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四妇女的考研读研,那是一场丧心病狂的忘年恋

图、文 | 山抹微云

考研面试接近尾声的时候,主考老师抖了抖我的简历,眉头微蹙“你知道吧,我们有的老师比你年纪还小,怎么办?”
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问题,我在心里仰天狂笑——哈哈哈哈哈,我是来读研的,又不是来相亲的,谁管老师比我小还是比我大。
就算是来相亲的,比我小点就小点呗,这年头姐弟恋都很香,读研更无所谓喽。最终我压抑住了心底的狂笑,回复了一个很新闻联播的回答并配合一个礼貌而不失敷衍的微笑。

01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琐事多,整个研一我都在火急火燎的奔波中度过。
早上六点半从顺义穿越帝都三个环、25公里冲到海淀的校园去赶第一节课,晚上十点到家是常态。
上课、见导师、开组会,一周起码三四天泡在学校。
我骑着共享单车背着沉甸甸的电脑包,跟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们一起混迹在校园里,食堂档口的大姐们热情招呼我“同学,吃点什么呀?”我像青春的学生们那样也答应的没羞没臊。

来来往往的多了,校门口的保安终于注意到了我,进校卡故障死活刷不出来,保安伸头一看——哎呀,这个中年妇女,不是老师,也不是长得着急的博士,居然只是个小硕啊!
二十不到的他终于发出了直抵灵魂的拷问——“这么大年纪了,上什么学啊?!”
七十的大爷尚能再婚,我“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不能回炉再造读个研呢?只要自己不尴尬啊,尴尬的就是别人。

02

然而大学毕竟是真正年轻人的天下,二十七八岁的人在社会上尚算年轻,在大学里当学生也够得上大龄老腊肉了。更不要说我这种奔四妇女,那是扎扎实实的老阿姨。
全年级除了几个跟我旗鼓相当的80后,其他同学都叫我“姐姐”。咱汉语博大精深,“小姐姐”用来称呼娇柔软萌的小女生,“姐姐”那就是真的姐姐。
其实他们不介意的话,叫“大姨”也可以啊,毕竟我跟班里应届的97后同学们妥妥的差了一个“大姨”的年纪,他们跟我22岁的小侄女是同龄人。
校园生活纯粹而美好,只是“错位”到我这中年老阿姨身上时似乎总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遥想考研成绩揭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妈也就随便点点头表示祝贺,紧接着告诉我你的娃今天便秘了。
配偶则感叹:考研是多么容易啊,这么大的人情商智商都到位了吧,考上研也不稀奇。

这要是搁十几年前的我,400多分一战上岸985,笔试面试皆名列前茅,无论如何也值得全家欢呼雀跃请点亲朋好友,起码值得我妈到处打电话嘚瑟嘚瑟吧。
然而,成年人的成就主要看升官发财外加小孩学霸,自己那一点学习的追求和进步,没人陪你开心超过三分钟,只有应届生和小孩子才配为考试成绩欢呼雀跃。

03

配偶一直大惑不解,怎么会有我这种“真”跑去考研读研的中年人?!
中年读研倒也是不少,可大家基本都是去玩玩MBA或者EMBA啊。
可我的生活却像个年轻学生似的被上课、写作业、开组会、查文献、读文献填的满满当当,连工作都经常不得不让位于学习。
18岁上大学时经常逃课、迟到,不是去吃烧烤麻辣烫,就是跟对象溜出去看电影。15年后一把年纪再读研却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除了小孩发烧也没有请过假。
配偶觉得我怕是回炉上学“读傻了”外加“人缘不好”,否则区区上课这点小事怎么值得一个日理万机的中年老母亲“亲自出马”,难道不会找人代签到嘛。
甚至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更一连两个月没在凌晨一点前睡过觉,从格式规范到每一个实验数据改了又改,被抽中了论文“校外评审”更是万分小心。
配偶看到此情此景唉声叹气,坚信我入了一条不正常的读研“魔道”。

最受欢迎的课堂,永远无人逃课

这种上学写论文时知网才刚刚诞生的老配偶,思想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大学里,他当然不能理解现今攻读硕博的艰辛,大学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慢悠悠、自由散漫度日的大学。
更何况我的大学是本专业的TOP1,对研究生的日常要求奇高,论文也绝不能怠慢。
年轻的应届生读研都已经累成一滩泥,隔三差五想上吊,何况我这种身负重担的妇女。
我告诉配偶今年已经是“天临四年”了,当他反问“什么天什么临?”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跟他有了“代沟”,我可是跟97后一起上学,享有寒暑假回家车票半价的在校生呀!而他是还没有被知网查重荼毒过的纯80后。
果然,这年纪一大,读书学习这事真认真了也变得不正常起来,毕竟咱中年人讲究的是效率,要的是KPI。

04

但是年纪大也有好处,很多正常的校园生活,放到中年妇女身上就多了一丝“喜感”。
比如总想着寒暑假回趟老家,趁着我又拥有了火车票半价资格,这“羊毛”不薅白不薅。
然而下单才发现,买了半价学生票就不能带儿童票,最终这羊毛在整个读研期间也没薅成过一次。哪个老母亲寒暑假返乡能不带娃呢?鼓励三胎的时代都来了,这铁路购票系统却没与时俱进。
年纪大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咱终于实现了校园财富自由!价格极低的学校食堂,在咱这种挣了十几年搬砖钱的中年人面前,就跟不要钱似的,我在食堂吃饭都至少打四菜一汤,扬眉吐气一扫校园外的抠唆。
至于课间来个烤红薯酸辣粉糖葫芦,买,随便买,大姨我有的是钱。
眼下适逢毕业季,每个毕业生都要进2022届就业群,我却对老师佛系一笑“不用了,我不就业”。
咱都就业十几年了,连35岁失业的坎儿都过了,就不要浪费学校的精力了。
那不行,就业群依然要统一进,只要是今年毕业的统招研究生,不管多大岁数,都将拥有派遣证这一套应届生完整手续。
由于我校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域内顶流地位,社会口碑甚佳,排山倒海的应届生就业求职信息一视同仁的向我袭来,连我的猎聘网信息都执着的给我改成“应届生”,各类自动发送的校园校聘、管培生、实习信息爆满我的邮箱。
还有学校提供的行业大咖宣讲、某某大厂访问交流、合作研发项目,对于二十出头的自己而言,这么好的实践机会,是必须打起满腔鸡血无论如何也要参加和争取的。
而对于迟到了十多年的庸俗妇女而言,无论多么好的事情,却像嬛嬛一般,看惯深宫春秋,再见绫罗绸缎、锦绣良机也心如死灰波澜不惊,没法像刚入宫时能随时欢欢喜喜的叩谢天恩了。

事情依然都是好事,却到底赶错了时辰,各种滋味都变了。
鲜肉虽好,阿姨已老。这个年纪的上学读研,像是中老年邂逅了一场忘年恋,看着妙龄的小情人折腾出新鲜的花样,而自己精力有限,只能露出慈爱的姨母笑。

05

既然如此,上学读研这件事对80后的老同志而言还能有什么用?
其实虽然有生活的拖累,但年龄本身不会对学习有太多不利的影响,反而让学习这件事有更丰富的滋味。
我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那么喜欢读博喜欢做研究渴望永远待在实验室里,那是因为学习这件事实在是“避世”良方啊。


从我的学校赶到娃的学校,来回60公里
在等待接娃的空档做作业

书房门一关,老公孩子工作统统不理,埋头读书实在太爽了!最夸张的一次,无人无事打扰,我从早晨送完孩子坐到书桌前,读完文献已是灯火黄昏,幸福到泪目,下一步想要元气满满的再与生活大战500回。
可惜自己二十出头的时候,哪里懂这些道理,只知道吃喝玩乐和对象上演分分合合的戏码。
其次,在上学读书这件事情上,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荡”。
不必像20岁时,着急选到有利于工作的课程、着急修完学分、着急毕业、着急找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打工人,不可踏错半步。
此刻读研,上述这些都已经无所谓,晃悠着读慢一点晚两年毕业,甚至毕不了业都已无关紧要。大龄读研纯属锦上添花,基本不会再有人想起来看你毕业证了。
最最重要的,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领悟。
读研让我从一个没有太多教育焦虑的家长,变成了一个几乎放下所有焦虑的家长。真正自己去上学再度亲历了学习的苦与甜,我才恍然大悟,真的开始理解了学习这件事,也更多的理解了孩子。

甚至,因为在校园里接触到了那么多新鲜的95后和00后,我突然理解了我的60后和50后父母辈们。
曾经看不上他们的保守封闭,动辄铁饭碗旱涝保收。如今看到95后们奔向大厂,以及苦苦求索体制内的背影,想起当年那个练口语孜孜以求进外企的自己。
原来我们都是在顺应大时代背景下,被历史洪流裹挟向前的小石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
独立进取敢冒险没什么稀奇的,一代人似乎谈不上比上一代更高明。
几百年后我们都将灰飞烟灭,哪一代的取向和价值观,更值得荡开一笔,谁能知晓?我以今天自己卑微的见识去死盯着10后的未来世界,怕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至此,就学校的知识本身而言,能够对工作、生活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精心设计逻辑完美的知识网络像屠龙之技,即使修炼已臻化境,可叹自己的世界已无龙可杀。
然而如果大学不教倚天屠龙,直接教修锅炉的实用技能,那又跟蓝翔有啥区别?
打动我的不再是知识技能本身了,所求也不再是某某某学了就很有用。只要有一位老师的某一句话,曾经一刹那让我动容甚至醍醐灌顶,在我做饭洗衣写文发邮件见客户哄孩子时,有过一刻的感悟,那就是很大的意义,18岁的我无法获得的意义。
考研读研是我这个好奇型妇女本命年留念,一次突破常规的探索,仅此一次,人生多尝试,总归不会白过。


老师虽然没有比我小,但是也没比我大多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