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一半上个双语幼儿园,真的疯了吗?

最近,一篇《家庭收入一半上个双语幼儿园,疯了吧》的文章引起热议。低龄孩童的教育支出到底多少才算合理?这是绝大多数有意向选择国际课程或双语学校,但收入又不足以轻松支付学费的家长都会考虑的问题。

文 | Emily  图 | Michael Podger


最近,一篇《家庭收入一半上个双语幼儿园,疯了吧》的文章引起热议。低龄孩童的教育支出到底多少才算合理?这是绝大多数有意向选择国际课程或双语学校,但收入又不足以轻松支付学费的家长都会考虑的问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纠结,说明这些家长认同国际教育理念,只是不知道国际或双语教育是否好到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支付这部分溢价。简而言之就是:值不值?

沪上有不少家长都是从孩子未来的发展路径倒推现在要上什么小学、什么幼儿园。换句话说,选择上双语幼儿园的,基本就是奔着国际教育、国外大学去的。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国际学校教学经历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家长,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际教育≠轻松教育

如今很多家长之所以会选择双语学校、国际课程,公办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睡眠时间不足是重要原因。不少家长都认为进双语学校作业少、压力小,实则不然。

我的大部分学生课外时间也几乎被排满,准备雅思考试、击剑、乐队排练、美术强化、社区服务、社团建设等,只是这些都和自己的兴趣特长相关,和拼命上补习班刷题背诵不同。

虽然占据了很多课外时间,但很多孩子表示乐在其中,受益匪浅。比如我有一个读完九年级去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在国内一直练习冰球,去新西兰后就被邀请加入了他们的国家青年队。另一个孩子在文书中介绍了她组办学校Acappella无伴奏人声合唱团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两难问题,最后成功申请到了美国伯克利大学。

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双语学校的孩子功底不扎实,底蕴不够深厚。确实,如果比起能背多少唐诗宋词,双语学校的孩子也许没有几个能比得上公办学校的孩子。但国际课程重视的是实际应用能力,比如我们的数学课程都与生活紧密相关,让孩子们设计最经济美观的巧克力包装,用VR技术设计展览馆,科学课则以实际的解剖内容为主,还会教孩子们制作烟花等。想想我们当年的数学科学课,背了那么多公式,全然不知道到底有何用处。

最近北京四中国际部校长发了一篇名为《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出国就是“作死”》的文章,强调高一学生的阅读量目标应为5000页原版阅读量,大约20本书,否则孩子参加不了国外课堂的讨论,不可能有建设性的课堂贡献,平时成绩会很糟,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越来越躲到角落里去,最终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可见走国际教育这条道路并不轻松,想跻身世俗意义上的“精英”行列,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国际教育不是短线投资,应看重终身回报

最近有很多文章谈到海归在国内找工作的收入并没有优势,“出国留学花费百万换月薪2000”、“四成海归月收入低于6000”等文章铺天盖地。在这里必须明确,“海归”有很多种,有在国内读不下去出国镀了所谓两三年金,拿个不知名的文凭的,也有去了国外整天和中国朋友混一起,除了一个月和导师见一面,用英语写了毕业论文外,其他都是说中文的。

我曾亲眼见过很多西装笔挺、头发擦得油光锃亮的中国留学生进了国外的餐厅,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讲清自己要点什么。可见出的哪个国,受的哪种教育,如何自律,这其中,又是千差万别。

有一个孩子说:出国两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什么都要自己安排,没有人会来告诉你接下来要怎么做,但自己活得更清楚了。虽然更孤独,但也正在变得更强大。

因此,我们所说的国际教育看重的是立足全球视野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有独立精神、有责任心、敢于质疑、平等博爱的新一代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敢于在课堂上质疑权威,公开辩论,而不是只会低头抄笔记;这样的年轻人,多才多艺,对人生、理想有自己的规划和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只会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下去;这样的年轻人,能够面对孤独,接受挑战和挫折,而不是在困难来临时畏首畏尾,不知所措。

 

量力而行,长远打算

孩子的教育支出究竟该占一个家庭收入多少百分比?

我个人以为,应首先以不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质量为前提。很多读公办学校的孩子,课余时间排满了各种辅导班、兴趣课,算上这个费用,也不一定比双语学校少太多。

其次,家长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比如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际课程教育,是否打算一直让孩子走国际教育的路线,如果将来决定了要送出国,本人建议越早适应国际教育越好。

我接触过很多从公办学校转来的孩子,希望在国际学校突击一两年英文就出去,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国外的生活,其实不然。这些孩子大部分比较内向安静,按外教的说法就是“很中国”,除了被提问,基本不敢开口。

另外,思维观念也已经形成,很难一下子适应国际课程的教法。比如一张人文学科的卷子,没有一处背诵年代人名的地方,全是对某个事件问题的看法分析,国内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题目基本就慌了神。

因此,家长要尽早规划孩子将来的教育走向,做长远打算。说到底,内心的强大最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的明天,是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End –


Emily
任职于沪上某双语学校融合中学部,有7年国际课程教学经验。家有即将上幼儿园的女儿一枚。喜欢挑战,享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