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校的同行者与协作者

家委会在促进家校沟通、联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家委会容易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那么,在国际学校,是否也成为了“校园义工”和“自得其乐”的枝节呢?尤其是像一土学校(ETU SCHOOL)这样的创新学校来说,他们的家委会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又是如何处理与学校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一土教育家委会负责人王晓龙聊了聊。

 

采、文:新一  编:张欢
图:Uni You

 

源于择校的选择

 

作为一土学校的首届学生家长,王晓龙是坚定的追随者,更是家校共建的有力见证者。2016年,因面对女儿上学的问题,他选择去一土“试一试”。要知道,那时候的一土学校在北京才刚刚起步,根还没有扎稳,似乎什么也都不是现成的。

 

“故事的最开始还是源于一诺最开始发表在‘奴隶社会’的文章,让我很受触动!”正因如此,王晓龙与爱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孩子送了过去,先读一年K班。(一诺原文:《你还在为孩子上学发愁吗?》,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日期:2016年4月1日)

 

在择校的问题上,王晓龙也曾有过纠结,他最关注的是在于孩子的好奇心与自尊心能否得到充分满足和保护。当看到女儿在一土学校的成长,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与选择是正确的。此外,女儿自我认知能力的飞速提升,让王晓龙倍感欣慰。在他为数不多所发表过的朋友圈状态中,

 

有一条是感叹女儿心怀感恩、热爱一土的发言,并配有女儿所作的一首小诗《我的蒲公英》的课堂作文,以及一张可爱的照片。

 

“……它,轻轻地落在土里,

明年春天,小蒲公英渐渐长大,

最后,它长成了伟大的一土学校!”

(节选)

 

那张照片中,女儿灿烂地笑着,手里拿着一块小黑板,写着:“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动物管理员。”今年9月开学后,女儿升入三年级,而王晓龙作为一土PTA主席,与PTA其他成员一起,在过去两年一步步完善和建立了PTA的工作机制、组织架构和与学校深度合作的模式。新学期,家委会将重新进行换届,以民主的形式选举出下一届班子成员。

 

服务孩子们,散发光和热

 

 

回首当初与一土学校共同诞生的家委会的筹建过程,王晓龙其实感到“挺有趣的”。“当时参与的家长并不多,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座,我才发现就我一个爸爸,到场的全是妈妈。”

 

王晓龙笑着说。由于他跟爱人要孩子的时间较晚,所以在这届的家长中,王晓龙算属于更年长的“大哥”一类的存在。现场选举家委会负责人时,大家也都公推他为“带头大哥”。就这样,抱着能够发挥作为一名一土家长的光和热,为初入学校的孩子和家长们服务的心态,王晓龙积极担起了责任。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在刚起步阶段,也难免遭遇各类难题与波折。“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号召、带动更多能够帮得上忙的家长,配合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当好志愿者。”

 

办学第二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场所,一土决定将校区从枣营搬到了将台。在等待新校区装修、改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在望京的一个临时校区过渡了一段时间。

 

2018年开春,将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当时从最初的2个班增设至7个班的学生体量,无论是正常上下学还是上课外课,接送孩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又让家长们发愁了。

 

“学校地址位于一居民小区里,上下学接送孩子总不能给本地居民添堵吧?”

 

王晓龙介绍说,由于道路狭窄,不允许太多的车辆驶入,而且老师们的人手也不够,家委会便组织每天能够到场值班的家长志愿者,护送孩子们步行一段距离后送上校车。

 

从当初苦于人手不够,到逐渐汇聚起百余人的“家长志愿者群”,3年多以来,虽然每一阶段面临诸多困难,但在“家校共建”的良好运营机制之下,每一个难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伴随着一土的稳步发展,家委会的运转也持续登上台阶。

 

除了沟通之外,重要是要讲“规则”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王晓龙,职业是一名律师,基于此,家委会相关章程、组织架构、选举、财务等制度建设方面,他制定起来得心应手,付诸了许多心血。王晓龙认为,家委会成立时的定位是“做学校的同行者与协作者”,且并不依附于校方,对学校有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

 

如果问题一旦出现,除了有效沟通之外,“规则”十分重要。正是如此,这几年来,家委会顺利实现了“从帮助者到协作者,再到自我建设者”的角色重心的转移。同时,一土基于家长的兴趣点和需求,开设的“家长学校”从线上推向线下,策划并完成了一系列,包括项目制学习(PBL)、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TPRS、父母效能培训(PET)、儿童技能教养法、科恩游戏力、音乐启蒙、儿童积极心理学等多个主题的大咖工作坊。

 

 

此外,家委会自身建设方面,不仅设置有家长社区、公益活动等各类开放的分小组会议,合唱团、舞蹈队、手工社、足球队、书法社、旅游社、摄影社、美食俱乐部等家长社团,也陆续成立并活跃起来。今年八月底开学前的迎新日,家委会组织各个社团摆摊儿招新,很多家长来到摊位前都问“这是给孩子开的兴趣班吗?”当得知是专门为家长组织的,新家长们眼里都放着光,说感觉回到了大学校园的时光。

 

无论是做好“校园义工”还是“自得其乐”,这些看似教育的枝节问题,与孩子的课堂教育同样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同时也能看到父母的生活(另一面),教育不就应该是美好生活吗?” 家长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拓展了家长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了业余生活,为家长们释放压力与焦虑,有的还能提供共度亲子时光的机会。王晓龙所认为的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从家委会的成立至今,让他感到颇有成就感的,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家长与学校和孩子的共同成长。背后反映的是家长们对一土教育理念的深切认同。

 

正如一土教育基于深度互信与平等的家校共建模式所承诺的那样:“让家长在这里遇见对的、有意思的人,让大家在做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让好的教育和资源为更多人所及。”一土教育发展至今离不开与家长们的支持,而家长们的成长也依托于一土教育。在学校与家长交织的关系当中,大家都本着“一切为了孩子”这一殊途同归的目标,相互成就更美好的彼此。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