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到底意味着什么?

The Moment We Talk About Choosing Schools

前几天,和女儿一起翻看她学校前几年的year book,她感慨好多以前的同学都离开了。

女儿在国际学校读书已经迈进了第七个年头,看着她身边的同学来来走走,我们似乎已习以为常,总以为国际学校就应该是一个流动的大家庭。但仔细想想,当初我们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图的其实是个安稳。一路从幼儿园读到高中毕业,对家长来说,没有了中间层层择校的烦恼;对孩子,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安安稳稳的,多好!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了,又离开了,我开始思考,国际学校真的是个安稳的选择吗?为什么身边那么多人反而选择了不断地为孩子变换学习环境?

文:Beth   编:Daisy

读个好点的公立小学、公立中学,然后考个国内的好大学,或者国外的大学,应该是大多数家长心中的传统规划。这一路上,目标明确,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坚定地走下去就好了。

可是在国际学校,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看到,离开的不都是那些在中国短期工作的外国家庭的孩子。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力图为孩子谋求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学习环境的家庭。有的孩子从一所国际学校转到另一所国际学校,因为每所国际学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抓学习的松紧程度不一样。有的孩子甚至在小学阶段就被父母早早地带到了国外学习,因为需要提早适应环境。还有的孩子转去了双语学校,因为父母觉得在国际学校里中文学得不够扎实。还有的孩子在参加标准化考试补习班,随时准备着申请国外的中学,但又因各国留学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学毕业后是否有机会留在国外工作等因素困扰,不得不暂时观望、求解。

突然之间,你会发现身边的家长们都是那么的勤奋,他们似乎永远不满足于已经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永远在奔着更好的方向走着、探索着。对他们来说,仅仅追求成绩的提高,那只是短期的一个小目标,长期目标则是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些,是我当初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时完全没有考虑过的。

也许,作为家长,我太佛系了。一路在国际学校念到高中毕业,然后出国读大学,本来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当你看到身边的家长都更加有追求,为了培养孩子都更加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时,由不得你不紧张、不焦虑。毕竟,人都是有从众与攀比心态的。就像前些日子非常火爆的顺义妈妈的文章,虽然夸张,但也或多或少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国际学校学生的状态及家庭的教育观。

当我们谈起择校(非公立)时,到底意味着什么?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多语言教学环境,课内就轻松搞定一门外语?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内在力量?今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国外大学读书,如果能有扎根国外的选择权当然更好?这些似乎都已是老生常谈。萦绕于耳旁更多的则是那些,要不要提前送孩子到国外念中学,或者小学?是送孩子去国外读书,还是举家去国外生活?去英国还是去美国?似乎在孩子求学的道路上,问题永无止境。

其实也不是要吓唬正在择校的家长们,想必大家都比我想得长远,孩子的教育无非就是一场在过程与目标间徘徊的旅程。如果目标是清华北大,那便争取从小就把孩子送进优质的公立小学和中学,然后抓好成绩便是了。如果目标就是躲开传统的教育方式,那么找一所适合自家孩子的双语或国际学校,然后踏踏实实地申请一所国外大学、挑个喜欢的专业,似乎也没那么复杂。然而,在国际学校这条道路上走出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关于孩子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不太能看得很清楚。我们无法预知在第三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今后会更加适应在哪里生活和工作。我们会不自觉地猜测,如果提前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中学甚至小学,会有利于减少文化差异,帮助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降低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当然了,这些不仅仅是猜测,哪个家长身边没有一两个已经带上孩子早早出国求学,然后回来苦口婆心地劝你一定要早出去的熟人呢?

也许正是因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未知数太多,家长们才会格外勤奋,不断地探寻更好的可能性。亦或是被周围勤奋的家长们和摸透了你心思的教育留学机构们一路推着,也慢慢地偏离了当初的简单目标。

但是,谁没有调整方向的时候呢,许多事也未必一开始就想得明明白白。前几天和一个妈妈闲聊,她的孩子在美国某所知名大学读本科,专业是社会学,自己选的,因为喜欢。临近毕业了,却不知道今后可以做什么工作,同时还面临着无法留在美国工作的严峻形势。类似这样的情况,都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家长们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平坦、阳光的求学之路,为他们定下方向与目标,但最终走下去和面对未来的只有他们自己。我们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保证他们一路畅通,毕业后找工作时不遇到困难。

这么看来,择校,只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而已,今后还有可能面临各种分叉路口,我们很难说哪条路走下去会更好。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坚决拥护国内公立教育的朋友,突然之间就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中学,用他的话说,再也回不来了。选择不分好与坏,只是给孩子提供了多一种经历。择校也是如此,为孩子选择一所不同的学校就是又多了一段不同的体验。其实,对孩子,好像就这么简单。


 刘莹(Beth) 

皇城根下长大的北京人,在职场摸爬滚打近20年后,回归家庭陪伴女儿共同成长。爱读书、爱学习,更爱研究各种教育理念,崇尚自由平和的养育方式,目前是一名美国正面管教认证家长讲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