聚焦的四个话题”。如何“细致了解”,恐怕不是你能在短时间内搞一些突击文书和课外活动能蒙混过关的哦。

总而言之,再次确认的一个大趋势是:学校对学生的考察,从过去注重结果,到如今越来越注重过程。

作为一名中国本土学生,如果所参加的课外活动太晚或没能提早规划并记录,那申请的竞争优势可能不如国际生和外国本土学生。

最后,综合参加此次海嘉大学日的情况,我们能够对“课外活动”的收获做个小结:

  • 杜绝临时编造活动,每年要有规划的积累活动经历。突击活动已不再可能,做好一个长期的规划,利用好假期时间,兼顾活动深度,拓展更多相关兴趣;
  • 要体现个人品格和能力的发展。功利性的做法很容易被招生官识破,他们更希望看到学生对某件事的热情和坚持,看到你的成长,看到你的社会责任感;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马上开始自己的网站背景更新,勤于记录下自己每一次活动过程、项目成果、活动感受等,这些会让你在申请中从容不迫。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