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夷专栏 | 4年送两个孩子去了7个幼儿园,我来告诉你如何解决分离焦虑

新学期快开始了。对很多幼儿园新生的爸爸妈妈来说,最折磨人的时期开始了。

文 | 楼夷  图 | Cel Lisboa


 

以我家为例,在过去的四年里,我送两个孩子一共去了七个幼儿园。

老大先后去了国内的私立和公立幼儿园各一家,去了美国纽黑文的Preschool和圣地亚哥的公立小学里的Kindergarten。

老二在美国这两地的Preschool都待过,回到国内后进了家附近的私立幼儿园。

我家两个孩子性格不同,他们所在幼儿园的背景各异,他们的分离焦虑情况也不一样。

老大朵拉比较敏感、内向,她上第一个幼儿园的时候,曾经有三个月每天早上都哭闹;到第二个幼儿园变为一个月;第三个是三周,第四个是一天。

老二闹闹性格温和、包容,第一个幼儿园花了一个月,第二个一小时,第三个大概10分钟。

解决分离焦虑的关键在于安全感。

至于如何建立安全感,这四年里我观察到不同幼儿园、不同家长的处理方式。今天就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吧。

 

入园前:管理预期

/ 01

管理孩子的预期

既不要让孩子过度期盼,也不要让孩子过度恐慌。对于前者,希望越大期望越大。无论幼儿园如何好玩开心,实际上对孩子是有约束的。这对很多在家自由自在的孩子来说很难接受。一旦入园后发现没有那么好玩,就觉得被骗了。

当然也不要让孩子过度恐慌。有时候家长会对不乖的孩子说,以后让幼儿园老师来教训你。或者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甚至疑惑:既然幼儿园那么差,老师那么差,那你为什么还非得送我去?是不要我了,故意把我送走吗?

/ 02

管理自己的预期

家长和公立幼儿园的关系有点像患者和医院。因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信息不够透明,家长的地位相对弱势。家长一方面要百般讨好老师,另一方面又百般疑虑。送孩子入园之前,总是想来想去;送孩子入园自己也哭哭啼啼。

我的建议是降低对幼儿园的期待。老师也是人,也会犯错,更没必要指望把自家孩子捧在手心。

/ 03

提前准备入园生活习惯

提前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不只是为了给老师减少麻烦,更是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早上能够早起,起床气没了哭闹就少了很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上洗手间、自己吃饭,更容易受到老师的表扬,容易建立友谊小朋友和培养领导力。

/ 04

注重孩子的衣着装饰

同样,提供方便、整齐的衣着,不仅能够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更为方便,也有助于孩子赢得友谊。以女孩为例,不是很建议让孩子整天穿着公主裙去幼儿园,那样孩子加入集体活动就很不方便,也就少了和小朋友玩的机会了。

 

试园:很重要但总是被忽视的一步

/ 05

体验正常的幼儿园活动

朵拉在加入第二个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参与过一次半天的试园。在我看来,那是个非常不成功的试园。

整个幼儿园里,包括家长和孩子,一共七、八十人,把教室挤得满满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跪在边上给孩子喂饭 。孩子跟着老师跳舞的时候,家长都举起手机拍照,或者忙着把因为害羞而躲在一边的孩子推到前台。

这个乱糟糟的试园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做老师实在是太辛苦太可怜了。

实际上,试园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流程。固定的流程,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到了闹闹入园的时候,因为不是新开学的时期,我们有机会体会了一把幼儿园的正常生活。总算把入园的全过程,从开门(幼儿园有两个大门)到入园洗手、室内玩耍和室外玩耍都体验了一遍。这样,孩子和我都对幼儿园要做什么心里有底了。

美国很多优质的幼儿园都有试园这一项。而且对人数和时间有限制,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作息。一般来说体验时间为1到2个小时,会避开午餐时间。

闹闹的第一个幼儿园要求试园三个上午,第二个幼儿园是一个上午。我们还曾经申请过的另一个知名幼儿园,对方要求2岁的孩子试园两周(每天上午),5岁的孩子一周,以彻底解决分离焦虑。但是那对我们的时间成本太高,所以我们最终没有去。

 

入园:温柔而坚持

/ 06

 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经常有人说初入园应该让爸爸送,我的经验也是如此。爸爸比较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影响了孩子。其实孩子哭主要是因为觉得在家长这里有机会。如果家长比较理性,孩子也会理性的。

/ 07

入园后不要徘徊良久

送园的时候抱着孩子哭,以及入园后徘徊良久,都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大人为什么这么担心?是不是幼儿园有问题?那既然有问题为什么又要把我送进来呢?因为不喜欢我了吗?

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很强,但是通常解释力很弱。所以大人的表现会让敏感的孩子牢牢记住,更可能引发很多误解。

一些幼儿园也通过种种办法来帮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以便让家长放心,包括在微信群发照片、发每周周记,提供每日孩子的菜谱、饭量和如厕情况。这些做法都安抚了家长。

/ 08

了解孩子面对陌生环境的自我保护机制

很多孩子初入园后,老师的反馈和孩子回家的表现会让家长困惑不已:一方面,老师会提醒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以免生病;但另一方面,孩子回家总是大吃大喝。那孩子到底是吃饱了没有呢?

一些家长担心老师克扣孩子午餐,甚至有老人偷偷到幼儿园看老师有没有给孩子吃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孩子还没有建立安全感。

以我家闹闹为例。他第一天入园就不吃不喝,直到下午三点多看到我的一瞬间,突然就喊饿了,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当孩子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他们既不愿意吃,也不愿意上厕所。这恰恰是孩子保护自己的自发反应。

/ 09

面对孩子“妈妈不上班”的哭求,平静说不

大概每个妈妈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早上出门上班时被孩子死死拖住,哭喊妈妈不上班,我不上幼儿园。有的妈妈情绪激动,哭着上班去,有的受不了就真的留下来。

我个人经过整整三个月这样的情形。但我后来发现,这是孩子在探测妈妈的底线。孩子对机会的敏锐程度和投机能力是很强的,和他们接受新环境的能力一样强。

我的建议是平静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妈妈就是要上班,你就是要上幼儿园。每个人都得这么做。

但是当孩子问到为什么妈妈要上班的时候,常常收到的回答是:“因为妈妈要挣钱,不挣钱怎么养你?”

我个人极其不喜欢这样的回答。因为这样的回答暗含两个意思:第一,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没有别的价值;第二,妈妈为了孩子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挣来的钱送我去自己不喜欢的地方。

这个回答以及背后的意思特别负面。所以我每次都对孩子说:“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妈妈的帮忙。妈妈希望你好好上学,学到很多东西,交很多朋友,帮很多人。”

/ 10

把入园视为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课

进入幼儿园实际上就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正是教育机构的重要功能。作为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入园焦虑,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习踏入社会,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把入园和学习英语、美术、体育等各项主题一样对待,也许大家的感觉会不一样吧。

说实在,我一直很难理解我家老大朵拉整天哭着不肯上学。更难理解那么多父母为了孩子上学或者毕业那么多愁善感。

还记得我考上大学,要离开家去北京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很多学生都是父母送到北京的。我父母也考虑请假送我去北京。我感到非常奇怪,问:“你们以后能送我吗?”

“不能。”

“那既然总有第一次,为什么不是这一次呢?”

后来发现,我是当时火车那节车厢里唯一一个自己上京的,也是我们班少有的自己从南到北上大学的。

我爸爸回忆那天时说:“我当时有一种预感,你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

入园,父母与孩子学习分离的第一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带着祝福,支持孩子走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这样,未来当我们只能目送孩子前行的背影时,也会感到安心。

– End –


 

楼夷: 有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BetterRead公号创始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