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上岸”5年,他说“身份”优势没有带来捷径,该走得弯路一条不少

2018年,18岁的Louis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毕业,对医学感兴趣的他决定进入美国石溪大学,攻读跨学科生物学。

如今,5年时光悄然而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加上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他对生命的价值和医学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悟,也坚定了自己在公共卫生领域继续钻研的决心。通过他的经历,我们也许可以窥见“疫情一代”的青少年不一样的成长路径。

采 | Mina.L 文 | 依然 图 | 受访者提供

更多精彩文章,关注菁kids北京微信公众账号


从香港到北京几经辗转的求学之路

Louis在香港出生,8岁时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一家人来到北京,并最终定居下来。

刚来北京的那段日子,对于Louis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一家人来到新的城市,开始了全新生活,而忧的则是自己在学校里该如何与同学、老师交流?

因为内地和香港的语言差异,那时的他只会说粤语,不会说普通话,英语也仅仅是初级水平。

课堂上,老师让大家用英文写作文,他只能绞尽脑汁把知道的所有英文单词硬凑在一起,勉强交了差。

为了让他的语言能力尽快提高,父母给他请了家教专门补习语言,同时他自己也选修了学校的ESL课程。在坚持了几年之后,Louis的普通话和英文才算有了明显的起色。

语言这关算是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

在香港,Louis上的是公立小学,所有的同学都是香港本地人,大家不存在文化和理解上的障碍。

而来到北京的国际学校之后,他发现身边的同学来自各个省市、甚至不同国家,语言差异背后,还有很多文化上的隔阂。

于是他一边学习语言,一边也在摸索如何与不同的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学会了高效沟通的方法,懂得了尊重和理解差异。

如今想起来,Louis仍然很感激这段辗转求学的经历。

虽然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充满挑战和辛苦,却也让他早早地培养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日后能够顺利地融入留学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家人用爱埋下改变的种子

小学阶段的Louis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打着学习的名义,他让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电脑里的游戏比作业还多”。

每天放学之后,他就一头扎进游戏的世界不出来了,作业随便应付,甚至有时候会忘记写。所以成绩自然不理想,经常处在勉强及格的危险边缘。

直到有一天,父亲晚归的声音打断了正在玩游戏的他。

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疲惫地瘫坐在沙发上,母亲递上毛巾和水杯,匆忙擦了一把脸之后,父亲就倒头睡下了。

这样的场景让Louis鼻头发酸,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有多么愧对父亲在外打拼的艰辛。那一刻,他从心底开始暗暗发誓,决定改变现状,不让父母失望。

从那以后,他的成绩开始一点点提高,直到9年级,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总计10万元的奖学金。

之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不仅接连在比赛中获奖,还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同时,自己对医学的兴趣也开始与日俱增。

“因病结缘”,小小少年坚定医学理想

小时候的Louis经常生病,动不动就会发烧、咳嗽,每次去医院打针他都很害怕,回到家里还要硬着头皮吞下一堆苦药片。

这样的经历让小小年纪的他对疾病产生了本能地好奇:人为什么会生病?该怎么预防才能不生病、不看医生?从那时起,立志研究医学的种子就在他小小的心里埋下了。

高中阶段,Louis开始疯狂沉迷各种医疗题材的影视剧,看着电视里帅气的外科医生给病人做心脏手术,他也会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穿上白衣,成为治病救人的天使。

然而快乐的追剧时光总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障碍”:只要爸爸一回家,一定要和他抢遥控器,把电视剧换成新闻频道。Louis只能无奈陪着爸爸一起看新闻,却未曾想这一看,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铺天盖地的海量消息中,他敏感地捕捉到了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内容。

从新闻中,他接触到了更广义的医学问题,知道了社会健康和公共卫生这个全新领域,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社科知识,他发现自己已经不满足于单纯解决个体的某些健康问题,而是希望从宏观的视角,对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

这也成为了他申请大学的重要考量之一。最终,在众多优秀的美国大学中,他选择了排名并不靠前的石溪大学。

而吸引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所学校有三所医院、三个癌症研究所,以及更多的实习机会,他觉得,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比排名更重要的东西。

疫情三年,促成志向改变

进入大学之后,Louis选择了跨学科生物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同时辅修了社会医学和公共医学。

忙碌的学业,让他很少有时间和朋友聚会玩耍,在刚刚入学的时候,他还暗自立下小目标,希望能在四年后游遍美国,然而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生物和医学专业的辛苦众所周知,需要极强的毅力和自我驱动力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但对于Louis来说,因为足够热爱,所以不论是学习和研究都不觉得枯燥。

大学四年的努力,让Louis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并顺利拿到了香港大学临床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offer。

强大的行动力背后,是他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

Louis认为有三个习惯让他受用至今:

一是时间管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规划;
二是不拖延,重要的事情尽快完成;
三是专注,特别是学会摆脱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

在他看来,如今的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和短视频,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专注能力。

而他的应对办法就是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他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把手机带到餐桌上;他也会在睡前把手机放到书桌上,确保自己不会在床上玩手机。

这样的好习惯,不仅让他收获了健康的体魄,也让他在学业上的表现更加优秀。

谈到为什么对公共卫生感兴趣,Louis坦言是因为亲身经历了新冠疫情的爆发。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他目睹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留学生滞留在美国无法与家人团聚,看到许多人因为感染了病毒而突然离开人世。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更加懂得了家人的重要性。

对于“网课一代”的大学生来说,很多人都在迷茫和彷徨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而Louis却是因为疫情,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未来目标。

如今已经进入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正跟随学术大牛做着一个又一个他感兴趣的实验与研究。

每天,他都能通过真实的个案,学习如何进行公共卫生决策,例如如何给传染病定性,如何控制和预防病毒的传播扩散。

疾病控制也成为了他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怎么去预防下一次的疾病大流行,如何降低流行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如何科学地进行管控等等,成为了他的日常话题。

Louis认为,对于他们这一代青少年来说,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激烈的竞争往往相伴相生。

许多人都面临着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但又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努力。Louis给出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计划和行动。

从高中开始,Louis就有意识地去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自己提前接触社会,丰富自己的履历。

他做过英语老师,做过助教,打过暑期工,在医院实习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对未来的焦虑。

对待竞争,他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他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能做到就是“try my best”,然后顺其自然。

如今,Louis完成了从“普娃”到“学霸”的逆袭,而梦想实现的背后,既有家人的支持、学校的培育,也和时代的机遇不无关系。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