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网球就最好不要练拳击?原来选运动项目还有这么多门道!

文|叮叮当当
图|unsplash.com、作者提供


不是幸灾乐祸,更不是想趁火打劫,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随着这两年全球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身边的课外教育资源是越来越好了!

前几年,听说身边家境较好的孩子上的暑期人文社科类短课程,讲授者藤校毕业,华尔街顶流投行工作逾二十年;

去年,我娃上的音乐机构来了一位钢琴老师,师承可以明确追溯到贝多芬!她的国籍是——呃……乌克兰;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张海报:

当时一股爱国情怀在我心底油然而生:要想民富,还得国强啊。

我娃的打击乐是当副项佛系学的,但老师也是清清楚楚科班出身——某某音乐学院的硕士,而且身在乐团,时有演出。我想各种师范大学音乐系出身的老师,或多或少会感受到一点压力吧!

至于我娃练的主项——体育,这几年教练的迭代就更厉害了。

四年前娃开始踢足球,教练持有各类体制外license,但对过往经历语焉不详——虽然其实教得也还蛮好;

三年前娃开始练拳击,教练是省级运动队出身、至少国家二级运动员资历,过往比赛成绩明确可查,别的不说,带动性就明显不一样。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即便都在上海的大马路上开60迈,那奥拓和奥迪,引擎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呢。

如今加练运动基础,教练则更上一层楼,不仅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历,过往比赛成绩可查,而且退役后在海外读过大学、也有过工作经历。从运动理念到运动习惯培养,从动作示范到动作校正,那叫“上尽层楼更上楼”了!

铺陈了这么多,这才进入主题:我想分享一下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方面的一点肤浅的认识。教练迭代了,咱不能贪吃不消化,家长的认知和理念也得跟上是不是?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练体育?


每个孩子都该练体育。脑科学研究证明,体育是一剂聪明药。运动时能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都能够提升运动者的全方位状态,对大脑产生即时效应。

运动能保护大脑。运动得越多,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就会更大、更强壮。运动并不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能创造出最强壮、最大的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所以这些疾病会发生得更晚。

体育对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好处。一次让人满头大汗的运动,会让情绪得到释放,能量得到提升。

体育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团队性的运动,让孩子学会竞争和合作;对抗性的运动,能让孩子学会直面输赢、增加抗压力;格斗类的运动,让孩子有搏斗的勇气;耐力性运动,让孩子学会面对枯燥,习惯和自我对话。

 

儿童练体育的几大原则


一,不要过早练专项。

提到练体育,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报个什么班好呢?离家近,网点多的轮滑、羽毛球、足球?还是高大上的马术、击剑?

其实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看,过早投入专项训练容易消磨儿童的运动兴趣,造成部分肌肉、关节的过劳,以及整体发展的不协调。有些偏侧运动(例如羽毛球)练得过早过多,还会有可能引发脊柱侧弯之类的病理性损伤。从我国学校体育的整体规划来看,也是提倡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

只有极少数项目,且以专业体育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训练是从4岁开始的(例如冰球、体操、跳水)。通常来说,专项运动最早从9岁开始、重竞技(拳击、摔跤等)从12岁开始。

儿童早期的体育锻炼,应该以全面提升身体机能为目标,全面而均衡地练到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速度、本体感觉等。

二,根据测试结果制定训练计划。

这是我从娃的海归教练身上学到的理念。海归教练先是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对我娃的身体机能做了全面的测试,并出具了报告,才开始制定运动计划。我认为,这样的计划才是有据可循的。

测试的内容包括运动素养:绝对力量、快速力量、肌肉耐力、敏捷性、协调性、柔韧性、有氧能力/耐力;也包括心理素养:对学习的主动性、对训练目标的专注度、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完成训练项目、休息时间提高技能的主动性、接受并回应建设性批评、与教练队员的良好沟通、及时汇报身体的不适,以及运动层面的信心。

训练计划除了关注动作种类多样、强度适当、也关注了周期整合。在这样的框架下训练,家长仿佛下载了一个高德地图,知道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哪里,要出发到哪里去。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都是细节,比如:适时补水、小口慢饮。这是之前娃的美籍教练反复强调的。“Water!”每次运动间歇,他都会这样大吼一声。说来简单,但很多人都会忽视这一点。

幼儿园大班时我娃被区游泳队幼儿班选中开始训练,最初一节课45分钟,一年后集训,每次2小时45分钟,教练从未提过喝水这件事,训练中也没有安排这样的间歇。而这是一支非常专业的队伍,曾经培养出四位奥运选手(其中三位奥运冠军)和一位世锦赛金牌得主,居然对于运动补水是如此的忽视。

四,如何选择专项

经历了4~9岁兴趣化、多样化的体育学习后,家长通过观察、评估,可以为孩子选定一到两个主项,作为长期发展的项目。评估可以分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成本上的,长线学习是否能承受得起。有些场地限制大的项目(往往也是贵的项目),比如高尔夫、冰球、马术、帆船,往返场地的时间成本是否承担得起;

二是孩子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例如打篮球要个子高,网球要爆发力强,体操、花滑要柔韧性好。身体条件和项目要求不符合的话,注定走不远。

孩子的性格和兴趣也是关键因素。有的孩子爱强对抗,喜欢有肢体接触甚至撞击的项目;有的孩子只能接受隔网对抗;有的孩子好静,喜欢跑步、游泳这种自我对话式的项目;有的孩子喜欢热闹,独爱团体性项目;有的孩子喜欢跆拳道、巴西柔术这类可以不断升级,而且用腰带颜色来明确标识进步的项目。

三,户外和室内相互补足。户外运动对预防近视有好处,但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没法练,如果同时学习另一项室内运动,就可以把无法上课的时间利用起来。

四,社区融合。如果打算在国内学习和生活,那么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这些运动项目很容易和同学邻居打成一片;如果未来一定是去澳洲的,可以考虑学冲浪;如果走加拿大路线,可以考虑滑雪和冰球;去日本的话,棒球值得了解一下。

五,作为日常健身手段的便利性。如果选择了场地限制大的项目为主项,建议再选一个可以作为日常健身的项目。毕竟,成年以后工作繁忙,每周游泳两三次,和同学朋友周末约一场球,都比较容易,而滑雪和帆船显然就没那么好约。

六,防身求生。游泳几乎已经是必备的求生技能了,有些家长出于对海外治安问题的担忧,也会选择一些格斗类的项目让孩子学习,就实际战斗力而言,泰拳、散打、摔跤、柔道、巴西柔术都是挺不错的。

但是这类项目说到底只是竞技体育项目,只备不时之需,不要以为会在室内游泳池里游几种泳姿,就真能对应大自然的大风大浪、水草旋涡;会一些格斗技巧就真的能勇斗歹徒。

七,注意有些项目之间不可兼容。例如,曾经有一位国际学校的游泳选手和一位网球选手先后找到我们的拳击教练,希望学一点防身之术,但都被“柔性劝退”。

因为如果训练得少,起不到他们想要的防身作用;如果训练得多,拳击的步法有可能扰乱网球的步伐,影响未来的网球赛绩;

拳击练出的特定部位肌肉,又会成为游泳的冗余体重,从而影响主项成绩。有朋友希望自己的女儿同时学习芭蕾和网球,这也会产生冲突,因为芭蕾需要柔韧性,网球需要爆发力,这两个特性又是互相冲突的。所以如果希望练习一个以上的项目,最好事先征询教练的意见。

必须说明一下,以上认知来源于我和各位教练的交流所得,并和一些体育类书籍上的论述相互印证。本人的学习态度显然是严肃的,但难免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各位读者不必按图索骥,只是不妨以此为一个引子,开启自己的认知迭代之路。

我想,不只是体育如此,无论娃练习什么项目,家长都得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认知水平到哪里,选择和判断才能到哪里,让我们先从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开始吧。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