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波专栏|你离我太近了妈妈

Mom You Are Too Close

曾经和一位朋友聊起来,当时她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

“做妈妈的,哪一段时间你感觉最难?”

朋友说,“当然是孩子的青春期啊,多亏我家这位有惊无大险,总体上算是平安度过了。”

也有朋友警告,“做妈妈的到时候会心里痛,我的小可爱怎么不见了?是哪个妖怪把她抢走,换了一个大魔头放在我家?!”

当时我听着,心里说,估计又是沟通出了问题。我要从女儿小时候就多加注意,将来会顺利很多。

随着大女儿步入青春期,小女儿后脚跟进,我也一头栽入了另一个世界,而朋友们的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来。

有人说,做妈妈的是CEO,Chief Emotion Officer,一手掌管全家情绪的总裁。这种霸主地位,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一下,比如害怕了就抱抱,生气了就哄哄。进入青春期,同样的苦药良方,不仅失效,而且有了副作用和反作用,说的再有理,听者拒绝。反复撞墙之后只有承认,全面失控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妈妈和青少年是两个情绪非常脆弱的人群。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寻找自我,挑战和试探底线是必经之道。而妈妈们则要重新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当年埋下的各种情感地雷中,为孩子探出一条理想之路。

难怪,当这两个随时爆发的人群汇合时,经常能见到爸爸们急于逃避的背影。

有一次和女儿午餐,暖融融的阳光里,女儿悠然坐在对面,在我的注视下她慢慢地收起了微笑,深吸一口气,像个武士摆好架势迎战,先把问题抛了过来:“妈妈你在想什么?你好像很困惑的样子。”

老实说,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情,也无暇顾及。因为,我正在十分努力地压制着不伸出手来,越过桌子,把那缕掉下来有点儿乱又遮住脸的额发替她拂到后面。女儿脸小,又爱低头,头发再遮住,看上去挺没精神的。当然,把头发弄到后面,脸露出来,我又会注意到青春痘,有没有每天好好洗脸加护肤;眼睛看着有点儿干,看电脑时间太长的老毛病还不改;大笑一露牙,是不是洗牙的时间又到了……

我就这么一边看着女儿,一边脑子里过电影似的画面更迭,一边还想着,自己从小最不爱听的就是妈妈没事儿总挑毛病啊。

之所以天人交战之中还努力压住不动,是因为被一篇频频转发的文章提醒过,不要老对孩子批评这批评那。不要孩子一进门,就问作业做了没有。反过来想想,如果你下了班一进门,孩子和孩子爸爸劈头一句,“做饭了吗?洗衣服了吗?”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反过来想的方式很有意思。

 

比如,就像妈妈们成天说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催着孩子申请名校一样,如果女儿反过来问我:

“谁谁家的妈妈在一个好酷的公司工作,你怎么不试试?”

“谁谁家的妈妈虽然年纪大,但身材就像超模,比基尼穿起来比女儿还漂亮,妈妈你怎么不健身?”

“谁谁家的妈妈做的菜特别好吃,你取取经?”

“谁谁家的妈妈带他们去欧洲旅游,朋友圈的图片可美了,我们怎么总在家旁边公园散步?”

这些反问带来的莫名压力肯定就把我搞得心烦意乱,不得不放弃进攻了。

然而,女儿们不屑于模仿我的神逻辑。当然,评论妈妈是同伴间好话题,在意识到妈妈远没有完美的时候也会郁闷。但是,逼着妈妈去实现她们的理想才不是女儿们的目标,她们在争取的,是自己独立地探索“我是谁”。

青春期的女儿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身体能力正发展飞快,语速和个头甚至让父母无法企及。小时候本来还想玩儿却被强大的妈妈不由分说一把抱走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她们在用全部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来强调:“摸我头发之前,请先问一声我愿不愿意好吗?没准儿我就喜欢让头发掉下来呢。”

可是,做妈妈的,总想把一切都给到孩子,尽可能地让孩子更好。如果我不说,我不做,谁会为你做,为你指出来呢?

妈妈们自以为最了解女儿,也经常一语击中要害。除了长期观察而来的了解,也有更深入的原因。

最近就有报道,加州旧金山大学在研究了35个家庭之后发现,女儿的大脑皮质边缘神经回路往往与母亲结构相似,这在父子、父女、母子之间并不常见。这部分神经回路恰好主管情绪控制。也就是说,女儿的情绪遗传自母亲,母女情绪共享,彼此一点就透。

科学原理都有了,这样母女情绪纠缠着的日子要如何过下去呢?

放开手的时候更不轻松啊!就好像在家里等着女儿一个人在各地机场转换,偶尔有几个字报平安,惊喜着她现在本事这么大了,但心却一直悬着不能放下。

女儿安慰说,“我们的关系也要完整些。与其你总为了那么几件事监督我,耗尽感情和精力,不如我们一起做点儿新鲜的、两个人都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反正你我都没有经验,没法互相挑剔,一起学习,可能很开心呢。”

没想到她还有这么靠谱的主意。


 

竞波

北京人,1990年赴美留学,2004年随全家搬到上海,加入英文家庭杂志《Shanghai Family》。2012年搬回北京,作为执行出版人参与创建《菁kids》杂志及其数字媒体平台。2016年再次迁居美国硅谷,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可爱女儿。


2017 5月刊 《聚焦都市母亲》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 聚焦都市母亲
  • 用心地陪伴,不等于所有事情亲力亲为
  • 做母亲,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
  • 我希望能成为儿子人生中的导师
  • 做妈妈,可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 产后抑郁,中国“新”妈妈的痛与怕

|学无止境|

  • 妈妈,我想和您这样做母亲节
  • 神奇的古生物考古学
  • 来自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学生的绘画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做个好邻居
  • 单身母亲的挑战与精彩

|专栏|

  • 作为母亲,我为儿子们骄傲
  • 你离我太近了妈妈
  • 做个钟点妈妈

|美食菁选|

  • 亲子下午茶,共享午后时光

|全家出动|


本文原载《聚焦都市母亲》,印刷版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