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走马观花,国际教育老师示范DIY高含金量亲子游,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

随着清明假期和繁花季节的到来,春季旅游强势复苏。出境游方面,熟悉的国外旅游又回来了,国内游也同样火热,以上海为例,铁路上海站的客流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这其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家庭亲子游。家长们很想趁着春日的温暖,带孩子出去,甚至全家老少一起旅行,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但孩子在学龄段的家长又觉得“纯玩团”似乎含金量少了些,最好能有学术性、国际化视野,并对升学有帮助,而且还要满足个性化、高性价比的特点,这样一来就最好能有一个DIY的游学项目了。

本文就是给打算自己出游的家长们一些来自国际教育工作者的建议,手把手示范如何设计出高含金量的家庭游学活动,国际教育的理念其实并不晦涩遥远。

文|ABB   图|Unsplash

 

#  博物馆怎么逛?

有技巧地提问,告别走马观花


家长带孩子一边游一边学,最重要的是轻轻松松地帮助孩子成长,既不要弄得家长“备课”很疲惫,更不要让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还有被迫学习的心态。

所以,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看到、想到这段旅程中富有深意的地方,就已经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了。我们主要目的不是去教孩子知识,而是在旅途中培养孩子的眼界和能力。

如何做到上述这些?正确的设计思路是关键。任何优秀的课程背后都有一套价值观和哲学思考在,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就能变幻出无数为自己孩子量身定制的、独特的、性价比很高的课程/项目。

话不多说,先给家长介绍第一项秘密武器——IB课程中的TOK (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课程。

 

应用场景一

外出旅行,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名人故居、XX事件纪念馆等,都是一个了解当地历史、学习特色文明的好方法。

不过我们并不要家长化身解说员,告知孩子历史的来龙去脉,而是可以重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深化他们的见地。在一起浏览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见缝插针地问问孩子以下几个问题:

TOK指南里有关历史的问题

说得口语点就是——

儿子,你看看墙上这段历史介绍,能不能看出写的人有种主观态度在?

那你觉得应不应该带着胜利方的观点介绍这个历史人物?

我们大胆揣测一下,你说失败的那方会怎么看这段历史?

女儿,你看看这段英语翻译,有没有感觉换一种语言描述这个事件,听起来就不一样了?

你觉得这些实物、资料能说明当时那些人的真实想法吗?我怎么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墙上的介绍说,这个事件是历史的转折点,你觉得是发生这个转折好,还是没发生的好?

……

 

应用场景二

当我们带孩子出游,尤其是出国旅行,往往会参观当地的教堂、庙宇、寺院。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宗教文化传承之地,同时也是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展现该国意识形态,体现建筑美学和绘画、音乐艺术的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自己是否信教?是否能包容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作为家长,该用何种态度与孩子一起讨论宗教呢?

TOK指南里有关宗教的问题

当无神论的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教堂、寺庙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

  • TA觉得向神祈祷有用吗?
  • TA多大程度上相信神的力量?

当信仰某一宗教的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另一派的宗教场所时,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下:

  • 这个派别的宗教与自己信仰的异同?
  • 不同国家的人对待宗教的差异?

看看孩子能否包容其他信仰的存在,认真观察孩子是否有排他性的走极端的倾向。

当信仰某一宗教的家长遇上跟自己信仰不同的孩子时,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聊聊TA这样选择的原因,听听TA的宗教观,相互包容和理解很重要。孩子不仅是家长血脉的延伸,他们也是独属于自己的人。

在旅行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实施上述的“教学”,引导孩子在走马观花之余,认真想想他们看到的事物、听到的故事,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以及多大的价值。帮助孩子培养出爱探索、爱分析的习惯,提升他们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亲子游变成个性化项目?

倾听与引导,让孩子探索内心


当前亲子游的项目中常常带有家长陪孩子一起动手操作的活动,但这些手工制作、种地摘果、运动比赛、智力开发等游艺项目,到底给孩子带去多少收获?还是就是嘻嘻哈哈玩玩闹闹就过去了?家长心里可能并不清楚。

这里我再教给家长们一件国际教育里的秘密武器,IB课程中的CAS课程(Creativity创造, Activity活动, Service服务)。

这门课大家可以先简单地认为它是教学生如何做活动的课程。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步——反思(reflection)。

CAS指南里有关反思的表述

  • 描述发生了什么:学生复述他们难忘的时刻,确定什么是重要的,或者有影响力的,确定什么进行顺利,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障碍,获得什么成功。
  • 表达情感:学生对他们的经验作出明确的情绪反应。

以下两个内容加深和扩充了这个方面的想法:

  • 形成观点:对选择和行为的重新思考或者重新审视增强了自我意识。
  • 提出问题:对人、过程和问题的质疑引发进一步思考和不断地探究。

 

应用场景一

活动完以后,家长可以问问孩子:

  • 刚刚的活动做完有什么感受?
  • 你觉得自己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 有哪些出乎自己意料的地方?
  • 别人做得怎样样?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 如果自己做得好,有没有询问过别人需不需要帮助?
  • 如果做得不好,下次可以怎样改进?

多次活动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有没有想过自己喜欢做哪类事?自己又擅长做哪类事,等等。

这样的引导性的反思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作为过来人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也没有让他们学会判断自己的内心和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他们长大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在人生的多个十字路口徘徊犹疑,放弃选择,任由他人安排,或者选择了一条并不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小的时候,从小事做起,家长可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多探索自己的内心,并且不论成败地肯定他们的努力。千万不要不问背后原因就指责,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和问题所在,给出一些建议即可。

主要是让孩子打开心扉,愿意“看到”自己,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愿意继续参与各种活动,学会融入这个世界。

 

应用场景二

对于高年级有意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要是能有自己设计的、独一无二的项目,就更容易收获外国大学的欣赏,从一众相似的活动中脱颖而出了,比如借助家长的资源,由孩子组织、全家一起实施的长期的慈善活动,就很有个人特点,能向招生官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CAS指南里有关资源的表述

  • 家长:凭借家长们广泛的职业类型和兴趣,他们也是开展CAS活动的有效资源。如果家长参与了CAS活动,CAS协调员必须确保他们了解项目的核心内容以及他们承担的角色。

我认识一个上海的学生,他在与家人赴云南旅行时,发现了云南村落里的农民生活贫困的现实。他随即组织家人一起帮助收购、销售他们的特色农产品。他自己负责网络直播销售,又发动亲戚的公司、工厂每逢过年过节采购他们的产品分发给单位员工。

在他和家人的帮助下,云南农民的生活大大改善,并且已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不再为销路发愁。而他们家每年再去云南村落时,都会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

在去年上海封控期间,他帮助过的人反过来帮助他,给他家寄来了很多食物。一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故事真实上演。

而这位同学特殊的游学项目也成为了他申请外国大学时一张亮眼的名片,真情实感,独一无二,智商情商财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各位在看的家长,上述的TOK和CAS课程都是启发、协助您与孩子深入沟通的手段,不必过于介怀自己是否一定能做得像专业老师那样完美。

对于孩子来说,有家人的亲密陪伴最重要,愿意聊就多聊聊,对这个话题没兴趣就换个话题再聊,不必把美好春日下的亲子游变得太严肃。

学习和游戏是一体两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也可以把学习当成游戏。我们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可能有一些家长会觉得专业人做专业事,游学项目就交给国际学校和素质机构来组织吧。这当然可以,自己引导孩子还是交给别人培养,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当我们有机会陪伴孩子一起度过一段旅程时,希望本文能给家长们一点启发和方向,国际教育理念中的一些好的观点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END —

 

本文作者 | ABB

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个人公众号“ABB讲教育界的故事”(ID:ABBdegushi)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