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抑郁症诊断之路

Dealing with Depression in 60s

 抑郁症也容易被误诊,因为抑郁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的状态,而从一个状态到一个病症,会有很多其他的病理特征或心理状态去支撑。文、图|张茹  编辑|曹新星


老爸六十岁的时候,还有着一头黝黑闪亮的板寸,这让身边早早就开始染发的朋友们都羡慕不已。老爸引以为傲的头发,却在某一天突然开始往下掉,一块一块的如铜币般大小,从此掉了长,长了掉。

这种事情发生在处女座又爱美的老爸身上,被视为“满清十大酷刑”也不为过。从此,家里多了一系列治疗斑秃和掉发的瓶瓶罐罐,每天吃药涂抹,各种注射也没少打。掉了好几年头发,情况一直也没见改善。掉头发的同时,老爸也在日渐消瘦。他心里急,担心自己是糖尿病。尽管医院各种血糖检测都证明他血糖不超标,他还是很不服气,把饮食都改成了糖尿病人吃的。去医院做体检得到一切正常的结果后,老爸反而有一种一无所获的失落感,我和老妈总在他耳边安慰他:“千金难买老来瘦!”老爸依然黯自伤神。

随后几年里,老爸胳膊疼、腿疼、头疼、便秘、拉肚子……各种病症没歇着,我和老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急得是很多都查不出病因。脑部CT查了没问题,又以颈椎增生治了好几个疗程。老爸的性情似乎也和从前不大一样,那个曾经豁达、开朗、幽默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整天郁郁寡欢、爱抱怨的老头。那时候,我最怕接到老妈的告状电话,这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的日子,让我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次和老爸通话都得注意自己说每一句话,生怕一个词没说周全,就伤了他的“玻璃心”。

最近,老爸老是抱怨自己整天脑袋昏昏沉沉,像进水了一样,视力也开始模糊了,我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如何是好。老爸药盒子里的药日渐增多,老妈抽抽搭搭地打来电话:“你爸疯了,每天乱七八糟地吃一大把药,中药西药轮着来,但还是不见好转。”

最终,老爸自己也顶不住了,也许是觉得“死马当活马医”,跑去挂了个精神科,医生和他一聊后,妥妥地确诊为抑郁症,给他开了药。回家后,老爸吃抗抑郁的药不到半个月,脑袋不昏沉了,视力也清晰了,一切渐渐明了——原来,还真是得了抑郁症!

其实早在三四年前,老爸就被我一个精神科医生朋友诊断过:“老头子怕是抑郁了吧!”对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我虽然有些了解,但总觉得这病跟老爸应该扯不上关系,不就是消瘦了,掉点头发吗?老年人多少有这里那里的小疼小病,精神萎靡不振才是抑郁吧。在我看来,老爸虽然性格似乎有点变化,但不像是抑郁的感觉。老爸更是视此诊断为人格侮辱,在他心里,抑郁症是和神经病挂钩的。老人家认为,自己怎么可能是个神经病呢?那是骂人才说的话。所以,老头子很坚决地否决了我朋友的诊断,更别说去精神科治疗了。

通常来说,精神疾病是很难被确诊的。通过血检,我们能确诊糖尿病;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和医学成像,我们能确诊癌症;但精神疾病一般都是根据测试表和病人自述来确诊的,我的朋友当时通过和老爸对话其实已经确诊了他的病情,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不了解抑郁症的患者和家属,完全有可能忽略和否决掉这个诊断。

抑郁症也容易被误诊,因为抑郁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抑郁的状态,而从一个状态到一个病症,会有很多其他的病理特征或心理状态去支撑。老爸这种浑身上下哪里都不舒服又检查不出病因的症状,恰恰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识别老年人抑郁症有五问:

一问是否每天情绪沮丧、郁闷,认为活着拖累家人。

二问是否对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三问是否特别容易感到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

四问是否常常难以入眠,或早醒或睡得过多。

五问是否有定位不清的身体不适感,经多方就医、各种医学检查排除了相应的疾病。

我一看,老爸几乎条条都中。不管怎么样,查明了病因,我们心里都踏实了很多。而老爸自从确诊以来,似乎也吃了一颗定心丸,接受了自己精神方面的疾病,毕竟折腾了多年,身体也检查了个遍,只有抗抑郁的药才让他的身体明显得好转过来,接下来就只需要坚持吃药治疗了。对于这几年的误诊之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只能一笑置之,没想到21世纪这种“时髦疾病”真让老爸给遇见了!当然,我们也安慰自己,和癌症等重疾相比,抑郁症还是相对好治疗一些。

至于老爸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我也一直在反思,除去遗传和生物化学因素,我对近几年老爸的生活环境转变做了总结与揣测:

到底是抑郁症引起的掉头发,还是掉头发引起的抑郁症?还是两者都有?

也许是最近几年没有让老爸帮忙带孙子的原因?

还是因为老爸平时没有太多兴趣爱好?

亦或是作为女儿的自己对他不够关心体贴?

事事追求完美的老爸,看不破这世间百态,最终引起了抑郁?

也许这些都有,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抑郁症,专家给出的“小药方”是:多晒太阳、多运动、多聊天、多参加活动,以及多点兴趣爱好。但我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对于治疗抑郁症药片里的说明书,那密密麻麻列出的、如洪水猛兽般可怕的各种副作用:请坚强!请忽略!千万不要被吓着!因为药还是得吃的,特别是老年人。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措施应当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药物的共同治疗。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查尔斯博士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来说,可能是衰老使老年患者出现了一些脑部的变化,丧失了部分精神功能,致使其与年轻患者的心理治疗相比,药物治疗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他建议老年患者最好长期服药治疗,可能的话,可以终生服药治疗,这也是我精神科的朋友给我老爸的建议。她还强调,“老年抑郁不同于年轻患者的抑郁,老年患者得抑郁症起来病更隐匿,多是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主诉,但是多方检查,又没有问题,那就要到精神科就诊。”

其实,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正面看待这种疾病,坚持吃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才是抗抑郁的第一步。而作为晚辈的我们,则需要给予父母更多的陪伴与关爱,千万别让父母抑郁了,因为父母抑郁了,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好过了,你也要抑郁了!


张茹 Ruby
外企工作多年,同时辅助先生做托福教育及留学工作室。佛系中年少女,育有一娃,喜爱摄影,也爱写写画画,希望能用照片和文字出一本时间记录手帐。

菁kids 2018年11月刊《扪“心”自问,我们健康吗?》更多菁彩内容:

|封面故事|

玩耍的魔力

关系透视镜——剖析儿童问题背后的家庭密码

孩子玩游戏上瘾,游戏业内人士怎么看

老爸的抑郁症诊断之路

|学无止境|

|父母社区|

|玩出花样|

金缮尽美——不完美的“完美”

|专栏|

懂点心理学,生活更轻松

还有32850天

“中国吼”与“中年心”

远距离与近距离

|全家出动|

普者黑,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11月刊《扪“心”自问,我们健康吗?》,印刷版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