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管到“文物翻译官”,她专教父母:如何高质量地带娃逛博物馆?

做为“文物翻译官”的乐乐,潜心设计打磨真正生动有趣的观展课程,带孩子和家长们更好地领略博物馆之美。与这些课程相比,乐乐连续成功大幅跨界的职业生涯,更是值得每位家长和教育者研究的案例和教科书。

从新东方英语讲师和校长、到被全球最知名的IT企业录用、再跨界到博物馆教育。在跨度极大的每个专业领域,乐乐都能做到极致。为什么?总结下来是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以及由科学的学习方法支撑的强大学习能力。

飞速发展的世界,知识迭代加速进行,真正能让我们自己和孩子立于不败之地的永远是这几点:好奇心、探究欲、受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支撑的学习能力!

让我们读乐乐的故事,以期受到启发。

采、文/建亚

上个月,“趣博物馆”创始人乐乐的妈妈群里,被“三源里菜市场”这个词霸屏,群里的妈妈们不约而同地在此地相遇。

吸引她们前往的是正在菜市场内举行的一场特殊的艺术展,在这里,艺术家邱志杰首次将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搬了进来。

一时间,“唯美食和爱不可辜负”“心如刀割”等近百幅以食为生活的日常短语、广告、警言、菜谱与招牌成了妈妈们谈论的焦点。

这一幕几乎是乐乐为群主的十个妈妈群的日常。

分散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妈妈们,因热爱博物馆聚集在一起,群中的话题永恒不变——与博物馆有关,与美、与艺术、教育、亲子、成长有关。

至今,乐乐最自豪的是,这些以热爱博物馆为初心建立的群,根本不需要所谓的运营,“这里就是大家一起sharing、一起成长的空间。”

 

社会学背景“混迹”IT圈十年

乐乐本科学的是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则是社会学,且在读研第一年就把三年的功课都学完了。

那一年正好俞敏洪去成都开新东方分校,还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乐乐成功地应聘成为新东方成都分校的创始老师,并一直做到了金牌讲师,高中部校长。

但乐乐并没有在英语培训行业走下去。她说,“做教育,就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的东西,但那时我觉得我所有的新奇的东西都给完了,就跟他们说我要去看世界。”

研究生毕业那年,乐乐学计算机的朋友招呼她一起去参加思科Cisco的全球培训生招聘。

她至今还记得,最后一次面试是在电子科技大学的阶梯教室举行,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网关是第几关。

当时,社会学背景的乐乐并不知道正确答案,但她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答案是:“我现在不知道,但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有网络,我很快就能查到正确的答案。”

这个有着语言文学和社会学背景的成都女孩就这样通过了思科Cisco的面试,“思科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顺利拿到offer到了美国后,让乐乐始料未及的是,迎接她这个技术盲的是“什么都不懂”,直接将其打入谷底。

为此她一点点往上爬,没想到经过这些历练后反而增强了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2005年思科Cisco就在强调教育、经验、见识,鼓励大家跳出舒适区。”

乐乐一做就是10年,从产品、销售、咨询,将思科Cisco的诸多部门全都做了一遍,直至高管。

 

一次故宫开学典礼开启博物馆教育的创新之路

2016年,乐乐从思科辞职后,加入一土学校创始团队,并策划将开学典礼搬进了故宫。

当天,31个一土孩子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校长老师们齐聚在紫禁城内最大的藏书楼文渊阁前,开启了这场特别的典礼。

乐乐回忆称,一土的理念是培养根植于中国、放眼世界的小公民,在学校的创新教育里首先就需要抓住自己文化的根。

为此乐乐选了紫禁城最大的藏书楼文渊阁作为开学典礼的特殊地点,“因为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饱读诗书。”


乐乐带女儿看展&参观故宫

直到今天,乐乐依然觉得这样的开学典礼很有仪式感,有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就像一粒种子,播种在每个孩子心田……

那也是乐乐做创新教育的第一场活动,正是这场活动让乐乐在一土学校步入正轨以后,做出了创办“趣博物馆”的创业决定。

“daily operation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我更喜欢新鲜的东西。博物馆展览经常是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永远都让人处于一种新奇的环境中。”

2017年前,逛博物馆纯属乐乐的个人爱好。十多年前,乐乐第一次去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时,看到一群孩子乐此不疲地在玩游戏。

这个游戏的装置非常简单,就是一座长长的独木桥,两边用铁皮凹成了鸟儿飞行的轨迹。

当孩子从这头走向另一头,手臂划过轨迹的时候,他就知道鸟儿的翅膀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从那一刻乐乐也才知道,原来鸟儿不是我们认为的这样飞(手臂上下摆动),它需要翅膀往后、往斜上方拉,然后往下面使劲扑打,反复持续进行这样的动作才能真的飞起来。

“我是那一刻才知道,天哪,博物馆真是太神奇了,不需要任何语言,让孩子玩一下就知道了。”


乐乐带女儿参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左)
参观梵蒂冈(右)

也是那时开始,乐乐成了博物馆控。女儿在她肚子里三个月大时,就跟着一起跑遍美国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女儿出生后,母女俩逛博物馆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背带背着去过,腰凳坐着去过,推车推着去过,可以走路了,女儿自己跑着跳着去过。

等女儿3岁时,母女俩已经逛了全球101个博物馆。在乐乐看来,博物馆就像是黑洞,不断地激起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一场“跟伦勃朗最后的约会”笃定“文物翻译官”初心

2017年8月15日,乐乐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乐在当下”发了篇文章《最后20天 | 伦勃朗就要离开北京了,约吗?》。

没想到文章发出后,很多妈妈加入这个“跟伦勃朗最后的约会”群,自此也开启了乐乐群主的生涯。

至今乐乐一共建了10个群,每个群的关键词都是博物馆,线上线下共带300多万父母和孩子看博物馆。


乐乐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带孩子们看毕加索展(左)乐乐带女儿去日本的宫崎骏博物馆(右)

乐乐勾勒这10个群中妈妈的群像:这些妈妈分布在全世界各地,都是一群爱生活、爱美、爱新奇事物的妈妈。只要看到博物馆或者与美相关的展览,都会发进群里分享。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小众、很私人的话题,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这时的乐乐也发现很多人被博物馆吓跑的原因是:原来他们是看不懂。

对此,乐乐并不意外。早在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的经历之前,博物馆在她的生活中也是缺失的,“我从小的生活环境,让我觉得去博物馆是浪费时间。”

这样的困惑,对于今天的小朋友来说也是如此。“每个策展人都有自己讲故事的主线,但并不一定适合小朋友。”

乐乐就去问大英博物馆的副馆长Irving Finkel,“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呢?”他说,“你得先变得有趣啊!如果你没有趣,你所传播的所有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是没有人听的。”

后来乐乐就想,自己就做一个文物翻译官吧!让孩子们和穿越千年以外的文物连接起来。

在乐乐看来,博物馆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它就像一本三维立体的百科全书,将人类的智慧全面融在其间。

每个走进博物馆的人,就像一部智能手机终端,每件藏品就是一个Wifi热点。

只要当你对某件藏品感兴趣,就连上了网络,“当然不仅仅是网络热点,还有后面跟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文化和智慧,换句话说我们连上的是‘人类历史数据云’。”

乐乐给自己定位的就是利用“翻译”,让诸多的智能手机能进入博物馆,先连上热点。

“文物翻译官”乐乐并没有艺术学、考古等相关的背景,但她总能找到最有趣的角度,将这些跨越中西、横亘古今的展览讲给小朋友听。

她说自己的方法就是每一次新展亮相,都要进行三部曲作业——先读相关的书籍,再看纪录片,最后是问专家。

“书里面什么都有。我写过书以后发现,每个人都觉得书很神圣,会掏心掏肺地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写在书里。”

在掌握了展览相关的知识后,还需要“翻译”,其中“体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乐乐创作的《去博物馆》成为当当2020年童书新书榜第一名

 

乐乐说,多年前的一次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参观经历让自己深有感触。

V&A博物馆最特别之处是在每个展览部分都会陈列一个可供参观者触摸的真品,“我第一次去参观时,看到‘Please do touch’时以为是眼睛看花了。”

确认触摸真品的行为是被允许后,乐乐激动坏了,她光是触摸一个16世纪的观音头像就花了10多分钟。

101次的世界博物馆之旅,让乐乐深知“体验”在撬动孩子对博物馆好奇力上拥有的神奇魔力。为此,乐乐在她的博物馆课上也设计了诸多体验内容。

在陶瓷展上,为了让孩子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她设计了一个滴精油的环节。

由于陶器极其容易吸收水分,为此当精油滴在陶器上时很快就被吸收了,但滴在瓷器的精油却依然留在了表面。

在讲解故宫瓷器展时,为了让孩子理解乾隆超爱的转心瓶之奥妙,乐乐专门在景德镇买了一个同款,拆开后让孩子们看清转心瓶原来有两部分……

乐乐坚信在看博物馆的过程中,除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外,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在这里都能得到培养,诸如怎么通过博物馆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怎么培养创造力、思维能力、专注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在乐乐的脑海中有太多的趣博物馆之旅等待启航——北京中轴路之旅、北京胡同之旅……

而越来越多妈妈和孩子对博物馆的爱,也给了乐乐更多底气,在“趣博物馆”创业路上继续脑洞大开,将文物翻译官这件好玩的事进行到底。

关于乐乐

「趣博物馆」创始人,艺美公益基金会理事;第一个将开学典礼搬进紫禁城的总策划;亲子游博物馆倡导者,和女儿已游历全世界101座博物馆;畅销书作者,《去博物馆》——当当2020年童书新书榜第一名;

翻译,美国亚马逊女性畅销书《转机》译者;

亲子阅读大使,每月为全球400万樊登小读者选好书、讲好书;

马拉松爱好者,已在全球完成5个全程马拉松比赛;

创建亲子教育公众号「乐在当下」;创建抖音、快手、新浪微博、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账户「趣博物馆乐乐」 ;线上线下带动300万+的父母和孩子去博物馆;旨在分享国际视野的科学育儿、亲子教育和女性成长话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