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石女孩:“光环”背后,我曾走过人生至暗时刻

采 | Mina.L 文 | 筱恬,Mina.L 图 | 受访人提供


热情,健谈,思维敏捷,充满能量,是Ella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这个今年毕业于鼎石学校的18岁女孩,目前正趁着大学前的假期,在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实习。

现在高中毕业的她,小学在北京的公立学校就读,之后转轨进入国际教育体系,之后在高中顺利通过入学考核,转入鼎石。现在,她是一位手握多封名校offer,最终即将去往纽约大学的准大学生。

与许多从公立转到国际学校的孩子一样,Ella经历了教育模式改变所带来的迷茫期。她坦言,初到第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时候,自己内心的冲击很大,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相比之前小学的严格管教,新的学校似乎处处不受限,允许她做很多事。但同时,也夹杂着初来乍到的迷茫。

“有一段时间,不夸张地说,我有种精神与肉体脱离的感觉。”——身体已经跨入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始面对全新的课程方式和评价体系,而随之而来的各种习惯、文化的冲击,在精神上还需要再缓一缓。

转轨国际学校,大半的决策权在父母手里,虽然Ella并没有觉得之前的学校有什么不好,但新的环境,新的路线,更多样化的发展,她也乐于接受父母的安排。

“我对于父母是绝对信任的,因为一路走来,他们做出的决定都很正确。”

我问她,是否有时会觉得父母有些强势,她完全否定:“我的路看上去都是家长安排的,但其实我们在大方向上的选择是一致的。他们也在我遇到困难或挑战的时候全力支持我,给我打气。”

在Ella看来,父母在自己教育上的分工很明确。

妈妈更多时间充当着 “经纪人”的角色。五年级时的她参加了第一个美国夏令营,六年级去到顶尖美高Hotchikiss去上夏校,十年级去到哈佛夏校……妈妈不仅在K12阶段择校和升学上为她悉心做好把控,并且总能够敏锐地找到市面上优质的教育资源,鼓励她参加。

说到这些夏校时,Ella侃侃而谈,眼睛里闪闪发光。“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可以带来全新视野的平台,让我能通过试错看清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在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她尤为兴奋。也正是这些充实而多彩的体验,让她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年轻人。

而爸爸则是她的“解惑者”。“教育就是激发每一个灵魂,在这方面我爸做得特别成功。”每当她面临困难、情绪低迷的时候,爸爸总会治愈她的内心,引导她迈过一个又一个坎。

有着父母的支持,外加上自身的努力,Ella很快就适应了国际化教育路线,在学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她不断收获成就和友谊。

很快,时间到了高中阶段。Ella再次转学,进入到了京城父母口中常常提及的鼎石学校。

走过“至暗时刻”

初来鼎石之时,再次转学,一切从零开始,Ella过渡得很艰难。“我的生活状态、成绩以及心情影响都特别大,整个人处于一种非常down的模式里。”Ella坦言,当时的她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当其冲的莫过于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她看来,尽管上一所学校和现在都是接受国际教育,但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的风格、氛围等等还是有着很多区别。

恰巧Ella就读的两所学校都是校本课程,学校在课程设计、评判标准上也是各自风格鲜明,这种体系设置的差别直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而当时,距离最后高中毕业,也仅仅还剩两年多一点的时间。

与此同时,Ella的生活方式同样发生了明显改变。由于此前从未住过校,全新的寄宿制生活对她来说也充满了未知。

压力,顿生。

很自然地,Ella的成绩开始波动,出现了下滑趋势。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过得无比挣扎。“那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当说起这一切时,这个女孩如此形容。

此时,家庭的精神力量开始显现出来。Ella回忆起那段辛苦的时光表示,整个过程中对她帮助最大的就是父母。他们不仅无条件地支持她、倾听她的困惑,还总是耐心地开导她。

尤其是父亲,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帮Ella看待和分析问题,让她豁然开朗。“我每次跟他聊完之后,整个人就又有了力量。”

与此同时,同伴在当时所给予的帮助和体谅,也是Ella走出困境的巨大推动力。事实证明,原本让她忐忑的住宿生活,却让她收获了友谊和能量。

“住宿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的学习更有动力。当你看到身边一群朝夕相处的伙伴都在为理想往前冲时,你也会不由自主迎头赶上。这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正所谓:“一个人或许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注定走得更远。”

我问她,现在回头看你高中的时光,有什么遗憾或是感触?Ella脱口而出,觉得一切都很值得。“享受当下,积极抓住每一次机会去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被未来无谓的焦虑所束缚,导致自己精神内耗。这是我最大的感悟和体会。”

她笑道:“虽然伤痕累累,但我成功走过了十一年级的征程。”之后,又若有所思:“相比之下,很多孩子可能没我这么幸运,没能坚持到最后,在中途因为这样的原因放弃了。”

诚然,优秀的国际化教育从来不是“快乐教育”,只有身在其中的学生们自己体会得最深。在向上攀登的路途上,有很多孩子都没有能够坚持到最后,后来不得不转学或留级。我们多看到的是“幸存者偏差”,而成功者背后,那些落寞却是无声的。

“家是我的能量场”

都说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同样厉害的父母。在Ella身上,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交流过程中,她多次提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本以为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大人一定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养育方面。但Ella的介绍却让我们出乎意料。

原来,她的爸爸是一位IT互联网创业者,妈妈是一名医生,两人工作非常忙碌,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作为家中的老大,Ella小时候跟父母单独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直到上初中以后,他们对她的陪伴才逐渐变多起来。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从小到大,Ella和父母的关系都特别好,彼此无话不谈,关系就像朋友一般,充满了尊重和信任。而相比其他很多家庭“说教型”或“灌输型”的教育方式,Ella父母更多的是通过身体力行来带动她共同进步。

拿兴趣爱好来说,Ella对生物的强烈兴趣,其实正源于小时候在妈妈医院里的见闻。各种复杂的病理切片、实验室里高精尖的仪器、手术台上的无影灯……妈妈和同事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让她深深着迷,潜移默化之下,她在心里悄然种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

而爸爸在人工智能领域孜孜不倦的职业探索,则让Ella在耳濡目染中开始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对chatGPT等前沿技术形成了深刻的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她对此侃侃而谈,展现了广泛的学识储备。

爸爸还曾在学业上给予Ella新的观察视角。差不多两年半以前,Ella的DT项目“重度病患智能喝水杯”还仅仅是个设想。无从开题,不知从哪里下手的她求助了爸爸。爸爸建议她查询多维度的数据,听取建议之后,Ella统计出了老龄化大幅上升和护理人员快速下降的数据图,两个数据所形成的巨大剪刀差就是她这个创意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

从数据到调研,从调研到设计,从设计到制作,从制作到测试,与用户一起,与设计师一起,与同学、老师一起,Ella一步步地将这个充满爱心的产品逐渐落地。

Ella的爸爸有记录随笔的习惯,这位父亲在其观察笔记中写道:

“2022年 9 月开学后,Ella 的产品进入工业设计的关键期,各种零部件采购,半夜里让妈妈买单,各种元器件快递纷至,从学校实验室搬运配件到工坊。记得有一次到现场接她的时候,碰巧看到 Ella 在地上躺着测试喝水杯的适合度。那偶然撞见女儿的一幕是如此打动人。”

孩子乘着父母的翅膀借力飞翔,父母则一路细致入微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在总结自己的家庭教育时,Ella打了个比方–“成长就像跑步,我的父母并不是站在身后为自己加油,而是会陪我,在赛道一起奔跑。

随着Ella的讲述,我对她的一些好奇也逐渐有了答案: 这不是一个操控与接受的家庭关系。相反,这是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家庭关系。

寻找自己的拼图

对于未来,Ella有自己明确的想法。目前,她申请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多所高校的通识课程,打算在大三时再匹配专业。“我现在想多多探索一下,去更多的领域看一看,最后再找到属于我的那块拼图到底在哪里。”她相信,不设限的背后,是人生充满惊喜的各种可能。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Ella也充分听取了父母的建议。从小到大,父母始终尊重她的选择,但又会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让她能在不走弯路的前提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项。

人生的每一步都在选择,而Ella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所有的决策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中,但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让自己更好地下判断。

如今,世界的舞台已经展现在Ella面前。更多的选择,正等着她去争取和把握。引用乔布斯的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愿这个优秀的女孩,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如既往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