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留学生回国,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无奈?

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近几年回国的海归越来越多。上周,教育部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公布,从2013年以后,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超8成已回国发展。

有人说,这是因为外国疫情没有守好,且枪支犯罪、种族矛盾、地缘政治等问题频发,使得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外面不安全,所以纷纷选择回国。

还有人说,是因为在外国读一个本科,可能仍然比较难找到工作。大部分中国学生有语言劣势,难以竞争得过外国当地人,以及其他英语母语国家的留学生。非得专挑当地人不太愿意选的专业,或非得读到博士,特别是对当地发展贡献特别大的高精尖技术类的博士,才比较有把握留下就业。

无相经济做过统计:2022年申请英国留学的人数,中国10.6万,印度8.2万。但能申请到工作签证的,印度有3.5万人,中国只有1479人。1479/10.6万=1.39%。能留下工作的中国学生,不足2%,而印度却有将近43%。

既然那么难留,也就只能回国了。

笔者在国内外的国际学校都工作过,在国内所教的学生全部成了留学生,在国外所教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是从国内出去的。

我从大量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且总结出了几条共性,来分享给孩子尚未出国,或者对孩子在外国生活好奇、担忧的家长们。

本文作者:ABB

曾在沪粤多家国际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个人公众号“ABB讲教育界的故事”(ID:ABBdegushi)

1

较难真正融入外国社会


我在外国学校教的学生年龄段跨度很大,不同年龄阶段的小留学生都呈现出不同的融入情况。

国外小学里的中国留学生一般可以把外语说到母语水平,且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融入进班级和当地社区,思想观念也会更接近当地人,但同样的,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会变得比较陌生。

中学里的中国留学生可能就容易内部抱团了。在学校后门经常可以看到两拨亚裔男生打架,一拨是中国人,一拨是韩国人。中国男生跟我说了几件对方“挑衅”的事,我问了韩国男生,发现大部分是因为双方英语都不好造成的交流误会……

女生不打架,但也比较少跟班上当地学生交流,学业和生活问题都是要好的几个朋友内部相互帮忙。大部分当地老师与小留学生们保持公事公办、谨慎疏离的关系,因此对抱团难融入的现象也就持沉默的态度。

独自在外的孩子往往靠寄养在外国亲戚家,或者出钱给homestay生活。这样长大的孩子,就算拿了身份,可能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心理上都只是“住”在这个国家而已,没有归属感。几乎每个来找我聊天的中国留学生都会提到他们有点孤单。

有没有可能突破这种“看似出国留学,实则只跟中国人交流”的状况?是有的。

一次放学后,我教的高年级班的中国留学生邀请我一起玩三国杀,还问我能不能用英语玩?原来他们还有几个当地学生想一起玩。

我震惊地问,难道还有英文版三国杀牌?没想到,外国孩子为了能玩这个游戏,硬生生学会了三国杀牌上的中文。

我随意拿起一张,他们就能用英语解释这张牌的作用。我问他们是不是看图辨认的,他们指了指汉字部分,说他们记住了每张牌不同的字形,而且反应神速。于是我们一起用英语口语打着中文汉字的三国杀牌,玩得很开心。

我突然感到很欣慰。除了自行抱团躲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有些留学生们也能“各显神通”地磨炼出强大的社交本领,能通过共同爱好,共同三观交到当地朋友,勇敢地跨出一步。在内心有意愿的人面前,肤色、国籍、语言,都不再是障碍。

2

留学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从国内开始交往的小情侣们,出国后基本上都分手了。理由不外乎,分隔两地,甚至两国,交流不畅;各种新鲜事、新鲜的朋友,很快被新的人取代;人生进步的速度和方向不再相同……

每每听到以前的学生回来跟我说,谁谁谁一出国就分手了,谁谁谁变得我们都不认识了,我会想起,他们高中时期的高调宣爱、形影不离,也会想起当时的家长非常紧张,一个又一个电话,拜托老师看紧点孩子。现在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过去的“大事”变得微不足道,因为又有新的“大事”在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挑战。

目前或许有正为孩子早恋苦恼的家长,只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底线,以及突破底线的危害,其实没有必要为这事当恶人,时间和空间的威力,远比孩子们以为的强大。

留学是一次人生转型的机遇,恋爱分合只是这转型过程中的外在体现之一。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在更多形形色色之人的比较中,在迷茫和混乱的洗礼后,慢慢摸索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也是一件受益一生的成就。

3

有些人通过留学找到了意义

而有些人只是为了逃避


我多次收到曾经教过、现正在外国留学的学生们发来的美食照,都能够自己做一桌子菜了;也经常可以在朋友圈中看到学生们自由行环游世界的身影;而最强的要数,有一个特别厉害、有商业头脑和眼光的学生大学没毕业已经成功在外国创业,赚到第一桶金了。

所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

为了他们能增强独立自理能力,培养对自己负责任有担当的人生态度;为了他们能开拓视野见到不一样的思潮和文化,既不做“井底之蛙”骄傲自满,也不做“鸵鸟”胆小怕事;更为了他们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奋斗的方向。

而不是怕在国内中高考失利才“逃”出国;怕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处理外国潜在的排斥和不公,又不得不“逃”回国;更不是怕回国后被熟人发现在国外混得不够好,自己又跟不上国内的“卷”,而坚决“躲”在外国。

每年有超80%的留学生回国,同时年年又有10多万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外。这其中有多少人是主动选择?

换个国家、换条赛道容易,换份自我意识、换份决策能力很难。我想,没有家长会愿意孩子总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被动选择的人生中度日。

所以我们要思考的不仅是怎么把孩子送出去的战术问题,还包括如何培养一个自尊自立,对人生有目标和价值感的人的战略问题。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