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育的三重准备

也许教育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说出那句:未来,我们准备好了!

文:刘慕洁  图:学校提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全球教育基础会议上提出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主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会生存。”

教育,为未来做准备——这也正是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简称“协和国际”)所践行的教育理念。未来,虽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总是让人心向往之。谈及高中生的未来,离不开升学、就业这些话题。那么协和国际的高中生又是如何为未来做准备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协和国际高中部校长Aaron Chowning先生和12年级学生Alice Choi。Aaron校长以教育者的远见,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是怎样为学生的升学、就业以及未来的人生之路这三重挑战做准备的;Alice则分享了她自己在学校的经历。

挑战一:为升学做准备

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是多数高中生最重要的阶段性目标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升学指导?如何帮助学生申请到理想的大学?协和国际高中部校长Aaron Chowning先生认为,首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理想。在考虑申请学校时,学生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而后思考自己更看重学校排名还是专业排名,是更想去一所通识教育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还是师生关系更为紧密的小型文理学院。他坦言:哈佛大学可能人人向往,但却不一定人人适合。如果学生钟情于海洋生物专业,该专业全球领先的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也许更适合他。

协和国际的大学升学指导始于9年级。从9年级到12年级,有一个完善的升学指导体系。从探索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优势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升学指导。在这里,每位进入9年级的学生都会有一名升学咨询导师,导师会在高中四年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和任课老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完成大学申请。

Alice Choi来自韩国,在来上海之前,她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好几年,今年是她在协和国际的第五年。Alice说,在她大学申请的过程中,她的导师Mr. Love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当前的申请季,Mr. Love协助Alice梳理待申请的大学名单,提醒写推荐信的注意事项,为她修改个人陈述。Alice说:“在紧张的申请季,我脑子里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Mr. Love是我的精神支柱。没有他,有些事情我根本无法做到。”

除了个性化的指导,协和国际每年春天会举办“世界大学博览会”(CWUF)。这个活动已经有八年的历史,面向全上海的高中生,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来自全球200多所大学的招生代表和校友。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季博览会,学校还开始举办秋季展览会。春季展览会向所有年级的学生开放,既适合处于探索兴趣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也适合目标逐渐明确的高年级学生;秋季博览会规模较小,但往往目标更为明确。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举办,为毕业生和院校在申请季的尾声提供进一步彼此了解的机会。在秋季展会上,参展的大学也会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

从自身出发,探索个人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辅之以个性化的辅导和丰富的院校资源,这大概就是为升学做的最好准备。

挑战二:为未来职业做准备

未来,每个学生终究要步入职场,自己究竟适合怎样的职业?理想和现实之间又有怎样的差距?协和国际为学生未来职业做了信息资源和实践机会上的准备。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职业日”,邀请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对个人领域的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听取不同职业者的故事。同时,在实践上,协和国际也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实习,这不仅是对学生履历的丰富,更是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启发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度思考。

在协和国际,学生进入11年级之后,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完成某一职业领域的实习任务。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涵盖从医学到商业的任何领域。实习的场所包括兽医诊所、非政府组织、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学校、媒体等。在实习期间,学生和职场人士并肩工作,提前感受作为“职场人”的酸甜苦辣。这不仅是个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通过真实的职场体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对未来有更合理的规划,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Alice在进入12年级之前,有过两次实习经历。暑假期间,她在徐汇区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为1至5年级的学生讲授韩语和英语。Alice对教育行业一直抱有浓厚兴趣,那次能够走上讲台,投身教育实践,对她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在小学实习的机会不仅让我有机会体验中国的教育文化,用教师的视角走进中国的小学课堂,也让我与自己学校以外的人建立了新的关系。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过教师这个职业,我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谈及未来的计划,Alice表示自己仍然考虑成为教师,并希望与学生保持联系。

在10年级时,Alice的一名同学有阅读障碍,学习上比较吃力,这引发了她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思考和关注。之后,她成为Learning Alley组织的志愿者。Learning Ally是一个为盲人和有阅读障碍者制作有声读物的国际组织。与此同时,Alice的朋友Jane在BABEL做志愿者。而BABEL是一个本地组织,通过举办包容性活动和出版杂志,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真实故事,来促进社会大众对于被排斥者的包容性。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协和国际组建一个社团——unEXCLUDED,旨在帮助那些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在我参加的所有课外活动中,unEXCLUDED对我影响最大。”Alice说,“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发声者和支持者,unEXCLUDED让我富有同情心、谦卑心。我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身边的弱势群体进行交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们。在为盲人和阅读障碍者录制有声读物时,我不知道我努力的终点在哪里。但是在回复视力障碍儿童的电子邮件时,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有时间服务下去,另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改变。”目前,社团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两人,发展到48人,Alice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然而Alice并没有停止对于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的探索,她开始在BABEL的实习,负责组织、管理和录制CRITICA艺术节。CRITICA艺术节是BABEL每年举办的一次活动,活动会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通过各自的作品来传递社会包容性的主题。今年,受邀的艺术家有大师级的诗人、摄影师、舞蹈家、画家和电影制片人,其中还有一位聋哑人。他们的作品反映的问题包括性别不平等、身体或精神残疾等。Alice的工作包括翻译、发送邮件,以及制作活动的小册子。在节日期间,她还负责摄影和录像,用影像记录活动。“我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工作,是因为在这里,我和一些可能不会出现在我生活中的生命有了交集。看着聋哑诗人用手语表演,尽管我不明白确切含义,但也会为之动容。”

谈及两份实习经历,Alice发现了作为学生角色和职场角色的大不同。“作为学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安全又包容的环境,允许我们犯错和弥补,然而在工作中往往没有第二次机会。我需要有更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用更强的责任感去对待工作。”

挑战三:为未来生存做准备

当我们和Aaron校长谈及未来时,他表示,未来,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我的父辈,一生待在一个地方,拥有一份事业;到了我这一代,我也拥有一份事业——教育,但是我曾在15个地方工作;到了我们下一辈,未来的学生,我敢断定,他们一生中会拥有5-7份不同的事业,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他说。

在Aaron校长看来,未来会涌现出大量的新兴职业,也会有大批的职业消失或被重新定义。等到学生10年后,从大学毕业,步入职场,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的工作。学校的任务是使学生和5年、10年后的未来建立联系。教育能够预知未来的一点是:我们知道未来学生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我们要培养的不止是学生赖以谋生的手段,更是日后必备的生存技能。

其一是合作。在协和国际,单打独斗式学习可能会很难。合作,不仅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步入社会的生存之道。当学生毕业之后,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团队,个人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合作以及团队领导力。

其二是沟通。这里的沟通包括公共演说和写作能力。要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书写自己的观点。

其三是灵活性和变通性。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实现从一个职业领域跨越到另一职业领域,在多份事业之间游刃有余。

最后,运用科技,而不是受控于科技。未来必定是科技时代,科技浸润校园,这已经是个趋势。所以,科技是一个和学生必然谈及的话题。而学生要能懂得:拥抱科技,而不是受控于科技。

在课程设置上,协和国际的应用学习课程(Applied Learning)无疑体现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应用学习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真实世界的问题。例如,在“大数据”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研究大数据如何影响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前几天,他们在学校咖啡厅安置了一个摄像头,通过影像记录,找到使学生移动更有效的桌椅摆放方式;在“流行病”课程中,通过“outbreak”App在整个高中模拟一场流行病爆发,让学生感受到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并思考应对措施。Alice曾选择“国际关系”这门课,从这门课程开始,她养成了定期阅读新闻的习惯,了解亚洲以及亚洲以外的地区正在发生的事。“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我的圈子里汇集了有限的信息。这门课为我提供了国际视野,允许我的思想遨游到无边无际的区域。”同时,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之内,学习本就是时时发生,处处发生,应用学习课程将课堂放在广阔的世界当中。到云南骑行,到北京学习烹饪,到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学习,这也在课程范畴当中。

每个学生的未来都独一无二,既有未知的挑战,也必定会有无限的精彩,未来的可能掌握在每个学生的手中。谁也无法精准地预测未来,但今日的教育却可以为未来做准备。也许教育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说出那句:未来,我们准备好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