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家长必看!从北上到伦敦,90后“钢琴王子”刘骥的进阶之路

专访刘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小时候拜师到北京,每周末从辽宁坐火车到北京学琴,在火车上睡觉过夜后照常没有落下文化课。

学习成绩不错的刘骥,在目标成为职业演奏家之前是考上清华北大当一名“天文学家”。

3岁开始学琴,13岁登上国际舞台后才立志走音乐职业道路。刘骥坦言,成长的历程和不凡的成功都不可复制,对于现在的琴童,一是抓住时代机遇,二是享受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对于父母,就是帮助孩子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不仅只是学琴一件事。

采、文 | 王鹤群
编辑 | 饶清
图 | 受访者提供


但凡聊起孩子的乐器特长,或许三句不离钢琴。再聊起琴童家庭的喜怒哀乐,陪练时的鸡飞狗跳估计也差不离。

其实,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明白让孩子学琴,并不是非得要成为钢琴演奏家,毕竟那是少有人能够抵达的终点。

只不过这大把的钱花出去,无论是考级认证,还是毅力、自律这些品质的培养,总还是希望有所产出。

那么在鼓励孩子这件事上,“偶像”的力量往往非常强大。因为每一个拥有不凡成就的人就像一部书,他的品质、方法和习惯,都具有启迪意义。

这一次,我们特别专访了现在国际舞台上名声在外的90后“钢琴王子” 刘骥。

刘骥在英国查尔斯王子苏格兰府邸演奏

3岁就开始学钢琴,13岁便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的刘骥,曾师从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大师,一路获全额奖学金从西班牙索菲亚皇后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求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首张独奏专辑登上各大古典音乐排行榜首位,在各国著名音乐厅开音乐会,还收到过英国查尔斯王子的演出邀请。

 

▼刘骥的艺术求学之路

  • 3岁开始学习钢琴,2000年起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暨附中;
  • 16岁获全额奖学金进入西班牙索菲亚皇后音乐学院,师从世界著名钢琴大师德米特里·巴什基洛夫,成为其唯一正式华人弟子;
  • 2007-2013年获全额奖学金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研习钢琴演奏和作曲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BMus)和硕士学位(MMus),师从前钢琴系主任埃尔顿(Christopher Elton)教授、作曲家露丝·白池墨(Ruth Byrchmore)教授;
  • 2014年获全额奖学金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舒伯特未完成奏鸣曲的博士项目,现已获得博士学位。
  • 2018年,作为作曲家正式签约授权英国“大师出版公司”(Master Music Publication)发布出版刘骥的原创及改编作品。
  • 2019年,被英国肯特国际钢琴学院(Kent International Piano Course)任命为表演系系主任(Head of Performance);
  • 2019年,被任命为英国“大师钢琴音乐节”(Master Music Piano Festival)的艺术顾问以及英国“大师钢琴邀请赛“(Master Music Piano Competition)评委会主席。

 

▼刘骥的艺术成就

  • 13岁在美国纽约卡耐基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李斯特的《钟》等高难度作品;
  • 17岁在瑞士Gstaad艺术节首演诠释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 常年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英国爱乐乐团、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等合作演出;
  • 当代最畅销跨界作曲家鲁德维科·艾奥迪(Ludovico, Einaudi)为刘骥创作钢琴协奏曲,由刘骥和RLPO世界首演;
  • 2014年英国古典音乐电台(Classic FM)以及环球唱片(UMG)发布刘骥的首张独奏专辑《钢琴• 印象》,登上各大古典音乐排行榜首位,且提名中国《金曲奖》年度最佳古典音乐唱片。2017年,刘骥的肖邦专辑《纯粹·肖邦》入选英国Classic FM评选的年度最佳专辑之一。2018年,刘骥发行个人演奏与创作专辑《火与水》,并于在英国举办的Global Award环球大奖颁奖礼上,与安德烈·波切里等古典音乐家同时提名年度最佳古典音乐家;
  • 2018年,刘骥被Apple Music苹果音乐入选最值得聆听的30位年轻古典音乐家;
  • 2019年,英国Classic FM把刘骥在欧洲古典乐坛的迅速走红列入到中国艺术家惊艳世界的九个精彩瞬间;
  • 2020年,创作并演奏了18个小时的钢琴曲《2020:人间邀游》,创立了“出版、发行、演奏时长最长钢琴作品”的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年5月份,他在上了吉尼斯纪录号称“世界最高音乐厅”——深圳湾1号320米高空的云颂音乐厅,进行了一场长达3.5小时的演出。同时在国际教育圈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荟同深圳校区的特聘艺术家。

刘骥在世界最高音乐厅深圳湾1号云颂音乐厅演出

在专访中,他分享了自己小时候每周末坐火车从辽宁到北京学钢琴,后进了上海音乐附小、附中,再一路获得全额奖学金到西班牙、英国等地求学,成才之路可谓辛苦。

不过刘骥认为,正确的引导下,琴童学习音乐的道路一定是快乐的。现在,音乐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还是维持他生活的高度自律、好奇心和热情的信仰。

下文对谈,来听听刘骥的个人音乐启蒙成长历程、以及提高孩子们音乐素养方面的一些建议。

 

▼以下为菁kids深圳与刘骥的深度对谈

Q=菁kids深圳

L=刘骥

Q:您的履历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您从小就是一个“天才琴童”。那么在您的成长中,克服过哪些困难和瓶颈?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L:天才这个名号实在不敢当,但是我3岁就开始学琴,确确实实是一个“琴童”。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单纯很喜欢这个大玩具,但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可能和我的个性有关。

我从小就喜欢安静,很乖很听话,能坐住琴凳,这种个性对于练琴可能比较有益。如果我从小喜欢跑跑跳跳,喜欢出门去玩儿,那估计就不能坚持下来了。当然,一直都有很好的机遇和贵人相助,关键时刻都拉我一把,这也是能够坚持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方说,我7岁时到北京拜师就很幸运,能够跟着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教授学琴。已经学了四年钢琴的我,在家乡获得了一些比赛奖项,启蒙恩师建议我父母带我到更大的城市去学习。

我记得碰巧当年香港回归,父母借着去北京玩的由头去寻师。参观完天安门广场,爸爸说带我去中央音乐学院看看。到了那边,我爸爸突然看见了一位年轻人,他说你看那不是缪宁博吗?

缪宁博当时也还是一名学生,在中国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教《车尔尼练习曲》的录像带里有示范演奏,我在家练琴就模仿练习,所以当时我们认出了他。于是我爸爸就快步跑上去,跟他说我儿子一直跟着你学琴的。

当时他一听,愣了。我爸爸马上解释清楚来龙去脉,说是和他的录像带练琴的。于是他问了我们来北京的缘由,并把我介绍给当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教授。

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了每个周末从辽宁朝阳乘坐火车赶到北京去学琴的生涯。

Q:每个周末从辽宁朝阳乘火车去北京学琴?那不是很辛苦吗?

L:还行,不是很辛苦,习惯了就好。每个周五晚上我和爸爸乘坐火车去北京,我上车了就马上睡觉。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了北京就去上课,然后周日晚上再乘火车回到朝阳,我也还是上了车就睡觉。第二天照常到学校上课,不耽误学校的文化课学习。

Q:那父母其实这样陪着你,也很辛苦,他们愿意如此为你付出,对你有什么高要求和高期待吗?

L:那时候,父母对我音乐的成就并没有特别高的期待,并不是一定希望我成为职业音乐家,可能在那个时候,他们对于“钢琴家”“作曲家”这样的职业也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

因为我文化课一直都很好,同时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天文学家”,去北大清华读博士,所以当时父母对于我音乐学习的支持,一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比赛的获奖荣誉及艺术才艺在学校里带来的“主角光环”;二是他们鼓励我多方面多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文化课还是音乐,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这种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对待自己承诺的笃定,使我终身受益。

Q:那后来怎么又到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读书?

L:之后,我机缘巧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这也是很偶然的事情,当然也是我的人生的转折点,逐渐把我的音乐发展之路引入了职业音乐家的方向。

小时候的刘骥在上海东方明珠前的合影

当时,我父母带我到上海旅游看东方明珠,我还在东方明珠前面合影留念。正巧听说上音附小招插班生,我爸爸就说那就报个名,提前感受一下专业院校的考试氛围。当时我们是出来旅游的,没有准备舞台正装,但是我们一想,男生穿白衬衫、黑色西裤、黑色皮鞋,那正好就是我到上海旅游穿的衣服。

就这么着,我就去考试了,并且陆陆续续通过了初试、复试和文化科考试。过不久得到了录取通知,一共收两名插班生就有我一个。这样,命运之神给了我这个机会,做了上音附小五年级的插班生,成为了著名钢琴教育家张崇芳老师的学生。

两年之后,我因为毕业考试成绩突出,免试直升了附中,并且跟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李民铎教授学习,作为一个初中生去学习大学的钢琴演奏。

刘骥与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Q:在学琴的过程中,家里给了您哪些支持?您觉得最重要的支持是什么?

L:我特别感恩我的父母,以及我家的很多亲戚和朋友。他们虽然不是做音乐相关工作的,却是真心热爱音乐和艺术的人。而且,我不觉得他们对我有很多世俗功利的期待,从小到大都不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把自己的努力和专业做到极致。

在我音乐学习过程逐渐专业化之后,我的父母也感受到了艺术带给他们的乐趣。比如说二十年前,互联网和数字音乐媒体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们对于音乐和伟大音乐大师演奏的学习和了解,更多是通过进口原版唱片来获得。

我爸爸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的门外汉,会和我一起去研究《企鹅唱片指南》里的经典唱片,一起了解各个作曲家、演奏家、唱片版本的区别,然后为我购买原版唱片和学习资料。我家现在整面墙的唱片收藏也见证了我父母在我音乐学习路上的成长。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这些特别珍贵的经历,那些为了一张唱片可以跑遍上海各个唱片商店的经历,让我对唱片本身有特殊的情结。

后来我自己的专辑也被我小时候特别向往的唱片厂牌Decca Records出版发行,并且排到了英国古典唱片排行榜的第一名,这样的感受非常奇妙。

Q:您什么时候开始立志做一名职业演奏家或者音乐家?

L:就是我13岁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当晚,我立志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当时,我获得了第六届皮诺特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除了现金奖励之外,比赛还为获奖者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现在回头看,我当时的音乐会曲目单还是非常难的。因为一名13岁的少年突然就站在了世界最知名的音乐厅舞台上,我当然希望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当时音乐会倒数第二首曲子是李斯特的《钟》,可能您也听说过这首曲子,现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说《钟》是技术最难的钢琴练习曲之一,很炫技,音乐会效果很好。

当我演奏完这首曲子,台下听众全体起立欢呼。我准备坐下来弹最后一首时长30分钟的大作品舒曼的《交响练习曲》,掌声还是不断,我就不得不从琴凳上站起来再次鞠躬致意。

因为当时只有13岁,音乐舞台的演奏经历还是没有那么丰富,第一次感受到这么热情的听众反馈,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人们的魅力,所以只有一次次鞠躬,等听众掌声结束之后才开始弹下一首作品。

我当时很感动,那一刻开始,我就想当一名钢琴家、音乐家了。因为我希望我的音乐可以给很多人带来欢乐带来感动,以音乐作为桥梁连接世界。以音乐作为表达的媒介,这是一种超越世俗之见的力量。”

Q:您刚才也说了,您一路遇见很多贵人老师,这些老师们除了在弹琴上帮助您,还给了您什什么启发?

L:我的导师们都是文化修养极高的音乐家和教育家,我非常幸运可以跟随他们学习。

比如在上音附中时期带我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李民铎教授。我当时只有14岁,比他班上的大学生要小很多,所以李老师对我的关怀在我的音乐成长中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李老师是文化修养极高的音乐家,是俄罗斯四大钢琴学派之一–涅高滋学派–在中国的第一传人,他的老师雅科夫·扎克是第三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他的音乐修养在我的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打开一扇窗。比方说,当时我在学拉赫马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作品39之5的时候,李老师会带我一起分析画家艾瓦佐夫斯基创作的油画《九级浪》,分析画中的色彩层次感以及传达的情绪和人文精神。

这种做法,让我见识高远,从内心先领略音乐作品的神髓,而后发于心,从指尖流淌出音乐的主体思想和情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随心动、意在笔先”,这对于我的成长而言意义深远。

因为我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喜静不喜动,而且本身就比较喜欢读书,所以李老师在鼓励我多读世界名著、多接触不同艺术品类。同时,他还让我坚持健身、运动,这些细致而全方位的培养使我受益终生。

Q:您的演奏艺术成就已经非常厉害了,为什么还想着攻读博士学位?

L:学习是一个终生需要保持的习惯。虽然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顺利签约了古典艺术家经纪公司,也发行了专辑,每年平均有50-60场音乐会巡演,但是演奏之余,我还是决定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行我的跨学科博士项目研究。

刘骥2019年被母校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授予杰出校友

因为我认为音乐是凌驾于任何其他表演艺术层面之上的抽象艺术,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我的演奏能力和水准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演奏家水平的同时,我希望我对于音乐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可以为其他音乐演奏家、音乐学家、作曲家以及其他同仁们提供独一无二的研究思路。

Q:音乐对您而言是什么?

L:音乐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是维持我生活的高度自律、好奇心和热情的信仰。

Q:您觉得自己的成功,能够被复制吗?

L:不不不,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相同,并且时代在变化,因此我的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不仅不能复制,而且也没有必要复制。

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和机遇,现在的琴童要抓住的是现代的机遇。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可以做到把钢琴演奏进行视觉化分析,从而让琴童通过肉眼就可以看到自己演奏的音符和长短,可以更直观地去了解和分析自己的演奏。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iPad上面的可视化midi分析图,可以非常直观迅速地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演奏和老师演奏的不同,这些都是科技带给现在孩子们的福利。

Q:您对现在的“琴童”家庭有什么建议吗?

L: 两个建议,第一是兴趣为先。不要把学琴当成一项任务或者是应试,而应该首先激发内心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边学边探索。学生学琴,是一个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不需要和应试、考级、比赛拿大奖挂钩,不需要在音乐的世界里放入太多的世俗的眼光和功名利禄的衡量。

只要我们每天心生欢喜,做到喜乐随心,就是很好的一项人生历程。很多事情,注重过程的喜悦,比注重结果,对我们更加有益。

第二是“拓宽眼界”。“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学琴,扩大孩子的知识和眼界层面,丰富内涵,提高素养。同时,不要认为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其实它和数学、人文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说我在初中之后,除了英文,还陆续学习了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这对于我之后了解、掌握和演绎不同作曲家的乐曲有着无比深厚的重要性。同时,音乐里面蕴含的逻辑性和包容性,还有对于孩子们左右脑配合的开发,以及激发一个人身上的潜意识以及气质培养,都非常有帮助。

所以,如果可以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地去为了考级、考试而练琴,那么这样音乐学习会变得很快乐。而伴随着学琴,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上又打开了另一扇窗,这就是很好的学习经历了。

【重磅预告】

沙龙见面会


刘骥的成长历程绝不只是运气使然或者妙手偶得,而是他不断的学习、进取、开拓和保持乐观、积极态度的结果。

9月4日上午10点,刘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有钢琴独奏音乐会《以巴赫的名义–刘骥极简主义钢琴独奏音乐会》,届时他会把当今风靡欧美的极简主义音乐带进来,让听众开拓视野,耳目一新。也期待他再次来到深圳,届时我们会特别策划刘骥的线下沙龙活动,敬请期待和年轻的“钢琴王子”零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