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适应国际学校的生活? ——直击幼升小、转学、语文学习三大热门话题

How to Quickly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Q&A of Three Hot Topics

当家长们谈起升学和择校,有一些“常青树”话题总会被提到。例如孩子私立幼儿园要毕业了,如愿升入了国际小学,怎样才能快速适应?公立学校上到一半发现并不适合,什么时候选择转学?对于孩子已经在国际和双语学校的家长,也有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永恒话题,中文的学习如何跟上?《菁kids北京》采访了哈罗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北京私立汇佳学校、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请他们谈谈学校是如何看待这三个热门问题的。

Q1:对于幼儿园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学校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学校有哪些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希望家庭方面辅助做哪些工作?

赵新,助理校长,哈罗北京

首先,我们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班主任在小组活动中开展教学,助教支持课堂活动。老师们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逐步了解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我们会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细分,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给孩子适合他们水平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有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能力。

其次,对于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老师通常会安排他们在课前预先学习关键词汇,以便孩子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我们的助教老师会在学校里帮助英语能力稍弱的孩子,他们也是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们有一些实用的建议可供家长参考。例如,在家里,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温习课堂所学,并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合家庭成员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感兴趣,如画画、弹琴、写作,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在带孩子外出时,也可以让孩子尝试数看到的东西或识别形状。把学习带出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有助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同时,我们还建议家长与班级老师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老师能从不同的角色和情景去观察孩子。我们需要把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结合起来,为孩子打造最适合其成长的计划。


李麦一,幼儿园中文课程主任,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

我们有经验丰富且专业的教师团队,并且极具爱心和感染力,让刚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温暖。同时我们秉承着“教育是心的相遇,教育是爱的传递”的教育观,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和温暖包围着,充分感受到归属感,从而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在开学初,英文老师会对所有学生做基线评估,充分了解个体差异,并利用小组活动时间,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环境对于学习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会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或阅读,增强语音意识,帮助他们理解关键词,并引导学生自然运用到一日学习中。

建议父母在家里也要创设英文环境,比如听适合孩子年龄的英文歌曲,看简单的英文故事视频,家长陪孩子读英文故事等等。家校合作慢慢地引导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


李艳丽,中方校长,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经验知识千差万别,还不系统。老师们会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前测与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差异、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不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完善,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提升。汇佳在实施IBPYP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差异性”教育理念的实施,老师会利用多种差异教学策略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因材施教。

教师会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也会通过培训与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小学学生的特点,给家长提出一些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与建议。

建议家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幼小衔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鼓励和相信孩子能顺利做好过渡。


张心一,小学部校长,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首先,学校会进行师生亲密关系的建立。其次,我们会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利用开学第一课进行课程解读,利用暮省时间进行生活素养的培养等,缓解孩子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情绪。另外,我们会采取鼓励、奖励、加分等措施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针对孩子英语水平各不相同的情况,教师会一对一沟通交流掌握学情,并采用班级自主学习氛围带动英语环境,比如晨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复习巩固,令学生互学互助。在家庭支持方面,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教孩子写简单的日常用语,和生活相关的单词,多听一些英语儿歌或英语小故事等,学生在课堂可以更加从容自信。


Q2: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从外校转学过来的学生,尤其是从公立学校转学的学生,学校如何帮助他们调整学习进度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校有什么建议给学生和家长?

哈罗北京-助理校长-赵新

对于转校生,我们有三点建议。首先,同学们要主动去融入新的教学环境,这其中包括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校园设施,以及熟悉老师和同学,结识新的朋友。第二,同学们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首要任务是提高英语水平,以便能尽快适应在全英文环境下开展的专业课学习。同学们也要适当调整学习方法,以便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最后,同学们要做好克服困难和时刻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新学校,难免会产生无助和焦虑的情绪,同学们要意识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渡过程,积极调整好心态,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备战下一阶段的学习。

对于转校生的家长,我们主要有四点建议。第一,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家长应当深入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第二,在孩子加入新学校的第一年,家长应和孩子多沟通交流。通过平日的聊天,多了解他们对新学校、新老师和同学的看法。一旦发现问题,家长要进行疏导。第三,我们建议家长鼓励孩子面对挑战,告诉他父母会与他一起共度难关。第四,我们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来,从而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培养共同的话题。


史博,中学部副校长,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

对于五升六,六升七等阶段的学生,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学校,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主动性、自主性和英文能力等方面。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专门为这些学生研发了过渡期的特殊课程体系,即利用短则3个月、长则一年的时间,开设更多的英文课程、双语数学和科学课程,帮助他们快速适应英文教学的课程。

关于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我们的每位学科老师都会对这些学生多加关照,在日常教学期间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有意识地锻炼他们主动性和自主性。学校还会在开学初为每位学生指派一位老生作为他们“伙伴”,帮助他们适应平时的课堂转换模式和学习方法。

建议学生家长尽早做规划,尽早将孩子转入国际学校,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教学和学习方法。过晚转学主要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入学考试难度很大,二是入学之后很难快速适应学科学习。建议家长在孩子五升六,六升七的时候转入最合适。


张心一,小学部校长,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对于外校转入的学生,初期我们会采取多种方式让他们迅速融入新环境,比如关注插班生的课堂表现,积极鼓励,让他们找到归属感;校长与插班生有见面会,并会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帮助他们更快地消除陌生感;加强家校沟通频次,让家长参与适应过程,鼓励和安抚学生情绪;老师也会格外关注插班生的学习进度,利用课外时间多跟孩子沟通。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安排同班的同学进行“同伴协助”。让插班生尽快熟悉班级的氛围,尽快交到新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如果选择了国际化私校,越早转入越好,因为无论是课程设置、英语程度、思维模式建立、人文氛围等等都会与公立校有比较大的不同。新英才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有非常完善的育人体制,学生的升学成绩非常优异,这正是得益于我们有超前的办学理念,独特的育人目标,鲜明的文化特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和灵动的艺术熏修氛围。


李艳丽,中方校长,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汇佳学校为每个新入学学生提供Buddy program(同伴协助)项目,在校生会积极热情地为新生提供及时的帮助。每学期开学之初,学部会定期组织新生座谈会,了解新同学的适应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对于新加入的学生,老师也会根据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进度需求,在课后Office hour时间为学生提供答疑或辅导。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可向学校学习支持中心申请,获得学校在课后时间为学生定制的特需课程。

给学生的建议:建议新生主动融入集体,积极与班主任或老师沟通,及时寻求帮助。我们提倡人性化,多元和尊重差异的校园环境,建议新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表达自我,彰显所长。

给家长的建议:请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孩子挑战困难。与学校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适应和变化情况,及时给孩子建议与指导。


Q3:对于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中国家长,有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语文的学习。请问学校在这方面的实践是怎样的?

哈罗北京-助理校长-赵新

哈罗北京是一所根植于中国的学校,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中文能力,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从进入哈罗开始,便开启了中文学习的旅程。中文是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重视开发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我们为学生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培养创新精神和运用能力,实现课堂语文到生活语文的互动迁移。

在课外,我们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和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素养。学校还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以创新的形式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机的结合到跨学科学习中。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类活动课,例如书法、国画、茶道等。不同国家的学生都会在学校里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通过真实体验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伍丹履,小学部副校长,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

海嘉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主线,重点培养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能力,形成思想内容和语文素养比翼双飞的课程设置。

海嘉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语文课,各个年级专研一本经典,全校形成传统经典研习体系,加强学生的国学积淀,与古代先贤对话,汲取智慧和灵感,培养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希望学生可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拥有一个有自我认同的中国灵魂。

在阅读方面,借助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信息等资源,将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以教学目标为准线,以课内篇目带动课外进行阅读,通过读写课堂、班级读书会等形式,让学生享受阅读、扩大阅读量,提升审美能力。同时采用项目制与学习专题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

此外,我们系统规划教学目标,细化到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每个星期和每堂课。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要求达到运用、分析、综合和评鉴的高阶能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发展和创造新的知识。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演讲、戏剧、辩论、诗歌朗诵会、创意写作、专题研究、项目汇报等多种方式,并且制定明确的写作、阅读、口语的评价标准。同时在课程中融入中国文化系列活动,如中文阅读月、文学社、春暖花开演讲比赛,让其成为课程内容和评估的一部分。


李艳丽,中方校长,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我们的语文教育着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完善的语文课程体系。例如:小学低年级的海量识字,中年级开始沉浸式阅读,高年级的大量写作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在小学期间每年自己做一本书。因此,除了系统地学习国家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之外,我们每个年级有一些“整本书进课堂”的必读书目,也有学校自己编纂的经典诵读读本。

其次,使用探究方式学习语言,在主题探究单元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加强语言应用,使孩子们学习到的语言更加具有生命力。

最后,学校组织了各种中文活动,提升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中文水平。例如:朗读者,诗词大会,中文戏剧大赛,国学论坛,亲子阅读等等,让学生充分体会中文的语言与文化魅力。


张心一,小学部校长,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中国文化的学习离不开文字的习得与理解。新英才学校素来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及语文基础的夯实。

首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都会列出书单,有选读书目和必读书目。比如,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在毕业之前达到160万字的阅读量。

其次,学校对学生的古诗词水平的要求较高。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我校已有自编教材,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基础,有助于他们未来学习古文。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活学活用已经习得的语言技巧和知识,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