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的考试周

文|何佳璐(康奈尔大学大二学生)
图|作者提供

某一天从床上爬起来,迷迷糊糊听到门外打扫房间的动静,知道过了二十秒自己就会跳进sweatpants和连帽卫衣里,开着电脑戴上耳机,看看什么时候去吃饭。

考试周开始之后,我的日程表变得无限灵活,有时候一睁眼睛,已经是下午三点。伊萨卡的冬季已然来临,我打开窗子,却没有看见去年熟悉了的冬雪;迎接我的只有冷风,团团的湿雨,以及五层楼之下几个女生的笑语。这几天不用再去学校上课,我也就听不到多少人声,这楼下偶然传来的欢声笑语,给人以不切实际之感。我知道那是生活,鲜美的、颤抖着的、雨珠儿似的生活。那生活仿佛离我很远,只在我每次打开窗户的时候悄然造访,又毫无声息地离开。

雪后宿舍楼

一天的大半时间是在电脑前度过的。四点钟写完第一篇论文,一边从上到下审视内容,一边被嗓子里的热水呛得说不出话来。鼠标就这么从一行顺到另一行,是耐着性子在慢慢检查。然而这样的检查总是机械的,衬着窗外滑板的撞击声,有种言不由衷的寥落。

我想是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学习是一个人,考试周就更是一个人。与其在外头闲逛找一起温习的伙伴,不如电脑上多看几篇文献来得重要、便捷。我于是又开始看文章,写完这篇的初稿,就要去改另外一篇。往往第二次看自己的文章,又有很多第一次没有发现的错误。这需要极大的耐心,过程也不如一笔写就时的那种畅快;反反复复地翻页和检查,电脑上开着的十几个canvas弹窗,都在暗暗讽刺我的专心。

那时我正处于考试准备的第二个阶段:第一稿完成之后的检查与修改。由于每一门课的期末考试都有不同的要求,上交的日期也不一样。我首先做的就是提前一周开始看要求;然后,花一点时间把重点提炼出来;再把我考试周的一周时间划分成三个板块:写初稿的时候,第一次改动的时候,以及最后一次改动。

有了明确的划分,我就可以清晰地知道现在自己身处的是哪一个板块,然后就专心地做这个板块的事情。由于我有很多篇论文要写,而灵感的获取也不是突如其来,因此我把考试周的前一周也算作有效的学习时间。在前一周中,我就开始慢慢思考我的论文的主题,也能充分阅读文献、构思我的文章。

康奈尔的夜晚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考试周不用去学校上课,如果能合理利用这大量的复习时间,是可以充分准备好每一门课的考试的。为了后面游刃有余,我会把一些类似阅读和quiz的小作业都提前做完,也记下每个教授的office hours的变化,防止要问问题的时候找不到人。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掌控时间的能力,以及能够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

对我来说,高中的几年很好地训练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上,国外的学业和国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特别对于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只是更加要求学生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

比方说,我们选择专业要完成的一系列要求,以及学校自己的distribution的要求和毕业的学分要求,这些都是要自己去发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训练我们对于时间的敏感度:

每学期都有的add/drop deadline可以让我们在特定时间内,暂时放下一些感到困难的课程,也可以新加上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没有任何惩罚。而如果错过最后的时间再退选,成绩单上就会留下不好的记录。因此每学期关注学校给出的各种deadline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其实,我们也并不用因此感到特别焦虑,因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我一直相信只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肯定能取得满意的成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当然,即使身处繁忙的考试周,我们也不可免俗地感到孤独。有一天我起床开窗,看着楼下的咖啡店里人进人出,几个好朋友围坐一圈,对着同一台电脑学习,不觉想起我自己的好友,好像已有很久没有见面了。毕竟大家的考试科目都不一样,自由复习的时间也不一样,不能像以前上学时一起约饭了。

那天晚上从小厨房经过,闻到炸鸡腿和烤爆米花的香味儿,终于还是忍不住出了门,去食堂见我的朋友。那时候忽然发现,两个人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话,心里的压力就好像被缓解了许多。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时间表,又讨论了在学习之余会做些什么事情放松,接着聊聊游戏或是新出的电影,即使只有半个小时,也过得好不惬意。想到平常一起吃饭的人不在,两个人不由相对唏嘘,突然觉得时间过得那么快,转眼又是一年。

校内最漂亮的食堂Morrison Hall的午餐

其实我们出国在外,并不仅仅是生理上远离故土以及旧友,也是一种心理的撕扯。很多朋友和我聊天时都会说,最开始的几个月是真的想家想到不行,每天和父母打十个电话也不够。更何况回一趟家并不容易,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时时刻刻都有人照顾。有时候看到感恩节或者圣诞节,外国朋友们都能在餐厅里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用餐,也会感到非常羡慕。

我自己在想家的时候就会通电话,假期时候也和以前的朋友一直聊天。一开始会感到孤独,后来慢慢地也就有了自己的生活,与其说是怀念一个特定的人,不如说是怀念当初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于是我经常闭上眼睛让自己想象曾经的生活,也就好像能亲眼看到我想念的人。

当然,假期里如果能够回国,则是最快的能够缓解思念的办法。如果暂时不行,也可以和现在的朋友吃饭聊天,一起谈谈过去的生活。我自己经常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发现一些我们共同的爱好和相似的经历,也就有了和以前朋友对话的心情。

想家的月亮

有时候常常会想,如果初高中认识的很多好朋友能够一起出国留学,又在同一个学校学习,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很多学校在新生入学前,往往有各种微信群或者宿舍群可以进入,我现在的一些朋友也是先在群里互相认识,后来才发展成好朋友的。因此在准备出国之前,在网上多联系多交朋友总没有坏处。更何况宿舍生活也能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一起的室友是先前认识的伙伴,也能相处得更加愉快。

到了这里以后,如果想要认识新的朋友,也可以多参加社团以及其他宿舍举办的社交活动,来结识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相比于国内,在这里如果没有自己主动的经营,大部分同学都是课上的点头之交、小组作业里合作一下的关系。想要发展成长远的朋友,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有了一样的爱好才便于交流。这里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自己也可以组建新的社团,因此如果在国内有独属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就可以带着它们出国,通过它们交到新朋友。

总的来说,在国外的大学生活总是苦乐交杂。有时兴奋难以自抑,有时孤独又席卷心头。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旅行,我们相互叹惋,感叹时间的无情。在国外的这一年半宛如回忆里渐渐逝去的青春,脱离我的掌控,也将带给我全新的记忆。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