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u=3827064090,2458113697&fm=21&gp=0

正面管教的老师戴美玲最近在和学员交流的时候,总会听到大家提到“给孩子选择”这个话题,在正面管教当中,这个工具叫做“有限的选择”。在刚开始学习正面管教的时候,戴老师曾经把这个工具的使用做了一些记录,现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成功应用

早上,我已经起床了,彤彤还在继续睡。突然,外面响起的鞭炮声把彤彤吵醒了,大概彤彤一个人在房间有点害怕,她在叫妈妈。我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跑过去。彤彤要我陪她继续睡,我告诉她,妈妈现在正在做早餐,没有时间陪她,而且妈妈都已经起床了,不想再睡了。彤彤马上脱口而出这几天的口头禅:“不行!”我没有立刻离开房间,而是想到了刚学到的正面管教工具——“有限的选择”。我对彤彤说:“要么你自己一个人再睡一会儿,要么你现在起床,你自己选择一下。”结果,彤彤不再坚持让我陪她睡,而是告诉我:“那我一个人睡一会儿再起床吧。”我说了一个“好”字就去厨房继续做早餐。不一会儿,彤彤自己起来了,并到厨房来找我。看来这个工具真的起作用了。我能想象得到,要是平时,我一定会不停地说,妈妈在做早餐,没时间陪彤彤一起睡,而彤彤继续坚持要我陪她睡,然后我就会不理她,也不顾及她的感受,直接拒绝她的要求,继续做早餐,然后就会听到彤彤委屈的哭声,一个糟糕的早上就这样开始了。幸运的是,今天这一切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

2.出乎意料的结果

我已经做好早餐,准备叫彤彤吃饭了,但是彤彤还没有洗脸刷牙。彤彤最近不爱刷牙,每天我都要想办法让她刷。我想要是直接叫彤彤刷牙,我得到的一定又是坚决的“不!我不刷牙!”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来到彤彤跟前,问她:“宝宝,你是想像小兔子那样蹦蹦跳跳地去刷牙,还是想像大象那样咚-咚-咚地走过去刷牙?”我还边说边比划。我看彤彤回应不是很积极,接着说:“你先想一想吧,我到厕所等你。”然后我就帮彤彤把她要站的小凳子搬到洗脸盆前面放下,等着她。过了一会儿,没动静,我以为这个方法不管用,于是忍不住悄悄地往彤彤待的房间里看了一眼,发现她正从床上下来,我赶紧把身子缩回去,继续等着,结果彤彤爬着过来了,她还告诉我:“我是像虫子一样爬过来的。”小家伙既没有学兔子,也没有学大象,而是学虫子。大概是因为她起床后又爬到另外一个房间的床上躺着,我说她像条小懒虫,她就真的学虫子了,这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呀!

3.第三种选择

上午带彤彤去物美买东西,买完东西出来的时候,她看到游乐场门口有摇摇车,想坐摇摇车。她向来爱坐喜羊羊,不巧的是,这里的喜羊羊坏了,另外两个摇摇车上有小朋友在坐,只剩下一辆红色的小汽车空着。我建议彤彤坐红色小汽车,彤彤不坐,就要坐喜羊羊。我告诉她,如果她一定要坐,可以坐在上面玩,但是不能摇,彤彤答应了。但是,几辆摇摇车之间的距离很小,彤彤担心旁边正在摇的小车撞到自己,不敢爬到喜羊羊上面去,其实依我的判断,她是不会被撞到的。但我没有强迫彤彤自己爬上去,试图把她抱上去,她也不让。于是,我开始转移她的注意力,带她去旁边的商店看玩具,逛了一会儿,我带着彤彤准备离开。走了不到10米,彤彤还惦记着坐摇摇车。我以为她还会坚持坐喜羊羊,于是又让她选择:“你是想在这里的喜羊羊上面坐着不摇,还是回到小区的药店门口去坐可以摇的喜羊羊?”没想到,彤彤的回答竟是:“我要坐那辆红色的小汽车。”我只好带着彤彤去满足她的心愿。好吧,这孩子居然给了我第三个选择。

自从学会了这个工具以后,我使用的次数很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正如大家所反馈是,这个工具一开始特别好用,孩子很配合,但是用了几次之后好像就不管用了。我想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 在让孩子选择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尊重?给出的选择是不是合理?比如,晚上睡觉之前,孩子吵着要喝牛奶,可是家里没有了,孩子坚持要喝。这个时候,你说:“你是想让妈妈现在带着你出去买,还是明天再去买?”第一个选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那个时候超市都已经关门了,外面还冷,你故意给出这个选项其实是想吓唬孩子,这样就没有做到尊重,也不合理。如果孩子选了这个,怎么办?你想方设法再来说服他吗?

2. 对于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总是给出同样的选择。比如,在收玩具问题上,你问孩子:“是你来收,还是妈妈来收?”前两次,孩子可能选择自己来收,再问的时候就是选择让妈妈来收了。妈妈就会觉得这个工具失效了。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下思路。“你是先收红色的,还是先收绿色的?”“你是先收积木,还是先收娃娃?”“你是选择收车子,还是收积木?”“你是想现在收玩具,还是喝完奶以后再收?”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孩子自己收玩具的习惯,那最好不要用“是你来收,还是妈妈来收?”这样的选择。

3. 当孩子的回答不是两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时,怎么办?如果孩子的答案不合理,我们可以说:“这不是一个选择。”如果孩子的答案合理,我们不但应该答应,而且还应该感到高兴。有这样一个例子:爸爸妈妈带着3岁的托尼出门,在过马路的时候,托尼总是不愿意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这时,爸爸说:“托尼,你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牵妈妈的手,要么牵爸爸的手,或者你再想出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托尼想了一会儿,说:“我抓着推车走。”孩子就是这么有智慧,相信他们。

4. 有的家长在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觉得很不舒服,觉得这是父母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法来控制孩子。其实不然。假设孩子生病了,必须要吃药。如果孩子不吃,我们与其强制性地命令他:“你必须吃药。”倒不如给他选择:“你是自己吃,还是要爸爸妈妈喂?”“你是愿意用苹果汁喂药还是用姜汁?”“吃完药以后你是想吃一块冰糖还是吃一块巧克力?”这样一来,原本可能出现的冲突是不是就化解了呢。是不是控制孩子,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态度是否尊重。

5. 给出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对于一些本应该由大人作出的决定不要让孩子来选,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6. 始终记住,并不是同一个工具适合所有孩子,也不是一个工具适合所有的情形,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引用一位学员妈妈所说的话:“现在我们给孩子一定的选择,长大了他们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放手,孩子才能长大。

本文转自微信号正面管教之家,文:戴美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