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恨鸡血、杜绝散养,几位妈妈自己办园,为孩子开辟新路径

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送给孩子——这大概是每一个妈妈心底最柔软的愿望了!位于上海新江湾和浦东联洋社区的托育中心——予时教育 Embrace K.I.D.(下文简称 “予时 ” ),几年来通过一点一滴的实践积累,渐渐地,竟让这个愿望成了真。

文 | Emma
图 | 学校提供

这家托育中心最初的创始人是两位妈妈,她们恨不得找来全世界最细致的托育理念、最优秀的课件,给“初来乍到”降临这个世界探险的宝贝们,最全面的呵护。

予时教育的故事,要从这两位妈妈说起。

 

在“散养”和“鸡血”中开辟新路径


两位最初的创始人Jidi和Kira,各自都有两个孩子,她们丰富的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以及对孩子明确的教育目标,促使她们决定自己创立一所以孩子为中心的托育园。

她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托幼中心调研学习。如果去予时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看看孩子和老师的状态、再听上一节课,就会深深觉得:说她们把全世界最适合我们本土孩子的教育理念和课件都找来了,都不夸张。

“我们对教育是有要求的,但这个要求既不是散养,也不能鸡血,我们的方向是希望孩子具备内源性的动力,让大家常说的‘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真正落地。”

理性思维与热爱的碰撞,让她们在所有细节的选择上,既合理,又合适。

 

具有匠心精神的日式保育理念


Jidi的大女儿曾经就读日本托育园,Jidi被日式托育的匠心理念深深打动了。对于小小孩来说,具有良好的自理能力、情绪稳定、知道通过沟通达成合作、彼此尊重、懂得规则,同时拥有安全感,是日式托育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的基本素养,而这恰巧也正是她们对托育的期待。由此,日式保育理念被正式引入予时,在空间设计和保育方法上,都有细致的体现。

例如,空间上,园所保留了大量的留白。

“孩子们要在这里待四年,所以这个空间对他们而言,必须是没有束缚、可变化、可创造的。”Jidi向菁kids分享了大量她在日本调研时拍摄的照片,她说:“在空间上为孩子留白是件很打动人的事,我们教室里只放了桌椅和书,没有不同的区角和电子屏幕,孩子们沉浸在教室里,做任何事都很专注。”

大面积室内活动区和落地窗教室

细节上,教室门的设计同时兼顾防夹手和夹脚的功能;根据孩子走路时斜向下的视线方向,地板也被巧妙地运用起来,用深浅不一的颜色和线条,做成“路标”,指示孩子该往哪边走;

划分不同功能的户外活动区,周围还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了“环保音乐墙”

考虑到托班男孩小便时还不能对准常规便池,于是把小便池设计成长条状;到了小班,就会换成有“大象隔挡”的小马桶;等到中大班,当孩子逐渐有了性别意识,再增加一个小门,保护隐私;

用大号的白色瓷碗代替常规餐盘,因为餐盘又大又扁,每个格子都装满饭菜,孩子不仅吃不了,还容易把饭舀出来,造成挫败感。碗就不同了,高高的碗壁,特别好舀,把饭菜一小堆一小堆摆好,又好看又容易吃,很有成就感。

像这样巧妙的设计和心思还有很多,日本的合作园每年都会派专家来给予时的老师们培训,以确保托育质量的稳定输出。

提炼精华,制定适合本土孩子的融合课程


无论哪个体系,如果直接照搬过来,都不一定百分之百适合中国孩子,予时将优秀教学法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土孩子的融合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例,不管是学中文还是英文,不能一味地追求识字量或拼读速度,而一定要和思维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这对今后的语言运用能力尤为关键。”

首先,在语言教学的比例上,英文占80%,中文占20%。因为孩子在家里大多说中文,那么在学校,英文浸润的比例就设置得高一点。目标是在孩子进入小学前,中英文都能达到可自然沟通的能力。

英文上,从托班第一天开始,外教就会全天候和宝贝们在一起,所以生活用语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

小班开始,进入为期两年的自然拼读的学习。用那么长的时间来学自然拼读,其实是同步做了丰富的语言能力拓展,包括主题词汇、阅读理解、句式积累、拼写训练等等。

比如从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开始,通过连线、贴纸、角色扮演等方式,把人物、逻辑关系一点点梳理清楚之后,每个孩子都要在班级所有小伙伴面前做一次公开表演。小班的孩子会结合道具简单说一说,而中大班的孩子,基本上可以洋洋洒洒地做一次演讲了。

这个表达的过程,就是把学到的东西扩充并加以运用。经过两年这样的练习,无论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非常强。

文化根基与认同感是予时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所以虽然中文课比例不高,但都是精华。学校每周会做分级阅读,诗词大会,读现代诗、体会诗词的押韵和含义,然后鼓励孩子仿编诗歌,把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予时的特色课也非常棒,每门课有专业的老师在特色教室完成。

比如以实际应用为主的数学,通过桌游引导孩子理解数感、顺序、立体、空间等概念,为进入小学后的抽象学习打基础;

数学逻辑课

音乐课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老师拥有UCL音乐教育专业背景,很会教孩子,通过节奏、韵律的学习,中大班的孩子们不仅能轻松地听出和弦,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简单的韵律创作,大班毕业就可以达到英皇乐理一级的水平,未来如果学习乐器,这会是非常有力的支持。

予时有自己的全职艺术课老师,负责设计并教授每个班级的艺术课。课后还会精心陈列孩子们的作品,让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打造的艺术空间里,提升自信,热爱艺术!

运动方面,托班的孩子有体适能课;从小班开始,每周会有专业老师来园,给孩子们上足球课和武术课。

园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和一个大大的科学教室,从这里去探索广博的世界。

博物馆

科学教室

科学课除了在园内做小实验,也会组织户外探险

 

接纳每个孩子,个性化陪伴


予时的教育体系几乎全是创始人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因为本身是妈妈,自己的孩子也在园里,所以任何事情都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量。

比方说,坚持小班制,每班不超过14个孩子,确保每个孩子在课上都有和老师互动发言、展示自己的机会;尊重小朋友的偏好,从托班开始,每天给孩子留出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到了中班大部分都不需要睡午觉了,躺着也睡不着很痛苦,那么就充分利用午睡这两小时,安排阅读、个人兴趣探索或是社交主题的内容,以及一对一个性化的辅导。宗旨是让孩子们想做的事情都能得到满足,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课程补充。

当然,再强的理念和教学法,都需要依托教师来传递给孩子。予时的很多老师都有儿童心理学背景,他们了解孩子、懂得方法,就拿教室不装电子屏幕和中班取消午睡来说,其实非常考验老师的控班能力,不仅教学内容要丰富,还要保证小朋友是从心底里感觉到充实,怀有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这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高标准的考验。

“每个孩子的吸收程度都不同,之所以制定个性化的陪伴方案,是因为我们都太清楚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了,所以难啃的内容我们在学校都帮家长啃好,回家后,家长只需要陪孩子去骑车、踢球就可以了。”

Kira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她的感受。

“我们把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分工明确开来,学校里有氛围、有同伴,也有榜样,做通识教育效率比较高;而家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亲子关系和个性化特长的培养上。因为我自己有切身体会,如果让家长涉足学习类的陪伴,多半会破坏亲子关系,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双重焦虑。”

 

严格的管理和积极的家校沟通


对于家长普遍关注的分离焦虑,予时也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亲子课,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先对园所熟悉起来。平时还有亲子运动会、新年音乐会等家校联谊的活动。“其实比起孩子,家长是更焦虑的一方,我们会尽可能帮家长了解园所,了解越深,焦虑就会越少。”

草地毕业典礼

如果有养育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断奶,家长可以随时和老师进行一对一咨询;一日情况会上传至家校互动App上,老师非常认真,如果留意到某位家长很久没有登陆过App了,会特别提醒他关注一下孩子的在校情况;每学期结束,会有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在孩子的自主能力、精细动作、社交等方面做出系统性的评估。

安防方面更为严格,根据教育局的规定,园所里所有监控必须无死角,且与公安局实时连接。

予时还有一项给双职工家庭的福利——晚托。孩子可以在园里待到6:30,吃完晚餐再回家。因为有自己的小厨房,对于有特殊饮食要求的小孩来说简直是福音,且又是小班制,厨师完全能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饮食。

 

结语

予时的学习内容虽然丰富,但一点也不“鸡血”,核心是抓住了孩子的每一个好奇心爆发的敏感期,有章法地教,且不对输入的内容做输出的考量,更不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

“大家常说希望孩子幸福快乐,我们认为幸福就是内心拥有寄托,所以我们特别鼓励孩子广涉猎,拥抱能点亮生活的那份热爱,那才是幸福感的源动力。”而这也正是予时的slogan——explore and embrace希望表达的深意。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