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问题弄懂家庭保险规划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Family Insurance Planning

随着当代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长和保险意识的提高,为家庭购置保险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操作。毫不夸张地说,谁的朋友圈还没有几个保险经纪呢?可是,一旦走到准备购买这一步,往往大家就成了“怀疑论者”,保险经纪的话到底谁说得有道理?怎样配置保险最合理呢?以下五个针对家庭保险的问题,听听专业金融人士怎么说。

文|陶远捷  编|张欢  图|花瓣美素


1.家庭保险如何正确配置?

家庭购买保险有两条可以遵循的路径,一是意外险-重疾险-定期寿险-年金险;二是先大人后孩子,先主要收人成员再次要收入成员。

先说说第一条路径:意外险一般是指意外身故险。对家庭来说,家庭成员的离开是最难承受的风险,所以先把这一块风险敞口弥补起来也是最迫切的。意外身故险一般为消费型保险,就是交一年保一年的形态。接着是重大疾病险,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

据调查,人一生中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18%,根据去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患癌的风险为36%(到85岁),所以重疾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家庭保护手段。然后是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基本上也是消费型保险,主要保障25岁至60岁的人生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时间段,而且这个阶段的人大多数都有各种贷款,一旦不幸发生,不给家人增添负担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是年金险,为什么把这个险种安排到最后呢?是因为年金险是锦上添花的险种,领取主要在退休之后,是给自己和家人退休收入的补充,在有余力的时候购买即可。

第二条路径主要从保障对象出发,按照谁挣钱保谁,谁挣钱多就多保谁。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到来很重视,多会为孩子先购买保险。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家长是家庭收入的来源,如果大人出了意外或是疾病,没有保险的支撑,家庭可能直接就塌了,同时对于挣钱多的家长,保障也应该多,而孩子疾病的花费在基本社保和补充医疗的范围内基本可以消化了。

2.购买国内、香港地区保险各有什么优劣?

买保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缴费和保障的期限会长达几十年甚至终身,所以关注保险公司的安全性非常有必要。根据保险法第92条规定,如果有经营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破产,国务院会安排其他保险公司继续对之前的保障进行延续,大家购买的人身意外、重疾、定期寿或者终身寿险都在保障范围内。所以说,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很安全。

境内保险和境外保险(主要讨论香港保险)的区别主要在于保障地的人群和法律法规。境内保险的研究人群为生活在内地的人群,香港保险研究人群为在香港生活的人群,两个地区的男女比例、人均寿命等均不相同,所以保费方面会有差异。目前香港地区保险的保费会比内地便宜,同等保额约便宜30%。同时,两地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限制不同,也造成了保险投资收益不同。香港保险的限制范围小,所以目前的投资收益比内地高,但风险也相应增加,不过随着内地人均寿命的提高和投资范围限制的放开,两地的差异会越来越小。

再来谈谈香港保险的劣势:第一,香港保险适用的是最高诚信法则,就是你说什么保险公司就信什么,这对于赔付来说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很多购买香港保险的人不会特别细致地讲述自己的看病经历,就导致了很多奇葩的拒保案例,之前就曾有因为打点滴未告知保险公司而被拒赔的;第二,如果发生理赔纠纷,内地居民要去香港打官司,保单适用香港法律,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聘请律师会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费时、费力、费钱。香港保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上以美元计价,可以作为美元资产储备,但目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元资产是好是坏就很难评说了。

3.购买保险的正规渠道有哪些?

目前,保险销售的三大渠道是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个险渠道”即保险代理人渠道,合格的保险代理人需要通过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必须持证上岗;“银保渠道”就是银行代理销售保险,收取一定的中间业务费用,同样的,银行销售人员也需要取得保险销售资质;互联网渠道是新兴的销售渠道,主要销售简单的保险产品,对于复杂的年金险、保险金信托等高端产品参与度有限。

保险代理人的收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系统,各个保险公司的计算方式会有很大区别,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个人业绩提成,各种产品的佣金比例差别很大,从5%-40%不等;二是团队奖励,公司会根据销售团队的业绩划分奖金。

保险产品五花八门,如何选择需要花费一番心思。首先要知道自己或者家庭需要哪种保障,即买什么的问题,防止花了钱没买到点子上;其次是要搞清楚买多少的问题,就是保额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意外身故的保额加上定期寿险的保额应该覆盖劳动力10年以上的收入,10年的收入可以帮助家庭平稳渡过转型期。重疾险的保额应该覆盖劳动力一至两年的收入,治病一年,休养一年,这两年几乎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这都需要保险赔偿金来弥补。

4.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保险意识? 

多年来,就我接触的客户通常对保险有如下几种错误的认知:第一,保险是诅咒。有一部分人认为买保险会导致自己得病或是发生意外,这是很不科学的想法;第二,保险都是骗人的。不可否认,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而隐藏保险条款中对投保人不利的信息,导致投保人理赔困难甚至是被拒保,但是随着保险销售资质的取得越来越难,保险公司对员工约束越来越严以及保险回访制度的完善,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保险内容。所以,保险不会骗人,只有人才会骗人。

如今,我们面临的意外事件越来越多,例如污染的不断加重,使我们罹患重疾的概率越来越高。在尽量规避这些的风险同时,如何转移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最好工具。评估一项风险转移工具的重要指标就是杠杆倍数,即花费一份资金能获得多少份的风险转移报酬。意外身故保险的杠杆倍数是最高的,通常高达200倍以上,以某种返还型保险为例,30岁男性10万基本保额所需保费为2300元。

现在的社保是“不够的”,一是对疾病的保障不够,现行的医疗保险为报销型,即投保人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再拿相关票据进行报销,医疗保险中对医疗费用的报销从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上做了严格的限制,有规定的医保药品目录,对目录范围外的药品不予报销,但药品目录的更新情况很不乐观,这就造成了人们看病的实际报销比例其实不足60%,剩余的40%还得自掏腰包,生不起病就这样产生了;二是对养老的补充是不够的,目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寅吃卯粮,按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约只有在职的40%,甚至不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年轻有收入的时候不给自己存够养老金,仅靠养老保险很容易造成退休即破产。

5.购买保险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重疾险只看保障疾病的种数,不看明细。保险公司在宣传重疾险的时候总是会以保障80种或者保障多达100种等数字吸引眼球,同时也提高保费的价格。其实,保监会明确规定了重疾险必须要列入的25种重疾,目前重疾赔付的病症中,有96%左右的赔付疾病都在这25种里,盲目追求疾病种数很不划算,可以在购买时关注轻症赔付,类似原位癌这一类的高发轻症在不在赔付范围内。

误区二:购买保险时只关注收益,不注重保障。很多人在被问起是否有购买保险时都很肯定的回答是,但一看购买的产品都是以万能险、投连险或者分红险为主,像最近几年很火的安邦共赢系列、和谐安盈系列等均是万能险,保障方面只有单一的1.4~1.8倍身故保障,纯粹是追求投资收益,是不能算在保障型保险里的。

误区三:投保时没有量力而行,续期困难,先买后退。保险购买时要掌握好“双十”原则,即购买保障型保险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10%,人们在听到保险销售人员营销时难免会有些头脑发热,在计算保费时没有从实际出发,定了过高的目标,但保障类的保险大多是期缴型,会持续缴费5~10年,有些甚至会持续20年,一旦家庭收入减少,就会影响到续期保费的缴纳,甚至有部分投保人因缴不起保费而选择退保,之前交的保费也不能全额返回了。


陶远捷
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现就职于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8年理财经理岗位工作经验,曾获得2016、2018中国金融理财师大赛“中国百佳理财师”称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