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初中生家长是最迷茫的一批了

究竟学什么好,能让孩子保持更多的路径可能,并获得知识和进步呢?

文 | 李梓新  图 | Banter Snaps


今天的初中生家长是最迷茫的一批了。

经过了惨烈的小升初战役,从家长到孩子都好像可以喘口气了,但奋进的惯性让人停不下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课外继续学什么好呢?

如果你上的是体制内初中,当然,“超前学”模式就开启了。大家都恨不得把初中4年的数学物理化学在一年里全读完。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孩子在体制内这百舸争流中究竟能排到多前面,压力会不会太大,如果成绩落后你又寻思给他寻找另一种教育路径,那你可能要关注的东西就变得多起来了。

 

究竟学什么好,能让孩子保持更多的路径可能,并获得知识和进步呢?

 

整个市面上给初中孩子的教育选择非常驳杂,甚至可能有点让人理不清头绪。

学STEM吗?很时髦。在这个重理轻文的社会,大家都喜欢看起来很Geek很炫酷的东西。但每个孩子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不要只是跟风赶时髦。

学学中国语言文化?非常抱歉,除了完全应试的作文、阅读理解培训班,市面上基本只有古文课,而且大多数还是带着应试方向的。

如果了解自己的兴趣,继续保持音乐、体育等爱好,就要因人而异了。反正已经没有了小学阶段那种要考钢琴十级、小提琴八级的硬性动力了,全凭个人兴趣,其实这才是兴趣学习的真正动力。

那么学个SSAT、备考个托福、签个留学机构做三年乃至七年的留学规划?这也是很多机构力图吸引家长做的。但是且慢,你想好让孩子出国没有呢?你是否有对不同国家各种学制、学习方式的充分认识?你是不是还在考虑孩子太小,不能独立适应异国的生活?

 

实际上,到了6年级,才是很多家长思考自己孩子下一步道路的起点。

 

家长们这个时候才开始会真正去看,美国学制是什么样的?申美高是“八升九”还是“九升九”好?申美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申英国中学,是11+还是13+?A Level是怎么一回事?留在国内,也有好几种路径要走,当然国内的路径一般会被确定得更早,但也可以转换跑道,有的人会考虑去常熟的UWC,有的以后会考虑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办大学,有的从公立换到国际学校最终再出国。林林总总,家长又有很多课要补。

 

但究其实质,这些都只是路径而已,都是“术”,还算不上真正的教育。如果家长要考虑在孩子青春期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那么要关注孩子在这个阶段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心智如何成长,他的世界观有没有开始形成,解决事情的办法有没有变多,思考问题是不是开始有框架,身体和心理是不是健康成长,独立意识是不是开始苏醒,会如何处理个体和家庭乃至集体的边界……

可惜,目前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教育市场上,鲜见从孩子素质出发的课程提供。即使是最聪明的脑袋,都被“唯结果论”绑架了。

那些教育机构的聪明脑袋认为结果是最容易说话、最方便向家长收学费的利器。

而家长认为结果是社会的标签和证明,是最不需要和别人解释的硬指标。

孩子则被教导成习惯用结果取悦家长、认同结果是建立自我价值并贴上光环的最直接的手段。

整个世界陷入一种自欺欺人的皇帝新衣式的狂欢。

 

这也正是初中生家长迷茫的根源——假如你不想“唯结果论”,就需要拨开太多的迷雾,去寻找真正能帮助到孩子的资源,也要有很多特立独行的勇气,这对家长的考验太大了。很多人被太多的“金字招牌”闪耀得完全迷失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一部分孩子到了二三十岁会醒悟起来,开始独立寻找自己的道路,而更多的,会继续成为新的“金字招牌”式的家长,如此循环下去。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