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被ChatGPT取代?家长能做的五件小事

作为关注人工智能的教育学者,李骏翼是ChatGPT最早的一批研究者之一。
ChatGPT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各界不断引起激烈讨论。李骏翼在去年4月出版的《元宇宙教育》一书中塑造的“古往今来无所不知”的觅渡AI,似乎比想象得更快一步照进了现实。
有很多忧心忡忡的、为人父母的朋友,会找到李骏翼问他:

英语、绘画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AI会不会给孩子造成社交障碍?
以后人类的工作会被替代吗,孩子该学什么专业才好就业?

ChatGPT来势汹汹,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日前,李骏翼正应出版社朋友邀请,在撰写一本关于AI和教育的书籍。在一个晴朗的五月午后,菁kids带着这些无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和他聊了聊。
图片

李骏翼: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社会委员、「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元宇宙教育》《家庭教育心法》作者

采访、撰文丨 Eileen   图 | Pexels


Part.1,接受问题没有标答,与焦虑共存

前段时间有个话题“小学生因AI产生就业焦虑”登上了热搜。
视频里一个小学女生用标准而流利的英语问爸爸,“现在ChatGPT无所不能,但我们还在学加减乘除,AI让我有点焦虑,我长大了能找到工作吗?”

这种发问不是孤例。它不是某一个过于早熟的孩子超前的担忧,而是逐渐在学生群体中扩散开来的普遍情绪。
在财经网科技的一个采访视频中,小学生们说着自己曾经的梦想——飞行员、游戏程序员、摄影师、作家。
但在讲述梦想的雀跃之后,是不自信和迷茫:ChatGPT编程bug少还能自主修复,机器人使用摄影机不会手抖,抓拍角度也会更好,那,我们还能干什么?
ChatGPT像一颗投在大海的深水炸弹,不只是海面波涛汹涌,数十米以下的生物也在因其而躁动。
小孩子可以问父母,但父母也未必知道答案,他们只能问更专业的人。
作为朋友圈里的教育达人,李骏翼就经常被问这类问题。他有两个孩子,一个五年级,一个即将读小学,十分能理解为人父母的担忧。
但他说,“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办法。网上各种解答焦虑的视频或文章,90%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说科技发展未来会更好、AI是辅助工具什么的,只是在人哭泣时摸摸后背一样的安抚,没有提出什么好的教育解决方案。”
究其根源,李骏翼认为是“维度不同”。
过去我们觉得人类的语言是个特别厉害的事,语言构成思维,我们不相信机器能像人一样交流顺畅,认为掌握语言和用不同语言交流是人类的专利和独特性。
但ChatGPT靠着大语言模型就做到了。
它驾驭了文字这件工具,不管是中文、英语、法语哪种语言,直白、含蓄、拗口的表述,无非是文字颠来倒去的组合,人和AI组合出来的没有本质区分,甚至AI速度更快、变化更多。
AI的逻辑结构非常严谨,你让它讲一件事的利弊,它能列举出8条10条甚至20条,可以穷尽相关信息,而人记忆力再好、表达再强也做不到这一点。
“AI已经破解了用文字解释文字这件事儿,让我看到了传统模式教育理论研究的玻璃天花板。未来的教育理论也需要数字化才能突破它,这非常有挑战性。”李骏翼坦言自己作为研究者面临的研究方向焦虑,比作为一个家长担忧孩子未来的焦虑要大得多。
AI所导向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它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标准答案,只能长期和焦虑并存。但不确定也意味着,不会因为没做哪件事就必然输给别人,因此不用过于焦虑。

Part.2,经济价值或被替代,但人的存在价值不会

许多家长在小红书等公共平台上问,“还有必要学英语、学画画吗?学了很多年可能也比不过AI的产出和质量,如果会被AI替代,学了有什么用呢?”李骏翼的妻子也问过他一模一样的问题。
李骏翼对此的看法是,“被替代”不是“被消灭”。
人会在什么层面上被AI取代?是经济价值。我们用能力来换钱,这个过程会部分被AI替代,因为它生产效率高。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不会被替代。
人和人之间,有无数的场景彼此需要,有太多附加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妈妈做的家常菜和餐馆里机器流程化的精美饭菜,肯定不一样。
又比如教育,通过AI学习知识、获得数据,绝对是便宜高效而准确,但老师的言传身教、耐心与爱护,这些感受和体验型的东西是AI所不具备的。

AI所替代的只是人们在技能上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替代掉所有这些能力的社会效益和个人生命效益。
因此李骏翼非常鼓励女儿去学所有感兴趣的东西。
学写作也好、画画也好,学会了就是自己的东西,就能自己享受。
可能在AI时代只需要拿出所有能力里的10%,就能挣到钱、活得还不错,而剩下的90%是享受人生用的。但如果什么也不学,仅会的一点东西还被AI替代了,那人生就很苍白了。
至于未来就业怎么办,学什么才能赚到钱,李骏翼想得比较开,“我的孩子才读小学,离就业还有十多年,中间发生什么谁都预料不到,10多年前我们知道今天什么是热门行业吗?”
但他相信,将来人生存所需的基础物质,经济成本会大幅降低,这一点马斯克等不少名人都预测过。只要不是想成为顶级富豪,而是作为普通人有质量地生活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在生活的物质基础之外,怎么做些有创造力的事,这是当下教育体系没有解决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教育都是职业导向,将来人们发现读大学都没用了,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是工作需要的,这种教育生态就会快速崩溃。
美国现在就有很多年轻人选择不上大学了,学费越来越贵,而学历的回报没有从前那么高,高等教育的性价比在降低。
“所以说焦虑根本没用,我们的关注点不要放在具体的选择上。”就像女儿在学画画,李骏翼不会给她找什么“更值得学的技能”,而是让她要有创造力。
“我们和AI要比的不是创造这个能力本身,而是那个结果。技能不是创造力,作品才是。即使AI能力更厉害,但人是可以选择持续创作的,无非是让AI帮助自己做得更多更好。”

Part.3,对孩子的三个期待,不求上限,只保底线

因为清楚普通人面对AI强大功能和进化速度的无能为力,李骏翼在对孩子的沟通,只强调三件事:
①不要被AI圈养。让孩子认清人生存在的最佳状态,是在不断创造之中,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价值。在创造力和生命力中感受到愉悦,而不是活成一个被AI精心周到服务、安心享受AI圈养的人。
②不要被AI同化。AI的算法往往都是最优路径,但孩子的学习方法、成长路径不该被捷径思维同化。
韩国有个围棋手,叫申真谞,是跟着AI学下棋,与AI最佳选点吻合度可高达80%,有“申工智能”的外号。但在采访他说“如果没有围棋,我啥都不是”,就好像活成了一个AI的影子。
“我们也不要让孩子被AI同化,从生到死都被安排得很好,一路走最快的捷径。允许生命中出现意外,走走弯路看看风景也无妨,都是不同的人生体验。”
③不要轻生。这是李骏翼最担心的问题,尽管孩子还小,但他已经和她聊了两次。“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精神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AI强大的信息能力会让很多人忽略和人的交流,因为人与人之间有误解、妥协、反驳、让步,但和AI交流会很舒服,被AI取悦久了,一旦遇到和人的交流障碍,很容易走向极端。国外也出现了和AI聊完觉得人生无意义而自杀的案例。
“爸爸所能跟你讲的东西都是保你的底线,上限在哪,要靠你自己去飞。”李骏翼会和女儿这么讲。
“智识、资源、能力、边界,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和未来完全不一样,不知道上限在哪是很正常的,但家长可以在亲情关系、家庭氛围、对社会的认知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保住孩子成长的底线。”

Part.4,AI时代生存必备的5种能力

前几天,ChatGPT又闹出了一个“大新闻”。
美国纽约一位执业30年的律师史瓦兹协助客户打官司,他提交了一份引用超过6项判例、洋洋洒洒长达10页的文件,对法院“诉讼时长已过,驳回案件”的处理表达异议。
但诡异的是,没人能找到文件里6个判例的出处。史瓦兹才承认他使用了ChatGPT来准备法律文件,这是他第一次用ChatGPT,不知道ChatGPT写的东西「可能是假的」。
因ChatGPT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而相信它给出的所有回答都是真的,不愿重复花时间去检查核对的人,不在少数。也逐渐有人在使用中发现了“ChatGPT是会说谎、会无中生有的”。

能否辨别信息的真假,显然是AI时代极为重要的一项生存能力。
李骏翼在撰写的新书《超级AI激活未来教育》中,提出了五种适应数字世界所需的能力,排在第一的就是「驾驭信息的能力」。
“驾驭”是搜索、理解、分析、甄别的综合。
为孩子提纯信息,就像创造一个生长的无菌环境,理想但脆弱。让孩子更早地接触到各种虚假信息、理解信息的复杂性,才能在假料满天飞的世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第二个是「理解概率的能力」。这里说的“概率”不是指在数学题中的计算,而是一种思维。
概率思维是要理解复杂世界的不确定性,没有确定的答案,没有0和1,它都是概率。
人们的决策是基于概率,做出一个结果可能更优的选择,但是结果不一定就是好的,那是去懊恼还是后悔?不,是接受概率,重新调整自己的算法,重新出发。
概率思维特别重要,这是现在从中小学到大学教育都不太重视的一件事,也非常稀缺。
第三个是「编程的能力」。有人说AI会编程,孩子只要掌握编程思维就可以,李骏翼对此持不同看法。
他认为编程是AI的语言,是和数字世界深度交流的入口,会编程才能真正地和AI“双向交流”,而非被动接受输出,即使只会一点,不是编程高手,和完全不会相比,也是天壤之别。
第四个则是「项目管理能力」。未来长期的职业会碎片化,很多事会变成一个一个模块。具有项目管理能力,不管是管别人、管自己还是管AI工具,都是非常有用的。
而最后一个,是「人生的经济学认知」。经济学思维是对稀缺性的认知,我们要能充分理解自己身上什么是稀缺的,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经济学模型是什么样的,别人什么是稀缺的,我拿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要去换什么。理解、想清这些,是很难的,但也很重要。

Part.5,视ChatGPT为洪水猛兽,不如自己“与狼共舞”

“该不该让学生们用ChatGPT?”社会上对此一直众说纷纭。
包括牛津、剑桥、爱丁堡在内的28所英国大学已宣布,明确禁止在论文和课程作业中使用ChatGPT,否则将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美国纽约市和西雅图一些公立学校系统已经禁止在学校无线网络和设备上使用ChatGPT。
而在线学习平台“可汗学院”则在3月推出了一款新的 AI 聊天机器人 Khanmigo,以在一对一互动中辅导学生。
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调查了1,000名18岁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ChatGPT的情况,和100多名教育工作者对它的态度,结果显示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66%教育工作者支持学生使用。
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很强烈,没有一方是压倒性的态势。这也让很多家长更犹疑,到底是让孩子尽早接触ChatGPT以免输在起跑线上,还是不接触以免养成依赖性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李骏翼也遇到过好几次这种询问,他会反问家长,“你自己用了多少?”
他说“该不该用”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家长(也包括教师)的使用深度决定了他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从社会中选择一个声量、威信更大的辩方,为孩子做出决策。
人工智能现在离校园、学生还比较远,如果孩子还在中小学阶段,家长第一要考虑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家长对ChatGPT/AI了解多少,使用得多不多,能不能通过连环追问得到自己想要的准确的信息……家长的认知越深、使用越多,越容易做出判断。
如果担心孩子被AI取代,家长能做的其实有很多。
与其临渊却步,不如“与狼共舞”,花足时间和耐心去驯养,它也会成为温顺的家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