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向的小孩,在“世界第一”的芬兰教育系统里是如何获得支持的?

来到芬兰那一年,我的小女儿刚好四岁,英语零基础,芬兰语更是天书一般的存在。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在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幼升小”测试中,她顺利地通过考试,今年秋天就可以升入本地唯一一所英语学校的一年级了。回顾过往,能够清晰地看到被誉为“世界第一”的芬兰教育体系,对于一个内向敏感的孩子,那些有着大智慧又注重小细节的贴心支持。
文、图|黄韬韬

#01#

幼 儿 园 内 向 不 是 一 个 问 题


初到芬兰,我们也不确定到底会在这个陌生国度停留多久,出于沟通方便和离家近两个考虑,我们把孩子送到了一所英语幼儿园。在此之前小朋友在国内既去过民办幼儿园,也去过市级示范园,有幸体验了中芬三种不同体制的幼儿园,也算是比较独特的经历了。

对于3-5岁的孩子,我们在芬兰的这所幼儿园实施的是混龄班级制度,所以没有升班的概念,每个班级大约15个孩子,固定搭配是一位老师+两位助理。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4岁的小朋友,跨国搬家,语言不通,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难题就这样摆在眼前了。实际上,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已经发现了孩子不喜欢说话,在小班的时候经过老师的刻意训练,能够完成早晨入园打招呼和离园跟老师说再见,已经是重大的突破了,但是在幼儿园的大多数时间里,她一直保持着非常“高冷”的状态——这个高冷状态也自然地延续到了本来就天寒地冻的芬兰。

按照国内的习惯,我已经做好了老师要找我谈话,一起来解决“孩子不喜欢说话甚至不跟人打招呼”这个“问题”的准备了,但是直到第一次的一对一家长会,却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刻。

这里要插播一下,芬兰的幼儿园有全班一起的“家长会”,但是主要目的是介绍新学期的大致安排,让家长可以有机会了解幼儿园的每日安排等等。关于每个孩子的具体状况,则是由一年一次的VASU会议(芬兰语lapsen varhaiskasvatussuunnitelma,意为儿童早期教育计划)来一对一沟通。

而在和家长谈话之前,老师会先和孩子有一对一的沟通,让孩子选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日常活动,说一说自己希望学习哪些内容,了解他/她自己对幼儿园生活的基本看法,然后再和家长一起分享。

在我们第一次VASU会议的时候,老师首先拿出了一张画着各种小动物的纸,不出意外,我们家小朋友选了“害羞的小刺猬”来代表她自己(不过这张纸上同样还有躲起来的蝙蝠、暗中观察的猫、悠闲的考拉以及酷酷的小鱼等同样部分代表着“内向者”的动物)。对于她小半年来几乎不讲话这件事,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很正常,除非你们觉得很焦虑很担心,否则不需要采取任何干预,静观其变就好。

而对于每天我们送她去幼儿园她不喜欢跟老师打招呼这件事,我知道在国内大概率要被老师、家里的老人、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祖辈和小区里各路长者猛烈吐槽的。说实话,有时候当看到老师热情洋溢地说Morning而孩子没什么反应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挺尴尬的,我甚至也和老师私下里聊起过这个问题,而他们的回答都是,我们喜欢和孩子打招呼,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回应。而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有真实的相处,所以老师也都知道她是一个友善温柔的孩子。
“内向就是一种天生的性格倾向,而且在芬兰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内向的,虽然她不爱说话,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交流,从她遵守指令和跟其他孩子交流的状况来看,语言能力和理解力都没有问题。”

不得不说,老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解决家长焦虑的最佳方法。而在幼儿园第二年也就是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要继续入读英语小学,是有面试这件事的,而面试,始终是要说话的。

当我再一次开始焦虑考试要如何应付的时候,除了和幼儿园继续沟通,我也和负责幼儿保健的护士聊起了这件事。

 

#02#

幼 儿 保 健 系 统 :每 个 孩 子 都 有 自 己 的 节 奏


芬兰的幼儿保健系统称为Neuvola,在每个片区的公立医院中都会设置,类似于咱们国内的妇幼保健站吧。每个在Neuvola登记的孩子一般都会由同一个护士追踪负责,定期体检,给出评估和发展建议。我也是在Neuvola第一次了解到“Selective Mutism选择性缄默”这个在移居外国的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严格说来选择性缄默属于一种社交焦虑障碍,有时候会被误诊为自闭症谱系的其他问题,由于我们家小朋友在家中说话沟通都很正常,母语表达流畅,英文也能听懂,所以比较符合选择性缄默的典型临床表现——能正常说话和理解语言,但在某些社交场合却无法说话。他们其他的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这就像是极端的害羞。

而护士的答案依然是,等等看。

当然,在等待过程中,她会分享一些关于选择性缄默的资料给我,我自己也查阅了不少中英文的资料。再加上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虽然并不专注于青少年治疗,但是发展心理学和各种异常心理本身就是我们的终身必修课,所以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家长的焦虑程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家长本身的情绪稳定对于孩子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在幼儿园的两年间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有逐步好转的迹象,英语的理解和输出也都在稳步提高,所以“等”并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决定。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诊断的标签,这本身既是一个慎重的决定,同时也是帮助孩子去战胜“症状”的措施——不做什么,本身也是一种作为。

最终我们决定把孩子的情况报告给她幼儿园毕业后进入的学前班,如果学校认为有必要,可以申请特殊教育支持,比如心理专家的评估和陪同。有了兜底措施,即便问题还在,也让人不会那么容易焦虑。

 

#03#

小 学 :幼 小 衔 接

孩 子 需 要 的 是 支 持 而 不 是 培 训


芬兰的幼小衔接系统是直接由学前班pre-school来完成的,在我们期望就读的英语学校里就有学校直接管理的学前班,已经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完全免费,就近入学。在芬兰,孩子正式进入小学的年龄是7岁,以自然年计算,比如我们小朋友生于2015年,那么这一年的孩子统一是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升入一年级,和出生月份没有关系。

而在孩子进入学前班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也会为每个孩子准备档案,给到学校。同时家长也会在申请学前班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学校也会视情况满足,比如我们当时就写邮件给学校说明了孩子的情况,希望她可以和幼儿园熟悉的比较好的朋友分在同一个班级。等到正式开学的时候,我们很惊喜地发现,她最好的几个朋友真的在同一班级。

不过学前班的内容和国内的幼小衔接课程没什么关系,并不是提前教授一些小学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帮助孩子们慢慢习惯课堂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有一些数数和字母认读,更多地还是了解常识和画画、手工之类的。

而且通常来说,一般的芬兰语小学是没有入学测试的,芬兰人笃信“离家最近的那所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只是我们因为希望孩子继续在英语学校就读,才会面对“幼升小考试这件事”。而幼儿园老师的话犹在耳边,“这个考试一点也不难,唯一的难度就在于,需要说话”。

要说自己没有担心过,那肯定是假的。在这个过程里让我得以平复焦虑的事情,一是孩子适应得不错——学前班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她只是说话的声音比较小,看得出来比较害羞,但是理解力没有问题,也很专注投入;

二是学校会举办招生说明会,对于测试内容和难度都有说明,也给家长自由提问的时间。对于我提出的孩子万一紧张不讲话怎么办,老师也是非常淡定地回答:请相信负责面试的老师们都是很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知道如何鼓励学生,而且这么久以来,我们还从来没遇到在考试中一言不发的学生呢。

就这样,在刻意淡化考试的氛围中,我们迎来了入学测试,孩子们像平常一样上课,只是到了考试的时间由老师带着一组小朋友来到考场,并不需要家长接送。那一天接到小女儿的时候,她很开心地说:妈妈,我今天考试说话了哟!然后叽叽喳喳把考了什么,先小组提问然后一对一的各种内容都讲了一遍。

看着两年多以来长高了不少,也在异常充足的户外运动中不停登高爬低练得一身结实的小朋友,眼睛里闪亮的自信和快乐,我觉得心底暖暖的。一个内向的孩子,在将近三年的异国求学过程中,一次也没有遇到“被纠正”的情形,而只是不断地“被支持”和“被理解”,这种温暖,大概就是芬兰教育中那些润物细无声的美好,累积而成的。我知道,这也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一份最宝贵的心理资产,陪伴她很久,很久。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