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学校没了外教,你还会选择吗?

文 | ABB
图|unsplash.com

国际学校,国际学校,不就是有外国人、上外国课才叫国际学校的吗?没有外教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随着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近几年中国的外籍人口数量下跌得厉害。对比我国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北京外籍人数从10万降到6万;上海从20万降到16万。并且在上海最近遭遇了疫情大爆发后,外国人离去的意愿又进一步加强了。

《这是上海》调查过上海外国人的去留状态,发现:

48%的受访者表示,即使不能马上走,他们也会在今后12个月内离开上海。

另有37%的人表示,他们会等到疫情结束,再看情况决定是否离开。

持上述两种立场的人加起来占受访者的85%

受访者中从事教育工作的占44%

这下,大家明白,我在开头提出的问题了吧。如果国际学校没有了外教,您还愿意出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学费让孩子读国际学校吗?

家长观点一:不行

——没了外教,就没了英语环境。

国际学校上课可以全程英语,但餐厅吃饭呢?排练节目呢?外出游学呢?总不能一群中国人一直说英语吧。海归确实有国际视野,但肯定与外教的国际视野不同。这两者没有高下,但对孩子来说,就缺少了体验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机会。恐怕也不能起到提前让孩子模拟外国环境的作用。

我家孩子成绩还是不错的,我们也一直想让她早点接受国际教育,所以我还是很看重国际化氛围的。否则的话,一样要出这么多钱,不如直接送孩子去英美澳加新和东南亚的国际学校读书了。

家长观点二:带条件的可以

坦白讲,我觉得中教教得比外教认真,海归老师水平都不差的。但是啊,学校少了国际化环境这项服务以及高收入的外教,那学费是不是可以降下来?你们想,跟同样全是中教、拥有名校师资配备的公办学校比,每年学费贵了二十多万啊。而且花了这么多钱,教学质量就一定保证比公办学校高吗?就连素质教育这块,我看我儿子现在读的公立小学课外活动也很丰富的……

我家孩子以后成绩要是好,我就让他读公立高中,毕竟体制内。要是考不上普高,那我倒是觉得,读个又便宜、中教管得又紧的国际高中,再考一个好点的外国大学的话,倒也是不错的。但学费一定要大幅降低,毕竟外教在不在,总得有区别,不是吗?

家长观点三:很矛盾

严格来说,我又是国际学校家长,又是该校的海归教师。目前我们海归基层老师的现状大多是,跟本土中教比,我们为学业付出的成本高得多,工作量差不多,但薪酬并没有高很多;跟外教比,读外国大学的成本比作为当地人的外教高一点,工作量多很多,但薪酬却并不比外教高。我心里感觉留学的投入跟回报有点划不来,所以我是由衷希望,以后可以由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双语教学能力,还有责任心的海归,来教自己国家的孩子。

我说,有家长提出,没有外教,国际学校应该降低学费,你怎么看?

她沉默了很久说,我心里很矛盾,作为家长,我希望降学费。作为员工,我不想降,我们本来希望拿大头的外教走了以后,我们能多分到一点,但现在学费降了,工资就不太会涨,利润让利给家长了,没有到我们中教的手上啊……话说为啥非得降学费啊?

我说,如果先没了外教却不降学费的话,那它相对于周边同价格、又有外教又有海归的国际学校而言,性价比就低了(升学率特别好的学校除外)。所以到时恐怕招生难度会变高,倒闭的风险也就变大了。

她苦笑着说,你的意思是,要等到所有国际学校都没了外教,我们才又重新达到平衡,中教才能获得公平是吧?

我说,千万别。如果所有国际学校都没外教了,那很有可能是国际局势恶化了。外国人进不来,就意味着中国孩子恐怕也不太出得去,国际学校倒闭的风险就更大了。而国内市场上只要还有外教,就一定会被国际学校拼命抢来的,因为抢到的学校就能比其他学校多了一个招生优势,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她回了一个“痛哭”的表情。

我说,因此,我觉得中国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是海归取代外教的做法,而应该是让越来越多的外教进入中国市场,这样我们才有的挑,有的比,有的杀价。持续开放,深化开放,直到中国家长、中国教育投资人,以及中国教师都觉得,我们的教育强大到有没有外教都无所谓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你要的“同工同酬”,甚至外教还会赶着来中国留学并留下工作。只是这时候,可能中国的公立学校也早已与世界接轨,而国际学校只怕就不得不“功成身退”了。毕竟中国的国际学校的定位,本就是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桥梁啊。

她说,听明白了。要想我们的国际学校活下去,就要维持外国教育领先于我们,这样中国家庭才有必要通过这座“桥梁”到另一头去。国际教育、外教和国际学校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等到中国用不着“捧”外教了,我们国际学校的光环暗了,也就说明中国教育真正崛起,成为世界一流了。哎,作为一个国际学校的员工和家长,我到底该看多哪边啊?

家长观点四:可以

我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三代都是海归。我确实很认同国际学校的校长们说的,留学是为了丰富人生见识和阅历、学会更多种的思维方式、结交优秀的国际人脉而去的,不是为了逃避高考。所以我的评判标准就是,谁能带给我的孩子这些软性的东西,我就把孩子送到ta那里学。我不会去算留学的投资跟以后收入之间的回报率,因为这些软性的东西是无法测量的,也是决定人生上限的。

所以我要的老师教学水平和方法一定要好,审美品位修养一定要好,智商情商处事段位一定要高,人品气度格局操守一定要好,且愿意全面细致认真负责地对待我的孩子。是中教还是外教没关系,降不降学费也没关系。

我说,由于外教可能大幅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自己又是海归,所以应该还是更愿意接受由“中西合璧”的海归承担起对孩子“国际视野”的培养吧?

他说,正因为我们全家都是海归,所以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一群体。我并不觉得“国际视野”只限于外教或者海归,或者说只要是外教或者海归就会有好的“国际视野”。

我家每一个留学生的“国际视野”都大相径庭。你也看到新闻了,有的留学生说“外国空气都是香的”,有的留学生认可白左,有的认可白右,也有的一心想回国,所以那些在外国待不下去了才回国的海归的“国际视野”令人担忧。这其实跟外教一样,有的包容并欣赏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但有的狭隘偏见妄自尊大。所以“国际视野”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也是因人而异的,由海归来培养就一定好于外教或者本土中教吗?这不就跟认为外教一定好于中教一样,是根据人的身份来做出的判断,而不是根据ta本身的能力吗?

因此我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能教导我孩子的,不是老师的身份,而是老师的能力和人格。不是学费高就一定好,也不是学费降了,性价比就会高。我看的是校长本人,是教我孩子的老师本人,是该校的教育质量本身。

结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未来——

中国的大学排在世界前50的有一打,学生选择中国大学、4+0全在国内读的外国优质大学、或者直接去外国留学,都是因为这所大学这个专业本身,是因为自己的意愿和适配,不是为了选择简单的考试、外国文凭、移民和回国后的高薪。

中国的K12学段有公立有私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的课程不同,价格不同,但都是从学生的成长出发,采用先进、人性的教学方法。每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有其自身特色,并根据自身特色聘请外教、海归和本土中教。老师根据能力水平来定职级工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适配来选择学校。也没有所谓的国际学校,因为就算是公立学校也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

中国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各国学生、老师都纷纷来华留学、工作。我们不再以他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相反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国际普世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最终形成“没有强迫”“没有鄙视链”,教育资源均衡充分,以“王道”治理下的“教育大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