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下线上课程与真实课堂,家长们的心更塞了……

中午的时候,一边吃微波炉转好的饭,一边刷手机,结果看到一篇“与所有家长共勉”的帖,开头是这样的:

“网课结束日,学校见面时。真学与假学,一测便知晓。

也许许多家长都在崩溃,觉得线上学习孩子容易走神,听不懂。不,网络学习不背锅!因为你孩子平时就是这样的。你今天经历的鸡飞狗跳,都是平时老师暴跳如雷的原因。”

结尾是这样的:

“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是,‘收成’绝不一样。”

我难过地放下手中的筷子,连青椒肉丝都不香了。

尽管互联网让世界连通,但显然人和人的痛苦并不相通。比如同在朋友圈,一个帖子在说《网课首月,2700万家庭快熬不住了》,另一则帖子还在激情盘点“疫情之下,教育正在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大迁徙”。

大迁徙是不存在的。疫情之后家长只会对在线教育保持创伤应激式的警惕。总算看明白了,在线教育,是比线下教育更需要“陪读”的

这么说吧,无论是学校的课堂,还是课外班里的课堂,都属于真实课堂。在一个真实课堂里,“一堂课”实际上是由一系列要素共同建构而成的,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同学、课程、教学法,以及课堂氛围。

而在线课,实际上是一个虚拟课堂。尽管老师和家长都被各种复杂的平台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不得不说,老师是从线下到线上系统中,折损最小的一个环节。

同学直接没有了。虽然有时候直播课也是一对多,但在那个虚拟班级里,学生之间组成的并不是“同学关系”,而是“点赞送花发表情竞赛小组”

我听过学校的公开课,在一个真实课堂里,老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会让学生复述题目、分小组答题、集体读课文等等,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际上,这种通过互动方式来讨论问题、巩固知识的做法,也是教学法的一部分。

教学法不仅是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是强势灌输式,或是启发思考式),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的兴趣流动起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很遗憾在大多数网课中,这种流动感是做不到的。网课形式在课堂氛围上远不如真实课堂,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那么课程呢?课程难道不是线上线下一个样吗?我觉得这才是在线教育能不能完成学习者迁徙的一个关键要素

线上教育绝不该是线下课堂的照搬,课程的“不变”,才是真正有问题的。这里我想不提名描述一家机构的在线教育课程,一开始上的时候,我很惊诧他们的时间设置——一次课接近2小时,中间只有一次休息。但一堂课跟下来,你会发现,他们是真的打磨出了在线教育一线的内在规律。

这些内在规律一言以蔽之,是强设计。2个小时一个主要知识点,从故事型问题引发思考,带出2-3个知识概念,通过解题演示、互动答题完成一个小循环,继而插入动画片,用剧情推动的方式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同时让学生得到休息,继而重复解题演示和互动答题,获得反馈,然后引导现实问题解决。

我只是删繁就简描述我所理解的设计逻辑,同时考虑到知识点、节奏感和学生习得效果这三个方面。

这样的网课上下来,我虽然也陪读,但基本不用反刍,只需要在关键点上提醒关窍就好了。但如果只是真实课堂的网络重现,老师按照经验去讲,学生发个呆,关键信息就飘走了一半,而且一去不复返。

所以不仅要一位家长充当“书僮”的角色,还要同时具备“回放、反刍、随时自创教学法”的功能。

唉,内心不由得默默留下悲伤的眼泪。

老师其实也挺焦虑的。从开始上网课的第一天起,我简直从每一个毛孔都能隔网感受到老师的焦虑。

首先,每门课只有20分钟,而且是嗖嗖过去的20分钟,对着这样的节奏,我觉得老师内心先崩溃了。

然后,孩子的学习效果到底咋样啊,老师心里也没底,想起来就是听得不怎么样,但课堂讨论也做不了,反馈也收不到孩子在家到底什么情况,也根本看不见摸不着。

就这样双盲的状态,但凡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都能抓狂,这开学了,是重讲一遍啊还是不讲啊,不讲的话,一个班水准肯定不均衡,重讲的话,那些自以为“得之矣”的熊孩子能好好听么?左右都是老师的锅。

那家长和孩子呢,还是那句话,人与人的痛苦并不相通,每门课的20分钟,是孩子满满当当排了一天的课,以及,家长早就买好的课外网课;而家长呢?其实大多数并没有跟孩子同频隔离。比如我,3月早已全勤。一想到这轮种在线教育上的“收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