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爱情神话》,我对“纯爷们儿”又萌发了幻想

2022了,发个能看娃能做饭干家务的纯爷们儿吧!上海男人跟纯爷们儿从来好像都扯不上什么关系。不仅扯不上什么关系,怕是还像地球的两极。

文 | 山抹微云
图 | Pixabay.com、网络


昨天去看了《爱情神话》,上海演员徐峥扮演的男主老白就是一个全国人民印象里上海男人典型特征的集大成者。

50岁+的上海土著,从小学美术老师到教社区老年人画画,工作生活都在家里梧桐区的老宅几公里范围内,他不盘核桃不把串不钓鱼,一早起来能去菜店挑挑拣拣几个小菜回去烧。

给前妻买汰烧十几年,离婚了还钻厨房乐此不疲,随时能摆出来浸好的几样糟卤冷切,难煮费事的糯米藕也不在话下,一锅鲫鱼浓汤烧得奶白奶白,各类生活小窍门跟菜店阿姨们切磋起来都不输。

请可能发展的女朋友李小姐来家里吃饭要买一瓶打折的红酒,家里也被他收拾得清清爽爽,跟各类在几十年婚姻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中年男人比起来像是踏在两个次元。

不太怎么能喝酒,抽点烟的次数还不如那三个上海女人。性格上,他温吞,缩手缩脚、犹犹豫豫、毫不果断还有点“妈宝”的嫌疑。

开场十几分钟,轻轻松松帮助本地的和外地的观众坐实对上海男人的所有判断和想象——对的,这不就是上海男人嘛。

《爱情神话》剧照(来源:网络)

电影中的灵魂人物老白的好友老乌代表着另一种上海特产男人——老克勒。老乌做派洋气,在欧洲留过学,是见识过卢浮宫、古根海姆的,对艺术对生活品位能指点一二,吃惯过西餐惦记着哪天要“回”欧洲去。

家门口的咖啡馆喝了几十年咖啡,出街造型也有型有腔调,绅士帽墨镜戴戴好,头型锃亮丝丝不乱,质地不错的休闲外套不忘随意搭一条花花围巾。见过市面的老乌爱吹牛上海人叫“豁胖”,他豁胖的内容不是世界局势而是“海王”经历,纵横全球情场片叶不沾身,只留下意大利、苏联、德国、法国等各国女友的传说。用起女朋友给提供的资源,那也是自豪的。

像老白和老乌这样的“典型”上海男人形象过去几十年在大银幕、小屏幕和舞台语言类节目中反复出现过——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个人品位为点缀,啰啰嗦嗦,哪怕明明很高大,也是一副不太能伸展开的样子。

《爱情神话》电影海报(来源:网络)

马爸爸还来黑过说,上海男人适合做高管,不适合当总裁和老板。有人会用生活里自己身边的上海男人来杠,不是的,认识的那谁那谁谁都是上海男人,不做饭、穿衣服也不讲究的呀。

也并非全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乱贴标签,真实的上海男人多多少少不同程度的有点老白和老乌的样子。不擅长做饭的,也默认女人不是天经地义做饭人的这种城市风气。而老乌那样的标准老克勒爷叔在上海不要太多,去周末或午后的红房子、德大西菜社都能看到他们陪着同样打扮体面的老太太吃西餐劈情操;或者不经意地在街角的罗森、全家就能遇到一位穿着挺括风衣扎好腰带的爷叔买好一杯咖啡就着一只微波加热的可颂。

当然,有时候有些人这种讲究是“穷讲究”,甚至上海男人还发明过一种穷讲究的装束——比如几十年前的上海白领想每天穿一尘不染的白衬衣,那时候没有条件买N件轮换,也没有天天洗好就能晒干的天气条件,于是那就穿个只到肩膀的一小截“假领子”衬衫好了。衬衫可以少,假领子可以多,讲究腔调的上海男人可以通过它小小的搞点生活趣味“翻行头”“扎台型”。

《爱情神话》剧照(来源:网络)

20岁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这样的上海男人,对那些精致讲究的男生实行暗中鄙视。还要求男人必须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像电影里老白跟老乌那样,一张口就是嗲里嗲气的吴侬软语,那像什么样子?我自己都已经此生分不清前后鼻音了,还要谈个也分不清的嘛。能打球就好了,女生都不做饭,男生何必爱厨房。那时还给纯爷们儿画了条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纯爷们儿是绝不能过长江的,为了人生幸福也得北上求学定居。因为按照年轻人不懂事的理解,纯爷们儿这个词出自北方,那是北方专属。而上海男人是妥妥的“小男人”代名词。

30岁以后才发现,决口不提远大前程、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小家,回家有主动买菜做饭带小孩的自觉,这明明也是一种比粉色鸽子蛋还可贵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啊。上了年纪,被生活摔打过,才开始渐悟到底什么是真男人、纯爷们儿。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含泪活着》,讲了30多年前一个上海男人老丁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去日本留学、打工的真实故事。

《含泪活着》剧照(来源:豆瓣)

老丁是个最普通的上海工人,勤奋细致,怀着改变家族命运的想法借了巨资去日本留学,不料留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各种意向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打破了他原来学有所成后回国工作的计划。妻子和女儿远在上海,背负着为留学欠下的巨额债务,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地、勤勤恳恳地努力从日本底层工作做起。

赤手空拳、凭借一双勤劳的手坚持15年如一日地把挣来的那个年代的“巨款”全部寄回家,靠强大的责任感和意志供出女儿获得去美国留学并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生生为女儿挣出个未来。要知道,那是在20多年前,即便是顶尖高中如复旦附中全班也只有普通工人老丁的女儿一人得以去美国留学。

就是这样一个踏实刻苦为妻儿奋斗的普通老父亲感动了中日两国无数观众,不论何时读到、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都能让人落泪。纪录片里的老丁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即便在日本最困难的一天打三份工的日子里也没忘把自己和廉租屋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也没有特别的才能,就是踏实肯学愿意干。假若他没有去日本的这段经历,大概就是一个街边的普通上海爷叔,花钱抠唆,喜欢给老伴儿和女儿炒两个可口小菜,顺便把家里的地给拖了。

越来越发现,纯爷们儿跟是不是五大三粗、七尺昂藏没关系,是讲究一点还是随意一点也没关系,甚至跟直的弯的也毫无关联。不需要他们能喝大酒能拍胸脯,嘴上能豁胖,把该担的责任担了能扛事儿那就是纯的爷们儿。

《爱情神话》剧照(来源:网络)

上海男人的细致、讲究和照顾小家,在过去几十年由舞台放大并且跟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男性形象作对比甚至对立,搞得全国观众误解为是“小男人”小里小气。尤其是在上海这座城市口碑最低的时候,上海男人的非纯爷们儿“小里小气”形象也是被曲解最厉害的时候。现在好了,上海成了收获粉丝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管理和市民风度不断塑造“神话”,上海男人的那些典型品质明明就是珍宝啊,可惜很多人后知后觉为时已晚。

老白文能接来小孩辅导作业,武能做一桌菜、收拾全屋胜过洗地机,虽然温吞圆润头发花白但是耐心谦和毫不油腻。老乌看起来是个标准海王,实际他才是那个“爱情神话”,一把年纪依然相信爱情,虽然打扮起来风流骚气,嘴上也不承认。不提“兄弟”,其实友情如深海。

《爱情神话》讲的压根没有多少爱情,它讲的明明是上海神话嘛。那是雅俗共存,艺术浪漫和现实逼仄的同在的市井生活,可爱可亲再难也很难让人对这里的生活生出绝望来。

有人质疑,上海人这么有闲心?上海有这么浪漫?其实不要说上海人,只要在那里住上一段,在这部电影轻盈自然的讲述中很可能就会笑——“灵额灵额”。也就是上海,能用三个40+的女人来讲点爱情。这个年纪的女人稍微打扮一点,在上海还是有可能被叫“小姑娘”。35岁,看个专家号,还被大不了几岁的主任医师和菜店大姐叫一声“小姑娘”,这足以让从北方过去被人叫惯了“大姐”的女人惊奇万分。

《爱情神话》剧照(来源:网络)

“李小姐”这个现在听起来有点莫名奇妙、落伍的称呼,在上海背景的电影里一点不违和,这是一座至今仍然可以、经常叫一声“某小姐”的城市,而不是绝对的“美女”。上海请过的阿姨都要坚持称呼我“L小姐”,而北京家里的阿姨要么大喊我大名要么说“小宝妈你过来下”;合作过的上海爷叔也都喜欢称呼人一声“小姐”。老白前妻蓓蓓,奔50的人了还被称呼叠字的小名,这在生活里太常见;格洛瑞亚,英文名在上海叫起来还用解释嘛。三个不同的可爱女人,也是三个典型的上海囡囡。

也有很多人说,老白这种气定神闲的状态还不是因为他有祖传的上海梧桐区老洋房?换了他没房你试试他还做饭不还是这副脾气调性不?也对,但也不尽然。

中年过后的生活,确有太多现实龌龊,但也不全是360度被龌龊现实塞满。性格的可爱,生活里的小幸福是能被一些人抓住的,他们有本事在贫素生活里开出一朵花来。

比如古早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张大民没房没钱,有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身居陋室也能把媳妇儿逗乐了。

纯爷儿们不分身材形象、不分南北。

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过着你不相信的生活,小钱不多,本事不大,乐观有趣。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