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人打分9.4,却争议不断,《中国奇谭》不完美但值得一看!

最近,国产动画又出了部高口碑佳作——《中国奇谭》。这是一部共计八集的短剧,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新作。

豆瓣评分稳居9.4,一举占领各大社交软件讨论区。

有家长也被吸引过去,甚至还把这部动画片给投诉了,直接闹上了热搜。理由有三点:内容隐晦;画风诡异;传达的价值观不够正能量。

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种家长过于大惊小怪,只是一部动画片而已。

《中国奇谭》究竟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01」

是厌世作品还是打工人之歌?


《小妖怪的夏天》是《中国奇谭》封神的奠基之作可不算吹捧,它直接让原本零宣传的剧集成功出圈,且热度久久不去。

第一集用浪浪山小豪猪妖的故事映射了今天中国人的故事,这也是它能够广受好评的主要原因。

虽然生活在大名鼎鼎的巨著《西游记》里,但小猪妖可比不上“天蓬元帅”猪八戒。它既没有九齿钉耙,也没有上过天庭,只是浪浪山的一名小喽啰。

三代“贫农”出身的小猪妖没有什么梦想,也不能有什么梦想。

从穷山僻壤的老家被选到在浪浪山当小妖怪,似乎就是它人生中最辉煌的一瞬了。

作为浪浪山的底层妖怪,小猪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否则就会挨骂。

它是妈妈嘴里的荣耀,在浪浪山却不过是一把毛刷。

当唐僧师徒要从此地过时,妖怪窝浪浪山也开始觊觎唐僧肉。

自然,肉是领导吃,小妖怪们表现好了才能喝一口汤。

没有劳动者权益保障法的浪浪山,工作是007,肉体不仅会被压榨,还会被消灭。

这不,就因为不小心窥探到了上级的命令,小猪妖的好朋友小乌鸦被带走后就再也没回来。

失去了好朋友,又听到了说书人讲孙悟空也是妖怪后,小猪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盲目地举着手跟着别的妖怪一起喊“活捉唐僧”,甚至看到唐僧师徒要落入陷阱时冲出去大喊“小心”!

本集的结局比较含蓄,有两种说法:

一,孙悟空打死了小妖怪;

二,这是个反转,孙悟空用个幌子救了小妖怪,还送了三根毫毛感谢它。

不管是哪种结局,我们都能明确察觉出来,比起孩子,大人更能和剧情产生共鸣。

而这也是那位家长举报《中国奇谭》的原因。

对方认为这种讽刺现实社会、暗喻打工人卑微生活的动画影响孩子良性价值观塑造,可能让孩子从小厌世。

其实影视圈一直家长们“审查”的重点。不管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还是《迪迦奥特曼》《黑猫警长》《长津湖》等都遭遇过下架投诉。

类似的论调我们听过太多,几乎每代人都有能毁掉他们的东西:当下社会,是手机和游戏;八九十年代,是小说和电脑;七十年代,是武侠小说。

家长的忧虑可以理解,但比起粗暴的投诉、举报,还有更合适的处理方式,比如文娱分级制度。在制度出台前,家长可以自行为孩子做好分级。

 

「02」

是宫崎骏风PPT还是给农村的散文诗?


和针对第一集的讨论盛况相似,对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以下简称《乡村巴士》)好坏的评判也很有意思。

本集导演是出生于河北农村的刘毛宁,他结合自己的儿时记忆制作出了这集非常私人化的动画。

儿时,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驱赶蚊子一边说着好像永远说不完的话;

村口的“守村人”(对傻子的称呼,意为此人为全村挡下了灾祸)王孩儿在公交车站等着并不会为他停下的车;

那个时候年纪小,总是想东想西。晚上看见自己有三个影子,觉得肯定是妖怪;

村里眼盲的三爷爷居然还能做“香椿芽拌豆腐”,还能干活,肯定是小妖怪们帮助了他。三爷爷还说,王孩儿就是因为去了山洞里玩,被里面的妖怪给吓傻啦。

还有家里大黄狗的去世,肯定是小妖怪们把它带走了。

可是渐渐地,我知道了三个影子不是有影子妖怪的存在,而是因为有三个光源;知道了三爷爷不是有小鬼相助,而是功能代偿;知道了王孩儿的傻是因为儿时的一场高烧,并不是妖怪们吓傻的。

我长大了,学会了很多知识,村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很多东西好像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村里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乘着汽车离开了故土,最后王孩儿也走了。神仙和小妖怪们也坐着汽车离开了此地。

有外地来的人想承包下村子周边的田地用来种经济作物,还盖了个公共厕所。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公共厕所就格格不入地留在了原地。

最后,我买了五毛钱的冲天炮,在被冰雪覆盖的田地上放了。冬天会过去的,等春天来了,农民们会抱着对秋天丰收的信仰播种,在夏日里乘凉。

观众对这一集的评价,两极分化明显。

出生农村的人觉得这一集是真正的“中国故事”,是在讲述当下的中国农村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曾长期供养着国家的工业发展。直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工业才开始反哺农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城镇化发展日益显著。

人们纷纷进了城,城里人来了又走,为了贪图国家的补贴试图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富起来还好,富不起来拔腿就走,留下烂摊子还是农民收拾。

儿时的幻想在科学的洗礼下一去不复返,故土也在发展中分崩离析,农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乡村巴士》里其实没有故事,它只有个人经历。于是,无数个出身农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们不是被故事吸引,而是被记忆勾魂。

另一面,或是出生城市,或是意识到《乡村巴士》没有故事的人,则会对片子给予负面的评价,甚至认为这只是PPT。

还有一些人提出了本片受日本动画,尤其是宫崎骏影响很深:把公交车称为”巴士”,靠左停车,还有神庙妖怪设计等等。

说没有故事倒成立,但说是宫崎骏风就有点牵强了。

这可是大家熟悉的小学课本插图画风,至于神庙妖怪的设计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巴士和靠左,更不必过度发散。

 

「03」

“中国”奇谭


《中国奇谭》的官方介绍中说这是一部“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美丽的‘妖怪’故事集”。

注意这个关键词:妖怪。

古代,第一次给予“妖怪”精确定义的是东晋的干宝。

“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貌、言、视、听、思),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故此,依附在物品上的精气会因为五行混乱而化为人形,即是妖,而这种变化与休咎祸福相依。

妖怪幻化和出现,实际上都是人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反映。

用妖的概念去审视动画内容和动画外的讨论,一些当下的问题显而易见:

《小妖怪的夏天》用青绿山水的画风为当代打工人塑像,对于故事结局的争论也是我们今天身处自由市场和国家意志之间自我认同迷茫现状的反映。

《鹅鹅鹅》取材自南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阳羡书生》,也叫《鹅笼书生》。本集导演胡睿将一千多年前的故事重新演绎,旨在说明幻中出幻、人心多变。

卖鹅郎不仅在鹅山丢了三只鹅,还有了心上人,只是不知这心上人是否还有心上人。

《左传》云:“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妖由人兴。妖的变化多端,何尝不是人心的变化多端呢。

《鹅鹅鹅》片尾的“小猫庙”,原型取自四川绵阳云台观的“谭猫殿”,并不是日本的什么民俗古迹。

加上这集所有的镜头都用PS绘制,需要一帧一帧上色,导演为此手上始终有腱鞘积液。

这种工匠精神颇得几十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形成的的“中国动画学派”真传。

美影厂曾靠着一张一张的画纸,创造出了世界动画史上的奇迹。

从《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再到《三个和尚》《九色鹿》《镜花缘》,曾经的美影厂可是令手冢治虫、宫崎骏和高畑勋这等动画巨匠折服的存在。

第三集《林林》是目前播出的几集中水平最一般的作品了。倒不是有多差,而是太普通了。

对狼与人、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对身份认同的呈现,这都是非常西化的思想。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自然都怀揣“天地人合一”的观念。

至于《乡村巴士》,虽故事讲述上有欠缺,但有其可贵之处。

能够借用动画这种形式来讲述农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集的价值或许并不在动画本身,而在于它所引起的那些共鸣和思考。

比如儿时的夏日,比如乡民的离开,比如格格不入的厕所,比如那些随着公交车的到来而被带走的一切。

与第四集的现代中国叙事所不同的是,最新播出的第五集《小满》无论是在美术还是在叙事上都非常符合传统中国审美。画面上,这集采用了中国特有的剪纸动画形式,这一形式源自于1958年万古蟾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片中的人物设计也非常可爱,颇有古代绘画和器物上常见的婴戏图、百子图等的风格。

叙事上,《小满》采用了传统文言文式的风格,类似《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风格,诡谲奇幻,善用留白,使读者的想象力于其中荡漾。短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小满的娃娃在和同伴玩耍时,曾因一只大鲶鱼的捣乱而对鲶鱼产生了恐惧。但随着小满的逐渐长大,他意识到自己幻想中的鲶鱼精不过是市场上任人切割的鱼肉。在这一刻,小满长大了,他充满幻想和冒险的童年也结束了。

总体来说,《中国奇谭》还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部动画剧集无论从画风、叙事还是故事内核上,都竭力追求民族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观众在讨论时,喜欢用美剧《爱死机》、“宫崎骏”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去定义它、理解它。

类似表述有合理之处,但对中国文化生疏,以至于还要借助外国来对标中国动画的行为,让人心生悲凉。

它折射出我们正在丢失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文化积淀,比如文化自信。这十分可惜,也有悖于创作者初心。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这种作品,中国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

不过陷入怀疑和失落没有意义,不如借《中国奇谭》来找回一些被遗忘的东西。

看过《中国奇谭》后,作为家长,你愿意让孩子看这种非典型少儿作品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