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述: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当老师?

IMG_3150_副本

配图摄于波特兰LBCC-课后答疑的大学老师

作者:林杰

 

之前转载的搜狐网的素材《教师自述:我了解的教师 没有一个热爱教育事业》。无疑是一篇有争议的文章,吐槽也是当下社会最不缺的东西。

作者的很多观点我们不认同,但捍卫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也是小众自媒体最应该具备的风格。

如果真如媒体所言,医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读医科,教师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教育。两个全世界范围内都最体面的职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却无法赢得尊重,为什么,确实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梳理。

这条转载另外一份教师自述,和上一篇由体制内教师撰写不同,本文来自体制外教师。作者林杰,现就职北京鼎石学校,《我在美国当老师》一书的作者。

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这几乎是中国家长一致关心的问题;家长同时又关心另外一个话题: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前者奠定物质基础,后者追求精神满足。但是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获取?今天我斗胆尝试一石二鸟,用一个答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恳请读者耐心细品全文。
康奈尔同学的壮志:一亿美金

我至今对一位康奈尔大学同学的人生目标记忆犹新:“我毕业后到30岁, 目标就是挣到一个亿”。面对壮志凌云的同学,我感觉自己一下子矮了一大截, 因为我对毕业之后要做什么, 没有想法, 没有规划, 更谈不上目标或野心。
不可否认,这位同学背后的逻辑是很有说服力的: 人得先挣钱,实现财务自由; 从而才有支配自己时间的主动权, 才有资本追求精神满足, 即幸福也。从20岁开始奋斗, 希望40岁甚至35岁就退休是多么诱人的一个梦想, 谁不为此心动!

但在现实中,这是个严重的陷阱, 原因很简单: 只有极少数人实现了30岁进入亿元俱乐部, 而且他们努力的出发点往往不是直接奔着钱去的。大多数人在做赔本生意, 赔的是血本,因为在你追逐“一个亿”的时候, 你失去的是最珍贵的个人财富: 时间。

那么我换个角度来提问: 我们是否可以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情况下, 也能够做到自由支配时间并追求精神满足?

我的回答:是的,当老师就可以。

在美国当老师

很多年之前刚入职当老师,每天沉浸在亢奋状态。往往在校园熄灯和学生入睡之后, 我还在教室里备课, 为这一周的教学做十足的准备和细微的调整。倘若从远方眺望,明亮通透的教室在入睡后的校园的衬托之下, 犹如一艘夜行于浩瀚大海中的小船, 很显眼, 也很渺小。
教书其实跟拍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担任了多重角色–既是编剧(要备课),又是导演(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又是演员(参与课堂活动中去),我的学生就是我要打造的明星,而我就是最佳配角。

我几乎每周都写一个剧本,导演并参与演出,有时是喜剧片,好比《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轻松愉快,但情节深入人心;有时是动作大片,如《破坏者》,情节简单,但强调个人表现,课堂里上演八仙过海,过显神通,这如何不能令人亢奋呢?
记得几次在半夜夜醒时分,四周的漆黑尤其衬托出高挂在空中的明月,我的头脑里会突然跳出第二天课堂的情景,即使还在朦胧的睡梦状态中,我还是能够感受到我的嘴角肌肉的上扬,不禁窃笑。新的一天不久将要开始了,好是期待!

教书匠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同时我发现了另外一个角色要比当老师更加快乐:那就是当学生。相比较于学生,我只限于自己的舞台;而我的学生们除了上我的课,一天当中还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很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艺术、科学、体育等等,在其他老师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他们每天所学到的东西之多,个人的成长速度之快,都是令人望尘莫及的。差距的日积月累,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那我何尝不可以当学生呢?资源丰富的寄宿学校,就像一座超级沃尔玛,应有尽有:有拉丁语、美国历史、公共演讲、雕塑、微积分、地质学、棒球等等。后知后觉的我懊悔这几年来浪费了不少时间,于是我允得了一位教法语同事的许可,坐进了她的课堂,成为了她课堂上年纪最大的学生:既参与课堂的互动,又要在课后要完成作业,忙的不亦乐乎,仿佛重温了初恋的那种新鲜和兴奋。

 

在中国当老师

在美国当了老师,我希望尝试回到中国做教育。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在而立之年回国,很幸运在北京加入了一家留学教育公司,公司创始人给足了尊重和话语权,与创始团队共同搭建了服务平台和架构。

面对留学家庭,我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美高学生,我夜读改变了他人生观的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面对一位对游戏和机器人感兴趣的初中生,我下载并安装了”炉石传说”游戏,约他在网络上PK;后又特意去参观了一家机器人公司,了解了VEX 和FRC 的区别。
与此同时,我很幸运又遇上了新一代国际学校办学潮,接受了为国际学校提供咨询服务的邀请。面对国际学校的需求,我更需要快速学习,美国的从业经验不能完全满足生长在中国的国际学校的本土化的挑战。因此我四处求师,交了不少跨界朋友:如植物学博士、潜水专家、退休的IB组织专家、在硅谷创业的机器人团队、以及欧洲最大的教育性戏剧表演公司等等。

如果说美国的寄宿学校俨如霸气的超级沃尔玛,资源丰富,应有尽有,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北京,我所经历的并不是在“沃尔玛”里挑选心仪的产品,而是要把自己建设成一座超级沃尔玛。
当老师的最大秘密

为什么说“当老师”,即使在财务并未达到自由的前提下,一个人依旧可以谈论理想,追求精神满足?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曾经说过“少即是多”;中国道家有云:“大道至简”。当老师的最大优势是我的生活既简单又纯粹。

在这么一个极其复杂和烦躁的社会里,“当老师”是极简主义的完美诠释:它让你最简化物质需求,最大化精神追求。老师的生活是主动的,是会留白的。一个人能够有时间读书、写作、反思,从而提高自己。

这已经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也许经济自由是天方夜谭,但是精神自由却已是顺理成章,这就是当老师的最大的秘密。你约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