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只敢Gap Day的当下,那些真去Gap year的毕业生主打的是一个不愁吃穿生性洒脱吗?

“运气并不是一直伴随着我。”她大概估算了一下,从开始决定Gap实习到最后“上岸”投了大概400-500份简历。

文 | Stella 图 | 受访者提供

Gap文化近段时间在某红书上大热,单休叫Gap day,午休叫Gap hour,上班时的划水叫Gap minute,洋气的博主们营造着一番万物皆可gap的氛围,但唯独gap的原始形态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Gap year。

“好单休一天就烧香拜佛了,Gap year还是不奢望了”,这是大多打工人的心声。当大多数人对于“做想做的事”的追求已经不得不压缩到以“天”为单位,那些Gap year的准留学生是有多洒脱才能挥霍整整一年的时间?

CC年底将前往墨尔本大学读研,如今正在Gap。事实上,在2021年9月前往美国读大学前,她已经有过手握四份工作、Gap长达一年半的经验。有着中国人传统“时间焦虑”的她随后冲刺着修完了所有学分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这份舶来文化如何与一位中国学生相融?Gap究竟利大还是弊大?

 

Gap前的犹豫摇摆


2020年,疫情导致的签证问题几乎让所有准留学生都不得不面临在原计划之外的三个选项:

1.在家上网课

2.参加海外大学在国内开设的Go local项目

3.Gap year

CC也做着选择题,她在电脑里列下一张Excel,三个选项排在三列,两行里挤着各自的优劣势:

表格填得差不多了,原本还在网课和Gap中纠结的CC,却因一封Offer的到来摇摆了天平。几乎是在收到的那一霎那,她做出了决定。

时间倒回到2020年年初。选择了媒体艺术专业的CC十分热衷于室内设计,某数码产品门店内各有特色的设计吸引着她,她不时便会去店里逛逛。有一天,见店内不忙,她就和店员交谈了起来,问道:“你们有没有在招人?”,就是这么脑袋一拍的一句话,她在店员的帮助下提交了简历,也最终改变了轨迹。

彼时她压根没想过Gap,这封offer从春天等到了秋天,久到CC就要忘记这段小插曲,它却合乎时宜地出现在了邮箱。

如果不是疫情,我gap的概率会小很多。更可能按部就班地办签证、买机票、出国。”CC说。做出Gap的决定显然不是生性洒脱,更多是矮子里拔高子的无奈。但她仍很开心,因为有疫情的契机,她最终得以“迫使自己做了一些改变”。

有关她所担心的学分问题和时间焦虑,回过头来看,她的IB成绩为她换取了24个学分,相当于一个半学期的课程,加之寒暑假的校内课程她一个不落,最终2年就以优异成绩毕业。

至于晚去一年是否会影响和同学,尤其是外国同学建立联系,CC坦言:“(和外国人社交)这件事很难,少数族裔都在抱团说自己的语言,土著也有自己的圈子,来这儿两年多了,我能称得上是外国朋友的估计不超过十个。”

她也曾努力试图改变现状,在一学期五门课的繁忙学业之余,还承担着四份学校工作——新生课程助教、困难学生学业帮助、胶卷暗房助理、国际学生办公室学生代表。“一个小时的课结束后,同学们就没有交集了,但是那些愿意额外付出时间来工作、来参加活动的人,他们一定是愿意和别人社交的。”这些经历帮助她攒下了几位好友。

CC成为暗房助理

原先的担忧和Gap可能带来的弊端都被CC用两年的努力所填补,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她发现,自己更爱的,是无需伸手向父母要钱的自己,是身在职场里的自己。

 

充实的间隔年


勇敢做出Gap的决定后,CC定下了目标:实习+旅行。被疫情束缚,旅行是泡汤了,但这一年的时间被CC用实习塞得满满当当:不仅在门店做零售工作,还去了上海潮流夜生活标杆SG Group做市场,这期间也始终发挥着学术能力,在托福机构做助教、帮妈妈朋友的孩子做家教。

就如何选择实习,CC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零售工作能够提升沟通与共情能力,市场工作能够拓宽专业技能。

CC经历过两次大型新品发售,店内的人山人海让她恍惚间找不到自己,异常的高压下,她不得不具备应对各种各样突发情况的能力。

对她极具冲击的,是有一次一位老人进店退手机,并要求将新手机的数据传回原本的手机。CC在实习前接受的训练提醒她需要提前与顾客沟通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情况,于是她善意提醒道:“两台手机是不同厂商的,系统跨度很大,并且在新系统上的内容要还原到旧系统可能会不适配,造成数据丢失。”

担心老人无法理解,CC还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人在正着上楼梯,现在却要倒着下楼梯,可能会摔跤。”

“我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顾客就生气了。”她无奈道。“我买的时候你们开开心心哄我,退的时候跟我说这不行那不行!”看到顾客瞬间火大,CC仍然耐心地解释,经理见状也过来帮忙沟通,最终同事非常贴心地传好数据,耗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她下班时,老人都还在店里。

这段经历推动她走出了性格舒适区,原先“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别人应该理解自己”的想法,逐渐被“我需要去理解别人”代替。

CC的第一次Gap

在SG Group的实习同样推动CC走出了专业舒适区。尽管就读国际学校的她英语沟通无压力,但写文案时,考虑到面向的是外国读者,她学会使用了许多英语俚语。在看到同事只用几分钟时间就能做好动图和特殊排版,她意识到,很多东西自己还不会,额外的学习更需要兴趣和努力做支撑。

回顾这一年的经历,除了性格与专业技能的提升,CC细数着那些“润物细无声”。

比如,在大多数同龄人只能请教授写推荐信的时候,她可以请到一位教授和一位工作时负责她的领导,从而无需担心背调问题;

比如,在团队氛围的带领下,她爱上了健身。9:30的早班大家伙通常都约着8:00开始瑜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CC保留至今;

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不仅能够提供人生建议,更帮助拓宽了她的眼界。

在门店认识的培训师(在店里讲课教授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在松江还有个超大的绿幕影棚,不仅提供出租服务,他还能帮别人做后期。“后来我发现,大家有各种各样的副业。有给人家拍婚纱照的,拍得可牛了;有主业在家带孩子的,来门店加个金;还有自己开投资公司的,纯粹喜欢品牌才来这里。”从前,CC的圈子里只有留学生,她对于生活的理解仅仅是出国读书。正是那些朋友们的出现让她忽然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活法。

这段Gap对CC而言更是IB两年疲惫冲刺后的一段假期。或许是累了太久,高中时她的学习状态不如人意,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习?”。她差点忘了,其实自己小初一路上来成绩都非常好。大口喘气后,来到大学校园,她找回了状态,最终以优秀毕业生毕业。

高中时期的CC

这次戳破了虚幻的泡泡,回到现实世界的经历更令她更换了职业目标。高中时非常爱拍片,时常泡在剧组的CC在进入社会,看到没比她年长几岁却已经在独自支撑生活的人后,改变了想法:“不是不喜欢了,而是我发现,这是一个需要靠资金、运气、实力和社会资源支撑的一个行业,目前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支撑梦想并兼顾现实。”在门店认识的一位经理参加了交换项目,前往供应链部门后与CC分享了许多事令她饶有兴趣,未来,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她也许会进入相关领域。

 

第二次Gap


和第二次的Gap相比,CC才明白她能够在第一次Gap时找到那么多工作是多幸运的一件事。

这一次,CC选择在美国充实自己的工作经历,但求职过程近乎“离谱”。

当看到徕卡在招零售和画廊布展员时,工作经历相符,专业也对口,她随即投递了简历。一路非常顺利,直至她开开心心地去签合同。

意外发生了——公司在最后才发现CC是国际学生。在多重衡量之下,最终选择了更能保证时间稳定并且可以长期工作的本地候选人,撤回了她的Offer。

CC倍受冲击,眼见周围的朋友找工作都还算顺利,她不禁萎靡了一段时间。

“萎靡的原因还有一个,我必须提醒留美的毕业生,尽早申请OPT工卡,它真的很慢。”CC回忆到,她4月初提交申请,进入漫长的等候阶段,焦虑到每天都在刷新系统,期待看到新进展。终于到6月底,申请被批准。随后进入制卡流程,她还碰上了制卡机故障、寄错地址等问题,最终拿到工卡已经是7月中。

“在等待工卡和找工作的期间,我经常白天坐立不安吃不香,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焦虑程度堪比final的好几倍。”

后来,CC在网上看到波士顿一座博物馆的招聘信息,被工作描述中所写的“提供美术作品相关培训,有大量时间与顾客互动,保护作品相关工作”所吸引,她投递了简历。自认为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的工作,直到不久前,她来到美术馆参加培训。

从9:30上班到17:00下班,CC做的除了拿着对讲机和经理汇报哪一件作品被哪位游客摸了几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事。“JD夸得有点天花乱坠了。”她说,“尽管博物馆名声很大,但展品其实不多,我曾学过艺术史,因此很快就把展品摸透了。我可能没有办法从中学到比较多的东西。”最终,她决定接下另一份在影棚拍摄的offer,“尽管比较机械化,但至少是有在做事。”

除此之外,CC还分享到:“其实第二段Gap的找工经历和第一段是完全不一样的。运气并不是一直伴随着我。”她大概估算了一下,从开始决定Gap实习到最后“上岸”投了大概400-500份简历。有一段时间甚至制定了每天的找工作KPI,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前基本都在各个平台上投递简历。

在Gap成为趋势的当下,她提醒道,“Gap多少带点赌的成分,可能过程中能遇到新机遇,也可能不会,它只是选择之一,绝不该是救命稻草,因为它无力改变任何事。”如果说第一次Gap赋予了CC成长与思考,那么目前的这段经历似乎只是漫漫人生中平平无奇的一段时光。在决定是否Gap之前应该先制定好目标,评估能否通过Gap实现,如果可以,再去尝试,不失为更理智的选择。

说起弊端,她总结出一条:“在Gap带给我明确收获之前,我会一直质疑自己的选择。尽管今天我回过头看,这份焦虑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问及未来工作后是否可能再次尝试Gap,她想到了一句话——不要去机械化地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生活的千姿百态。“无论Gap与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生活方式。”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