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与你共成长 |北京爱迪学校文学社

Growing with My Team

北京爱迪学校文学社是高中部下属的社团之一,主要是为了将所有爱好文学的人聚在一起,以文会友。同时,该社团还承办并制作校园文学杂志《菱汀》。来自爱迪文学社的徐坚单、郭铠郡两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他们和文学社的二三事。

文:徐坚单、郭铠郡 编:曹新星 图:爱迪学校提供


在加入文学社之前,我对文学社的印象很模糊,感觉就像是一群学生中的文人墨客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而,当我真正加入了文学社之后,我才意识到,文学社的氛围远远没有那么“清高”。相反,文学社很接地气,环境也很轻松,有才能的人得到了重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我看来,这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个人,都是最好的选择。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我来到文学社已经快半年了,我发现很多人因为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年纪轻轻便戴上了黑框眼镜,加入了文艺青年的队伍。

爱迪文学社目前分为四大部门——电影组、策划组、阅读组和写作组。作为写作组组长的我,见证了半年来文学社的风风雨雨,每周一的晚自习都属于我们,雷打不动,我们在活动上高谈阔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喝喝茶、写写文章,有时也会把寄来的稿件 “批判”一番。

但,在文学社成立之初,并不是如此大好光景。

在最开始,文学社并不被大家所看好。试想,在一个国际学校内探讨中国文学,似乎是有一丝尴尬与违和,更别说办杂志了。在最早一批老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文学社才艰难成立了。文学社成立以后,时常不定期组织社员一起,模仿传统中西方文人墨客,做一些类似茶话会等活动。如有余力,我们还会联合在校的中英文老师,一起推广语言文化,如开办中英文诗歌朗诵比赛、翻译大赛、举办中英文话剧、相声小品比赛等活动。

尽管当时的他们克服万难,成功申请并创办了文学社,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创刊《菱汀》杂志与创立文学社相论,就好比蜀道与青天一般。我现在不愿去想,当年的学长学姐们是如何选材、征稿,与学校协商并印刷出版了创刊号,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今日相比,他们绝对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过程。不难想象当时的画面:一场春雨过后,和煦的日光映射在水镜之中,反射出了前辈们意气风发的身影……《菱汀》杂志就此创刊。但是,创刊并不是运转一个的杂志的关键,真正的困难在于,让人们喜爱并购买《菱汀》,这样,作为文学社的门面,社员们的心血才算是受到了认可。

然而,《菱汀》初刊销量大暴死。

在正式发售的一个月后,杂志的销售统计表呈现在了投影幕上。气氛变得十分凝重,空气粘稠得仿佛长时间痂化的血浆一般。事实上,当时我们的心中真的是在滴血也说不定呢?“我觉得我们要不然还是先停刊吧,下一刊不出了。大家手头上也有别的事情,先休息一段时间吧?呐?”他起身如是说。“绝对不行。现在放弃不就等于认输了吗?你以为我们心里不难受吗?是,我们手头是有要忙的事情,但是既然选择了文学社,选择了创刊《菱汀》,我们就应该为此负责不是么?哪有为人父母,只因为孩子一次的不受人待见就把孩子放弃的道理呢?”他用沉稳、睿智的声音回道。也许是他的煽动力太强,亦或是大家心里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我们还是决定再坚持一刊,尽管我们大概知道,现在印刊有很大概率会和初次一样没有反响,没有销量,就如同喝下可乐后一定会打嗝一般确认无疑。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这饱经风雨的、不受人待见的孩子居然茁壮地成长了。第二刊的销量大大高于初刊,尽管还是不高,但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料的水准了。当时我们大家的感觉,就好像是新年第一天换上崭新的内衣一般清爽、愉悦。而《菱汀》也在大家的呵护下,持续至今。

在《菱汀》杂志里,除了常规的文学作品、诗歌、小说等以外,我们还会开很多特色的栏目,如:

  • 文学作品:原创诗歌、散文、小说、优秀作曲等;
  • 翻译作品:中外文互译诗歌、散文、小说、优秀作曲等;
  • 海外回音:爱迪学子们在爱迪的学习、生活回忆录;
  • 菱汀茶话会:爱迪师生们的海外生活、学习访谈录;
  • 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赏析、阅读志、书评、优秀课堂作业等;

这次受邀与《菁kids》杂志一起合作完成这期学生专刊,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指导老师都是十分期待的。爱迪文学社能够走出校门,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就像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终于成长一样,我们对于这次合作寄予了衷心的祝福与期望。

唯有热爱,才能抵御岁月漫长!文学社,期待与你一同成长!


徐坚单 Augusta,爱迪学校10年级学生,任爱迪文学社社长、模联社副学术总监; 郭铠郡 Eagle,爱迪10年级学生,任爱迪文学社写作组组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